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澳門4月關鍵詞“搶”

2013-04-29 00:44:03岳平
澳门月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社會澳門中國

岳平

踏入4月澳門街頭巷尾。“拿了(公屋)表沒?”“買了金了嗎?”“報了(托兒所)名了未?”“捐(地震)款了嗎?”“去遊行了嗎?”這些人們見面相互間最熱門的問候話,顯示了當下澳門的熱門話題與社會輿情,也呈現了當今澳門存在著急躁的社會心態,毫無疑問,一個“搶”字已成為當月關鍵詞之首。

一、 市民搶申請經屋

本澳房屋問題嚴峻,多年來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3月28日,澳門市民在引頸等待中,終於迎來了政府確認展開經屋申請的喜訊。雖然是次申請只是“萬九”中滯銷的石排灣業興大廈一房經屋,但首日經房屋局、政府綜合服務大樓以及各社團合共派出2.4萬份申請表,而至第二天,合共派出了約2.9萬份,顯然正如澳門各大報章媒體所報導的,是次經屋申請出乎意料外的非常火爆。

據悉,是次房屋局推出合共1544個單位,單位面積由33平米至約40平米不等,售價由50多萬至70多萬元。正如澳門網絡媒體所廣泛討論的,經屋並不實用,不論房間還是廳間空間之小,僅只供一名成人來回行走數步,甚至連正常呎吋的家俱如床衣櫃都難以安放。如此微型的生活空間,何以兩天之內吸引2.9萬市民踴躍拿申請表?當然派表申請期長逹三個月,我們暫時看不到最終的確切申請數字,因應一人只能索取一份申請表,可見當中的水份並不大,可以肯定,經屋購買力2.9萬這個數字是真實存在的。

要分析造成一房經屋“爭崩頭”現象,原因多重。一是,政府資訊不透明,簡單來說,政府房屋政策的無規劃,或者有規劃但未讓社會知情,市民看不到屋房政策的願景,看不到下一輪的二房三房經屋何時推出?為求“人有我有”,希望能博一博機會早日上樓。二是,私人樓市高企,社會對“上車難”怨氣沖天,再者樓價長升長有,經屋相對價廉物美,在這種形勢下,退而求其次,一房經屋成了沒有選擇之下的選擇。三是,買不買,還不確定者,這一批申請者是搖擺不定的,認為未必有機會被抽中,即便是抽到了,仍然有一次放棄樓的機會。

有市民反應,新經屋法條件苛刻,如,家團內成員及其配偶在提交申請表之日前5年內,不曾擁有私人物業;過去不得為經屋家團成員,及沒有享受過四厘利息補貼等。更重要的是,16年內不可轉售,期間不可居住非家團成員,所以一旦成為一房經屋的業主,可謂風險不少。試想,今日幸運地購買了一房經屋,日後成家立室及若有子女的出生,人口倍增至3人、4人,加上嬰兒照看者,起碼是4至6口之家,試問一房經屋足夠一個4至6口之家團住居16年嗎?暫不論生活用家俱等如何在一間房廳同等大小空間安置了。除非申請家團16年內都不會有家庭人口的增加,這不等同政府叫人買了經屋就放棄生兒育女嗎?再且,眾所周知,中國人祟尚家庭倫理天倫之樂,老人安享晚年更是中國人盡孝道的美德,環顧澳門家庭中,子女結婚後仍舊隨年老父母同住者,佔絶大多數。所以,有市民質疑“萬九”中,一房經屋佔過半,這樣的安排是別有用心,還是符合哪門科學的合理安排?這不等同將推使市民因居住空間容納不了父母而陷入不仁不孝嗎?這不是與政府鼓勵市民生育,應對人口老年齡化的長遠政策有所背道而馳嗎?

可以確定的是,公屋經屋興建不足的現實,及市民對樓市前景欠缺的安全感,是引發是次市民“飢不擇食”搶上樓的直接推手,這也是社會有訴求聲音,要求政府以人為本,容許當家團成員增加需改善居住環境,可實行以一房換取二房、三房或者更大的居住空間的房屋政策所在。

二、市民通宵排隊搶“陰宅”

中國人一向重視慎終追遠,講求“死人體面”的習俗文化。

隨著近年周邊地區“陰宅”炒風熱烈,這股炒風不時吹來澳門。過去屢傳有本澳居民大廈建私人骨灰龕場,引發社會各界的恐慌和騷動。年前有港人財團在澳經營專門針對港人而建的大型私人骨灰龕場,其售價由數萬元至數十萬元,在本澳迅速引起哄動,更引起本地居民深感危機感殺到埋身,進而擔心周邊“陰宅”炒風蔓延至澳門。

