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现代小麦产业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2013-04-29 00:44:03蔡世忠
天津农业科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延津县

摘 要:在论述现代小麦产业体系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延津县现代小麦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勾画出“提升基地、壮大龙头、延伸链条、促进集群、强化支撑、创建品牌”的现代小麦产业体系建设思路,针对存在的问题及现代小麦产业体系建设思路所确定的发展要求,提出了构建延津县现代小麦产业体系的对策措施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现代小麦;产业体系;思路与对策;延津县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6.006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1]现代小麦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的小麦产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构建现代小麦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延津县位于河南省北部,是一个典型的以粮为主的农业县,同时也是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多年来在优质粮生产方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子,有力地促进了粮食持续稳定增长。然而,延津县小麦产业在规模、效益,尤其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方面不强,贡献不大。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小麦种植、收储、加工等环节的有机衔接,形成发展合力,扩大产业规模,把小麦产业做成对地方经济具有支撑作用的产业,显得极为迫切。为此,特开展延津县现代小麦产业体系的建设研究,以便为该县小麦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现代产业支撑。

1 现代小麦产业体系的内涵和特征

现代小麦产业体系是由多部门组成的综合体,是小麦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相互作用、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能实现小麦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3]。现代小麦产业体系既具有现代农业的特征,又具有农业(小麦)产业化的特征,是二者的内在融合,具有以下5个特征。

1.1 农业(小麦)科学化

现代农业(小麦)产业体系本质特征是科学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过程就是先进农业科技在农业上应用的过程,即用现代科学技术取代传统生产技术,使农业逐步实现良种化、耕作制度与栽培技术科学化和基本农田标准化,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力,提升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发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看,其在生产、加工、运销等各个环节均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业生产手段不仅实现了机械化、化学化,而且还实现了具有高新技术特征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1.2 农业(小麦)工业化

小麦产业工业化是农业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工业化是指在农业中使用机械化、使用电力等能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用工业方法组织生产,实现农工一体化等。其核心是用工业的物质技术装备农业,把农业向精深加工、流通服务等二三产业延伸,实现全链条的发展。现代小麦产业体系必须把农业机械技术融入小麦生产过程之中,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能够分享到加工业等行业带来的利润,而获得社会平均利润,从而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4]。

1.3 产业一体化

现代小麦产业体系是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衔接,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产业一体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生产加工销售相互脱节的市场经营结构,形成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经营体系。现代小麦产业体系通过组织创新,使割裂的产、加、销环节,通过组织纽带和市场机制衔接起来,构成了一个以高度专业化和社会化为基础的、完整的产业链条,重组了小麦生产与小麦加工销售服务为主的农业与非农业部门,实现了产业效益内部化,提高了小麦产业的整体效益,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1.4 经营集团化

所谓经营集团化(龙头企业、小麦协会或合作社与农户融合在一起经营)就是让农民以公司职工的身份专门负责一定面积的生产管理,不再以独立的生产者进入市场,把自身的经营与企业整体经营连为一体,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小麦生产仿效工业化生产方式。延津县金粒麦业有限公司通过全县小麦协会400多个中心会员(大多数以行政村为单位)与全县10万多农户签订小麦订单,初步形成了优质小麦“生产车间”。在这里,中心会员为“车间主任”,订单农民为“车间工人”。

1.5 生产生态环境可持续化

生产生态环境可持续化是现代小麦产业体系重要特征。现阶段,小麦产业的发展,必须选择培育和保护资源、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严格保护耕地资源,坚持耕地用养结合,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发展绿色小麦、有机小麦,把小麦生产的集约经营同保护田间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大力发展林业,完善农田林网和防护林建设,为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5]。

2 延津县小麦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产优势及主要成就

2.1.1 自然、交通条件优越 延津县气候、土质、水质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合优质专用小麦特别是优质强筋小麦的生产,有利于小麦蛋白质和面筋的形成与积累。也非常适合发展绿色小麦的生产,并且有利于通过改造升级发展有机小麦。同时,延津县地处黄河故道,紧邻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和107国道,南邻陇海铁路,新菏铁路和济东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境内实现了乡乡通省道,是河南省公路网密度最大、交通最便利的县之一,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便于小麦产品的生产和运输。

