王丹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以及仪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利用多媒体模拟、辅助物理实验,将实现直观形象,重复再现,大小、远近、时空、动静、快慢都可调节等功能。许多物理实验若采用动画模拟,通过多媒体视频课件使宏观现象微观化,就可以使学生看到想看而看不到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视度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然而有一些演示实验由于可见度不高,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观察仅是前排学生的专利,后排学生只能看看热闹而己。利用多媒体可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不仅教师可以轻松操作,学生也可以看得更清楚,实验中出现的故障也会少许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放大实验器材,增强实验效果。
二、利用成功录像,让学生观察到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直观教学主要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进行的。但这些手段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有的可见度小,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有的限于条件演示效果很差,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不能充分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用播放一些在课堂中不容易演示的成功实验录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课件展示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突出了事物的重点和本质属性,便于学生观察并形成表象。学生通过观察、视听及人机交互,不但可以接收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愉悦的感受。动画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热情。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轻松欢悦的气氛中学习,学生接收知识快,课堂效率高。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可以模拟微观世界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等,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洁,创建直观性和动态性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对有些物理现象及过程难以想象,仅仅用语言的描述很难让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这些知识点往往会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对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我们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摆脱思维障碍。
四、把握好多媒体的辅助性,计算机教学课件不能全盘代替物理实验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热情很高,然而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应用要适时恰当、科学合理,以免弄巧成拙。物理学科的特点就是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讨论、总结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能逐渐掌握观察、实验、类比、对比、转换等方法。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不能全盘代替物理实际实验,应该在教学设计过程时,制作或选择优秀的、适合的教学课件,把通过现有的实验条件难以在课堂完成的实验做成教学课件,适度地应用多媒体。这樣不但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大大简化教学环节的复杂性,节约教学时间,增加单位学时的信息量,而且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使个别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就丢了基本功,或不强调基本功。尽管计算机在信息的识别、分析、判断及综合等方面有着其他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它在物理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它既不能取代教师,也不能代替实验。课堂上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交融是无论多先进的机器也取代不了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传授及先进媒体的策划控制者。如果把教师比作教学过程的“导演”,现代媒体只能算是“道具”,导演利用先进的道具,目的是充分挖掘学生这个“主角”的潜能,使其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多媒体也不能代替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发现物理规律的重要基础,它能真实地再现科学家们的发明、发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动手能力,不能用模拟实验完全代替真实的实验,这样违背了物理教学原则,本末倒置。
实践证明,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不断普及的今天,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电化教学设备,为物理的实验教学提供更大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辅助教学与实际实验教学的关系,找出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更多更好的应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的独特作用。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结合,适时而用、取长补短,使物理实验课教学达到最优化。我们要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