澳門民風純樸,居民重視傳統習俗,更重視先人和自己百年歸老後的身後事,為求“風水靚位”,是當下社會生態使然,顯示現代人追求“生人尊嚴”“死人體面”的習俗文化。因應周邊地區“陰宅”炒風日盛,有些非高齡人士早著先機,在本澳私人骨灰龕場買下數個風水位,防患未然以備日後自用,甚至有人購買數個“陰宅”作炒賣之用。

據瞭解,現時本澳共有11個私人墳場和6個市政墳場,雖然政府一再強調,市政墳場空置骨灰龕、骨殖箱足夠社會需求,但近年來仍然傳出“陰宅”供應不足。據民署資訊,澳門現時市政墳場共有527個骨殖箱,平均每年會開放一次申請。首次申請使用期限為五十年,費用由三千至五千澳門元,相對鄰近地區和本澳私人市場來講,價位是相當合理。

4月15日,民署台山服務站,接受本年度望廈聖母墳場59個骨殖箱位的申請。由於是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取得使用權,竟然引來數十名孝子賢孫“捷足先登”,提前搬來凳子、帶著雨傘、乾糧到場“霸位”,為求“風水靚位”捱兩三天通宵排隊,坊間一時傳為熱話。究其背後原因,不外乎,一般市民擔心隨著本澳人口的大幅增加,及外地人口對本地墳場的需求上升,會終將有一日,導致本澳“陰宅”因供應緊張,而大幅升價的問題發生。為避免居民為先人安放問題而煩惱,及日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猜測。有關部門的確責無旁貸,要長遠規劃未來本澳“陰宅”的需求,否則,日後供需不平衡,窮人憂慮“陰宅”住不起而出現提前數日“霸位”搶“陰宅”的笑話,甚至類似社區內設私人骨灰龕場的事件,將來必會陸續發生。

三、遊客掀搶金熱潮

黃金不僅成為大贏家,亦成了奶粉後的第二個熱門商品。

4月19日,全球國際金價大跌,引發亞洲淘金熱,本澳作為國際旅遊城市,亦火速掀起黃金市場搶購潮,不僅各旅遊商業區金舖旺如街市,連傳統舊區亦人頭湧湧,大批內地客“撈底”搶購金粒、金條、金塊、龍鳳鐲、金鍊等。有金舖應接不暇實施人流管制,亦有金舖被“搶購一空”而關門休業。一場金融小陽春,不只是本澳,香港內地城市也同樣出現“搶金風暴”。雖然黃金價位隨時在上調下跌變動,搶金熱潮延續到5.1“黃金周”,這與港澳金比內地價錢抵、貨品真大有關係。

本澳出現三十來不尋常的黃金熱,歸究其根源,一是黃金的保值功能,早已深入民心。二是,澳門市民及內地居民生活富裕了,人們手頭有了多餘的儲蓄,希望趁金價下跌,撈底賺一筆錢,或為兒女購買結緍金飾,體現中國人的傳統喜慶色彩。三是羊群心理,大家都去搶,不買就輸了的投機心理。有人說,中國人最善理財了,只要能發財的財路,絶對不放過,本澳去年發生的全城炒龍事件,及數十名市民在垃圾車裡搶過期藥品的事,其背後正是“不拿輸了”的求財心理使然。

針對“五一”長假更多內地遊客湧進澳門,以至金舖逼滿購金團自由行,本地居民唯有望金興嘆。市民戲言,今個“五·一”是沒有黃金的“黃金周”!對於有市民所指,內地居民來澳什麼都搶,房屋、生活空間、奶粉、超市生活用品、龍炒,現在到金舖了,感覺什麼都被自由行給搶貴了。其實不管是奶粉、日用品、龍炒也好,黃金也好,一買一賣,各取所需,只要是正當買賣,不損害他人的利益,誰都不可妄加批評指責。國人到港澳搶奶粉、生活日用品,是因內地食品品質信不過,只好到港澳購買信得過的國際品牌商品,通過付出金錢買到心怡的商品,這是公平正當買賣,不可加以排斥。以本地市場的商品必須滿足本地的需求之說,那麼內地的蔬菜、食品、水電也要先滿足內地居民需要後,才可外輸到港澳的話,恐怕是大件事了。

