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坡過坎實現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

2013-04-29 00:44李嘉曾
澳门月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升級生產消費

李嘉曾

寒暑交替,鬥換星移,博鼇亞洲論壇開壇12年了。以國家主席身份首次出席博鼇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的習近平,在開幕會主旨演講中開門見山地肯定了論壇的歷史功績並提出了嶄新的期望:“博鼇亞洲論壇日益成為具有全球影響的重要論壇。在中國文化中,每12年是一個生肖循環,照此說來,博鼇亞洲論壇正處在一個新的起點上,希望能更上一層樓。”

習主席不僅提出希望,而且闡述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結合本屆年會“革新、責任、合作:亞洲尋求共同發展”的主題,他形象化地指出,亞洲要謀求更大的發展,依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還需要爬一道道的坡、過一道道的坎”。

經濟轉型升級是當務之急

誠如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所指出的,爬坡過坎的目的是“乘勢而上”,實現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

經濟轉型指的是從一種經濟運行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經濟運行狀態的過程,亦稱經濟轉軌。具體言之,經濟轉型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資源配置與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包括發展模式、發展要素、發展路徑等方面的轉變。其核心是經濟制度和經濟結構的變化。歷史的經驗表明,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工業化國家,無一不是在經濟轉型升級中實現持續快速發展的。在堅持改革開放的前30年中,中國內地實現了第一次成功的經濟轉型,其核心內容便是由計劃經濟體制逐步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而在改革開放的第二個30年開始的時候,中國經濟將努力實現第二次轉型:由生產大國逐步向消費大國轉型。沒有足夠強大的內需,就不足以推動經濟的持續發展。可見向消費大國轉型已是當務之急。

澳門的經濟狀況目前存在著同樣的問題。一方面,經濟總量大增但消費比重卻小幅上升。從回歸祖國初期的2001年到2012年,澳門的本地生產總值從523億澳門元增長到3482億澳門元;但零售消費額在本地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只從當年的11%略升到15%,而居民存款則增長到2012年的3667.6億澳門元。澳門市民在文化消費方面的份額由其較低。這將是制約澳門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可見轉型升級是當務之急。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對於澳門經濟形勢的認識是否切合實際,是否與中央政府的認識基本相符,還無法斷言。4月25日,崔世安行政長官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有議員提問:國家主席習近平所強調的澳門要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為何?特首回應指出,“人才、土地、政府的施政水平,以及博彩業一業獨大,是明顯制約長遠、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從本質上講,突出問題應該是關鍵性的主要矛盾,四大問題同時列舉就無所謂突出了。何況人才、土地、政府施政水平等問題由來已久,非從今日始,更不會明日終。籠而統之都列為突出問題,有多大實際意義?至於博彩業一業獨大,人人說起來深感“切膚之痛”,做起來卻畏首畏尾。從特首的表態也可見一斑:“這幾點值得長遠規劃,特別在明年開始要落實。”認識這個問題已經多年,至今還要長遠規劃,以前幹什麼去了?既然是突出問題,還要拖到“明年”才“開始”要落實。以這樣四平八穩、慢條斯理的態度對待國家最高領導人關注的突出問題,即使不算怠慢,至少有點無奈吧?

總之,經濟只有實現轉型,才能逐步升級。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全體會議閉幕之後,李克強總理在新政府領導人與中外媒體見面時首次提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概念,要求中國經濟在高速增長30多年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其核心內容就是改變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調整不合理的經濟結構,讓經濟的質量與效益、就業與收入、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等方面皆有新的大幅度提升。澳門的經濟同樣面臨升級的歷史使命。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至關重要

實現經濟轉型的目的,歸根結底是謀求更快更好的發展。對亞洲來說,“發展仍然是頭等大事,發展仍然是解決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而在當前形勢下要想謀求進一步的發展,迫切需要解決兩個主要問題,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最終達到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目的。