2.1.2 生产种植基础扎实 优质小麦单品种种植具有基础优势,目前全县建立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3.2万 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75%,种植的主要品种有‘郑麦366、‘新麦26、‘矮抗58、‘郑麦9023等,种植的规模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2.1.3 产业链条相对完整 依托小麦生产和面粉资源优势以及产业聚集区优势,延津县积极拓展小麦加工业,孵化培育出在国内外具有市场竞争力、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河南省金粒麦业有限公司(种业、农资、储贸)、新乡市新良公司(面粉加工)、延津县克明面业有限公司(面制品加工)、云鹤食品有限公司(速冻食品)等涉及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小麦产业体系。

2.1.4 运行机制比较健全 在2002年,延津县以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为代表最早探索实行的“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和“订单+期货”的小麦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全国大宗农作物产业化经营的典型,被称为小麦经济发展的“延津模式”,同年又成立了河南省金粒小麦协会,形成了“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目前运行机制较为健全。

2.2 存在主要问题

2.2.1 生产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延津县的农田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建成时间较长,损坏比较严重,且标准低、配套差,难以达到有效灌溉。一些地方土壤比较贫瘠,沙土化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地方机播、机收、秸秆还田等农业机械化水平还不够高,难以实现统一组织生产,限制了小麦生产效益的提高。

2.2.2 产量和品质有待提高 2011年延津县小麦单产6 450 kg·hm-2,在全省处于中游水平,单产和总产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优质专用小麦在全市范围内受地域生态环境影响品质变化较大,稳定性、一致性较差。一些地方缺乏配套栽培技术,优质专用小麦与普通品质的小麦“插花”种植,不专收、专打和专储等,最终导致优质品种种植后并没有达到优质标准。

2.2.3 产业集群整合度偏低 小麦种植、收购、储存、物流、制粉、深加工等产业关联度虽高,但在延津县相关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和经营主体之间联系不够,市场信息、原粮和磨粉供应等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和整合,造成整个产业的成本较高,核心竞争力不强。例如,中储粮延津县储备库收购政策多从收购的数量考虑,其他收购企业与加工企业没有实现有效对接,收购的小麦大多数按照生产标准,很少考虑到加工企业的特殊需求,加工企业对原粮的需求有不少从外地收购。

2.2.4 高端深加工产业发展滞后 虽然延津县的磨粉加工等小麦加工业相对比较发达,但高端深加工等下游产业需要进一步拓展,高端产业需要发展。例如新良粮油加工有限公司加工的面粉多供应康师傅、统一、肯德基、达利、亲亲、盼盼等外地企业,而延津县从事这些下游产业的企业较少。

2.3 延津县构建现代小麦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

实施小麦产业集团带动战略,以不断提高小麦产业竞争力、“兴农、富民、壮企、强县”为基本目标,按照“提升基地、壮大龙头、延伸链条、强化支撑、创建品牌”的方式和要求发展小麦经济,推动豫北优质小麦带成为比肩世界的小麦产业区,河南省小麦高端产业集群式发展示范区,以此带动农业产业、加工产业升级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产城融合,以促进延津县“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2.3.1 提升基地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和提升农业生产条件。二是提升优质小麦种子基地,构建育、繁、推一体化运行机制,提升统一繁育、统一供种的程度,把延津县建成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优质专用小麦种子生产基地。三是提高小麦的品质和标准,在品种上积极扩大单品种规模化种植面积,在品质上积极扩大绿色和有机小麦生产规模,巩固提升延津县小麦原粮品牌和知名度。

2.3.2 壮大龙头 通过组建新乡小麦集团,加强小麦全产业链之间的衔接,提高龙头企业的整体功能。该集团将整合从事优质麦种植、购销、加工、营销的龙头企业,从事小麦科研、开发、科技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在延津县及其周边优势产区形成优质专用小麦种植业、食品加工业、商品流通业、物流业、种子业、生产资料供应业、运输业、包装业等优质小麦产业集群,以促进延津小麦经济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将金粒公司、新良公司、克明面业公司、云鹤公司等发展壮大为全国驰名的优质小麦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出口创汇企业。