誠然,澳門已成為內地遊客的休閒旅遊、購物目的地,更是珠三角地區遊客趨之若鶩的購物市場。未來隨著區域進一步融合,更多的內地消費者來澳門居住消費,作為澳門市民,在埋怨的同時,不如通過自身的努力,裝備自己的競爭力實力,才是積極的態度。

四、托兒所學位一位難搶

踏入4月, 又到了澳門市民為家中幼兒四處撲位的艱澀日子。

據澳門官方統計局資料顯示,過去兩年本澳新生兒出生率高企,2011年有5852名嬰兒出生,2012年出生嬰兒近7500名,共計今年有超過一萬三千多名“入托”大軍。然而,目前澳門數十間營運中的托兒所合共只能提供約6500托兒名額,這意味著有5000多名適齡嬰孩將得不到入托機會。當同齡的小朋友己在托兒所呀呀學習唱歌跳舞,享受群體生活的樂趣時,這批入不到托兒所的嬰孩得“留守家中”,由長者或外傭照看,而錯失接觸群體生活的階段,更得不到公平的學習起步機會。這正是廣大家長所不安和惶恐的主因。“羊群心理”下,有的家長在子女一出生便去報名輪候托兒所,最誇張的,竟然懷孕數月便去報名輪候了。

4月20日,澳門婦聯轄下七間托兒所首推網上報名招生,提供約六百個入托名額,截至當日下午四時半,已錄得有九千多人次報名。雖然婦聯公佈,估計有逾三千人(無重複身份)申請入托,但反應之踴躍,依然令社會各界嘩然。家長大嘆,“僧多粥少”,今年入托情勢可用“爭崩頭”形容。

近年托兒所學額一位難求不是新鮮事。事實上,本澳學額告急早在2007年已現,近年隨著生育率急升,更是一年比一年嚴重。2010年台山一托兒所,近百名家長四日三夜在托兒所外冒雨輪候排隊報名,當時引起社會極大的關注。為何多年後至今,政府仍然未能解決幼兒入托之難呢?常言道“只要錢能解決的事,就不是難事”。在澳門,多建一所托兒所,不就是場地問題, 經費問題?對於庫房年年水浸的特區政府來說,建數所托兒所解決困擾多年的幼兒入托難題,有多難呢?而博企作為澳門規模最大僱員最多的企業,興建一座專向僱員子女的托兒所中心,又有何難呢?

有市民質疑,政府一方面鼓勵市民多生育,但同時對托兒所學額嚴重不足的困境,多年來視若無睹。筆者認為,時下社會流行一句話“中國夢”,然而夢歸夢,政策執行者力度是否足夠, 都會影響政治承諾最終能否成事。社會上要求政府重視解決托兒所服務的訴求一直不斷,以政府專責部門社工局年複一年的“爭取”告白,實為敷衍塞責,其不作為的官僚作風是導致停滯不前的主因。

五、市民搶先捐款救災

地震無情,人間有情。四川災區的災情同樣牽動了澳門數十萬民眾的心。

臨近四川汶川大地震五周年之際,位於汶川以南僅二百公里的雅安蘆山縣及周邊地區,於4月20日上午8時02分,發生一場突如其來的七級強烈地震,釀成近二百人死亡、逾萬人傷、約二百萬人受災、無數家園毀於一旦的災難。這是繼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之後,在四川省境內發生的又一次強震。災難的消息傳開,全國人民以不同的方式,有錢出錢, 有力出手,向災區人民伸出援手,支持四川雅安蘆山災區救災工作。

地震無情,人間有情。四川災區的災情同樣牽動了澳門數十萬民眾的心。自災後翌日,澳門數百家企業團體爭相慷慨解囊,捐款支援雅安災民,亦有團體義唱、義賣籌款,為賑災出錢出力。一批批凝聚著愛心的善款,透過中聯辨、澳門紅十字會等機構,先後轉贈給災區居民。特區政府於災後第一個工作日宣佈撥款1億澳門元,而截至4月30日,中聯辦累計接收121筆善款,總數折合人民幣3748萬,捐款者分別來自各界社團,博企,學校,企業界及個人;另外,澳門紅十字會共籌得來自各界的累積善款達2059萬澳門幣。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目前,澳門民眾的愛心捐款行動仍在繼續,是次本澳社會各界踴躍捐款熱潮,體現了澳門社會感恩知足、樂善好施的優良傳統,更體現了澳門市民與內地同胞關愛手足之情。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周邊地區出現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及中國紅十字會深陷負面消息,有人擔心善款去向,有人說中國外匯儲備在世界名列前茅,大把錢賑災,中國不缺錢,只缺制度。有人說不要忘了國富民貧,人民受苦是事實。以至在內地及香港湧現反捐聲浪,但澳門市民保持了清晰的認識,以身體力行的實際行動搶先捐款,表現出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