首先,要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般認為,經濟發展方式是“通過生產要素的分配、投入、組合和使用實現經濟增長的方式”。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則指通過生產要素數量增加、結構變化、質量改善等方面的變化,促進經濟增長的方法和模式有所改變。

經濟發展方式的類型有多種劃分標準。例如,按要素投入劃分,有資本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按增長主體的功能作用劃分,有政府導向型和市場導向型;按市場供求內外部因素劃分,有內需驅動型和外需拉動型;按需求要素劃分,有投資拉動型,消費推動型和出口帶動型;從數量與質量關係的角度來看,有外延粗放型和內涵集約型等等。我國內地改革開放以來,問題較多且討論較多的是經濟數量和質量的關係,因此粗放型還是集約型便成為爭論的焦點。

粗放型經濟的基本特徵是依靠增加生產要素量的投入來擴大生產規模,實現經濟增長。以這種方式實現經濟增長,消耗較高,成本較高,產品質量難以提高,經濟效益較低。澳門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2012年澳門的經濟狀況依然良好,全年實現本地生產總值3482.16億澳門元,比上年實際增長9.9%;人均達到611930澳門元,相當於76588美元,實質增長6.1%。這些數據確實標誌著澳門經濟的長足發展,但是,如果考察一下支持澳門經濟增長的有利因素,就能發現不少問題。根據統計暨普查局最近公佈的資料,造成澳門2012年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博彩業毛收入上升(+13.4%)、公共投資大幅增加(+54.8%)和零售業銷售額增加(+22%)。其中公共投資增加成為澳門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而且這種狀況已經持續多年,一直沒有顯著的改變。由於澳門的投資環境有限,一旦公共投資受到制約而不可能大幅度增長,那麼澳門的經濟發展就會受到決定性的影響,甚至經受致命性的打擊。

另外,從市場供求因素來看,澳門不是內需驅動型而是外需拉動型經濟。澳門的對外貿易額一直在本地生產總值中佔據較大比重,近年保持在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而對外貿易中又是進口佔有絕對優勢。自2001年以來,澳門的進出口貿易長期處於逆差狀態,進口額遠遠大於出口。2011年進口額622.9億澳門元,出口額69.7億元,逆差達553.2億元;2012年進口額為709.3億元,出口額為81.6億元,逆差高達627.7億元,約相當於出口額的7.7倍。從國家商務部和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4月25日共同主辦的“二○一三中國投資政策研討會”上傳出消息,截至目前,澳門累計在內地投資企業1.3萬家,實際投入資金近110億美元;而內地在澳門累計實際投資大約只有30億美元。由此可見,澳門的對外貿易實際上是畸形發展的。如果受到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的影響,無法正常進行,那麼勢必會對特區的經濟造成嚴重的制約,後果將不堪設想。

上述兩個因素的分析有助於使澳門特區政府和澳門民眾頭腦清醒,認識到本地經濟發展方式的問題所在,從而對癥下藥,努力轉變現行的經濟發展方式。從總體上看,澳門應當適當控制公共投資規模,注重公共投資質量,集中力量抓好若干個標誌性工程的建設,圍繞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打造世界級的精品,逐步向集約型經濟轉移;與此同時,也要倡導現代化的消費觀,引導本地民眾改變傳統的消費習慣,大力發展文化消費、精神消費、網絡消費、境外國外消費等現代消費方式,逐步向內需驅動型經濟轉化。

調整經濟結構勢在必行

努力調整經濟結構也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

經濟結構指國民經濟的組成和構造,是一個由許多系統構成的多層次、多因素的複合體,也存在著不同的分類方法。從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社會再生產各方面的組成和構造來考察,包括產業結構(如一、二、三次產業的構成,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的構成等)、分配結構(如積累與消費的比例及其內部結構等)、交換結構(如價格結構、進出口結構等),以及消費結構、技術結構、勞動力結構等。就考察的範圍而言,則可分為國民經濟總體結構、部門結構、地區結構,以及企業結構等。