六、市民遊行搶表逹訴求

一年一度的“五·一”遊行主題,從某程度上足以反映當前澳門社會的主要矛盾。

每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必是澳門各團體組織遊行和集會的日子,剛剛過去的五·一,澳門街頭有約二千名市民冒著大雨,帶同橫額、道具等,沿途高呼口號,各自表達不同訴求,吸引市民和遊人注目及駐足觀賞。

今次遊行,分別由本澳多個團體,包括青年動力、工人自救會、鋼筋紮鐵工程工會、工人民生力量聯合會、家庭團聚聯合會、民生力量聯合會、博彩最前線等等,各自在下午2時至3時期間於永寧廣場、祐漢公園、三角花園出發,經不同路線到逹終點──政府總部遞信。一如往年,為保障遊行人員的安全,警方共派出了180名警員維持秩序,疏導車流,保障人潮在馬路上的人身安全,及整個遊行活動和平進行。

值得關注的是,一年一度的“五·一”遊行主題,從某程度上足以反映當前澳門社會的主要矛盾。筆者認為,綜合是次遊行各團體的主題,以圍繞住屋問題、平抑通脹、保障本地人就業為主要議題,除了反映現時本澳打工仔的普遍訴求,亦顯示勞工就業、住屋問題、物價通脹仍是當前社會矛盾。

從警方公佈遊行人數為1900人來看,比往年的遊行人數略微減少。其中工人自救會和家庭團聚聯合會的遊行隊伍人數較多,分別有1000多人和800多人,而青年動力的遊行隊伍亦有近200名,其餘遊行隊伍人數由數十人至數人不等。眾所周知,本澳有大小社團五千餘個,來自各行各業的團體力量更是不可小覷,但真正組織參與遊行活動的活躍團體,來來去去年年都是那幾個,由此可見,參加遊行的團體實在是少之又少。引伸至背後的深層次原因,與過去澳門市民對政治冷漠,一般市民對遊行普遍不太熱中,甚少參與大型公民社會活動爭取勞工權益等等有關。

從組織方式來看,七個團體各自組織各自遊行,意味著各派的理念不一,可以說是“各路遊行,各自精彩”。以參加人數最多的工人自救會和家庭團聚聯合會來說,其支持者多為社會底層,以爭取勞工權益、削外勞、黑工、最低工資、公共房屋、現金分享、反食品壟斷、低收入家庭補貼等等為切身利益訴求。然而,同樣是每年“五·一”遊行的堅持者,由一般“80後、90後”青年組成生力軍的非工友團體──青年動力,其支持者來自社會各界別的熱血青年,在文化、教育、視野、層次等層面更為有優勢,可以說代表了當下澳門青年群體,他們在今次遊行中,打出“澳門·青年·夢”遊行主題,除提出教育、就業及增建公屋,更要求民主普選、廉潔選舉、高官問責、山體保育、普選、陽光政府、“澳人澳地”、經屋申請恆常化及對青年人置業提供鼓勵性貸款優惠,等等反應當前澳門青年群體的聲音訴求。另外,今年首度參與遊行的一群基督徒青年,以“行公義 好憐憫”為主題,提出促請政府聆聽市民的訴求、停止過渡的發展、立法保護路環及生態資源、落實環保局環保職能等。此外,同樣以青年為主體的博彩最前線團體,要求博企發放颱風津貼、全面禁煙等等訴求,反應了當下博企從業員的普遍心聲與訴求。

猜你喜欢
社會澳門中國
Translating Chinese Literatur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hina Pictorial(2022年5期)2022-06-28 14:07:05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九九存珍檔案展
澳门月刊(2019年10期)2019-11-11 04:10:35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侨园(2019年12期)2019-09-10 07:22:44
China-Bangladesh Cultural Exchange A“Belt and Road”Success Story
China Pictorial(2019年4期)2019-05-06 16:48:08
COMPLAINER’S CALAMITY
社会版
检察风云(2018年9期)2018-05-24 10:18:24
社会版一
检察风云(2018年1期)2018-01-15 19:22:49
加油!中国兵
花旗預測2017年賭收2660億
澳门月刊(2017年12期)2017-12-15 20:45:30
社会版(十二)
检察风云(2017年23期)2017-12-13 10: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