經濟結構是個複雜系統,系統中各要素之間互相關聯、互相影響,存在著一定的數量對比關係。研究一個經濟結構,不僅要重視它的要素特性及其結合形式,而且要重視各組成部份的比例關係。經濟結構的各組成部分之間,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的,具有客觀制約性。

澳門雖然沒有明確提出經濟結構改革的口號,但經濟結構中存在的嚴重問題長期以來引起社會關注。針對博彩業一業獨大的狀況,“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對策已被提上議事日程。但是,考察澳門經濟的現狀,結構失調仍然是致命的缺憾。

最近六、七年來,澳門的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逐年下降,從2006年的19.8%,依次下降為2007年19.1%,2008年17.2%,2009年10.9%,2010年7.4%,到了2011年已經降低到6.4%。與此對應,2011年時第三產業產值已經佔據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的93.6%。而在第三產業中。博彩業又佔據絕對優勢。從就業人數來看同樣能反映這個問題。至2012年底,澳門就業總人數為30.25萬人。其中娛樂博彩業的職工人數就達8.95萬人,佔就業總數的29.5%。如果算上與博彩產業相關的附屬產業,廣義博彩業的比重就將更加驚人。這樣一種比例失調的產業結構被經濟繁榮的表面現象所掩蓋,並沒有引起人們真正的高度重視;而近年來關於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努力,也見效甚微。

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實用主義的管理理念和不合理的分配製度是維持並強化現行經濟結構的重要原因。儘管人們承認博彩業盲目發展的負面效應,但澳門特區政府財政收入的主體來自博彩業稅收的事實勝於雄辯。2012年底澳門特區立法會通過的2013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表明,在下一年度財政預算的1348億保守收入總額中,博彩業特別稅高達924億元,佔總收入的68.6%。澳門政府和澳門人能夠離開博彩業嗎?博彩業從業人員的優厚待遇也是這一行業長盛不衰的誘因之一。2012年度澳門特區就業人員月工資額的中位數為11300澳門元,但不同行業之間的差距甚大,其中最低的製造業只有7500元,而文娛博彩業竟高達14500元,後者幾乎是前者的兩倍。利益驅動不僅加深了貧富不均的社會矛盾,而且助長了經濟結構的不合理現象長期存在。

由此延伸出的事關民眾福祉的另一癥結:住房問題。爲了幫助澳門民眾“安居樂業”,近年來特區政府想方設法,在多方面不斷努力,公屋建設社屋申請等頗有成效。一年來“澳人澳地”又成為熱點。崔世安特首在4月25日立法會答問大會上表示,“‘澳人澳地屬新概念,正在研究中,政府的理解是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中,劃出部份實施‘澳人澳地”。這裡已經明確肯定了“澳人澳地”政策。殊不知早有學者指出,一方面,照顧澳門居民優惠得到住房的政策應當肯定,但“澳人澳地”的提法值得商榷,因為對“澳人”與“澳地”的概念界定有違反基本法之嫌;另一方面,照顧澳門居民的住房政策屬於解決民生問題,與發展房地產的經濟行為性質不同,不宜混為一談。特首是否考慮過這些問題呢?

眾所周知,澳門回歸以來博彩業的迅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持續穩定得益於中央政府的扶持。澳門不能躺在中央的鼎力扶持和政策優惠的溫床上永遠做美夢。最近一段時間,黨和國家新一屆領導人已經諄諄告誡澳門要“居安思危”,要“未雨綢繆”,澳門政府和澳門民眾都要樹立憂患意識,不僅有近憂,還要有遠慮。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努力爬過一道道坡、越過一道道坎,力爭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實現經濟升級。

猜你喜欢
升級生產消費
五彩市场
一座胤達城 久駐自貿港
生产企业原材料的订购与运输
古道散茶香
消费陷阱
华丽皮囊
牛奶生产
字词升级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超级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