2.3.3 延伸链条 大力发展小麦专用粉、强化粉、预配粉等产品;以小麦面粉为原料,高档化、方便化面食制品加工,包括精制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和高级面包、糕点、饼干等烘焙食品加工;以小麦为替代原料进行新产品开发(精深加工):小麦谷朊(蛋白质)粉的提取、变性和利用;小麦淀粉的变性和深度利用;小麦胚芽、麸皮开发和营养素的提取利用;以小麦为原料生产啤酒、酒精等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小麦产业链详见图1。

2.3.4 促进集群 发展现代小麦产业化集群,纵向表现为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诸多环节逐步配套,小麦的产前、产中、产后融为一体,形成上下游协作紧密、产业链相对完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综合效益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群体。横向表现为实现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的转变。小麦产业集群式发展主要体现为集群核心企业集中布局,加速食品工业发展,加快产业集聚区食品工业园的人口集聚和企业入驻,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带动周边乡镇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使其成为劳动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生态良好型的食品加工生产基地[6]。

2.3.5 强化支撑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健全和完善技术服务体系。骨干龙头企业要有专职的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二是强化现代服务体系支撑,推进现代小麦服务产业的发展。完善两大体系,即质量监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组建(健全或强化)“三大”中心,即优质专用小麦研发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不断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国际竞争力。

2.3.6 创建品牌 要在延津县一系列品牌的基础上,创建出该县小麦产业一系列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在小麦产品方面要创建出能够替代进口的小麦品牌和有机小麦品牌;创建国内一流的高端专用粉品牌;速冻休闲等特色食品产品要打造出国优品牌;小麦精深加工也要创建出名牌产品。

3 构建延津县现代小麦产业体系的对策措施及政策建议

3.1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麦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以水利为基础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兴利除害并重,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新建和恢复与水源地相配套的灌溉设施,对现有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充分发挥灌溉效益,增强抗御水旱灾害能力。要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求,加大土地平整力度和实施沃土工程,加快对中低产田改造和沙化治理,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形成稳定且持续提高的小麦综合生产能力[7]。

3.2 整合资源打造延津麦业航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

按照“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引导中储粮延津公司、“乡恋”三农服务社、新良公司、克明面业等从事优质麦种植、购销、加工的龙头企业,组建新乡小麦产业集团,打造延津麦业航母企业,使之成为全国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首屈一指的企业。通过产业集团的组建,促进小麦产业链种植、初加工、深加工、仓储物流各环节的经营主体在技术、信息上有效衔接,在利润分配上趋向合理,使优质专用小麦产业体系有效运转。中储粮直属库,要积极探索粮食产业化经营之路,为新乡市新良专用面粉、金粒普通面粉等粮食加工企业提供收购、仓储等服务,提高粮食储备效率和效益,并与前向关联企业金粒麦业、嘉合公司,以及与后向关联企业粮食加工企业一并成为延津县现代小麦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便使该县小麦种植、收储、加工、营销(面粉及面制品销售)、服务等环节紧密联结起来。另外,要针对粮食小商小贩在活跃粮食市场的同时,对粮食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也带来了冲击,对粮食品种的单一性、品质的一致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的问题,必须要整合粮食收储企业,组建半紧密型的粮食收储集团,以便在收储环节上避免争夺粮源和造成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品种杂乱、品质降低[8]。

3.3 强力推进农地流转,提升规模化标准化程度

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出租、委托流转等方式流转。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进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尽快建立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落实土地流转扶持与鼓励政策,积极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农村土地流转[9]。引导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各类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受让农户流转的土地,形成专业大户,推进优质小麦单品种规模经营,为专收、专打、专储创造条件。另外,有机小麦生产标准比较严格,建议由企业采取租赁的形式,将有机小麦基地的耕地流转给企业统一经营,以提升小麦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程度。

3.4 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品种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步伐

根据小麦加工企业对专用面粉品质的特定要求,加快小麦品种结构调整步伐,积极研发、培育和种植适销对路的小麦新品种,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小麦生产决定加工,以小麦加工决定市场消费”的“供需倒置”状况。同时,也要支持面粉厂等,适应主食面条和速冻食品加工的需求,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调整自身产品结构,为小麦精深加工提供适销对路的优质原料。另外,小麦收购企业也要按照加工企业对原粮的特殊要求专收专储,以实现收购企业与粮食加工企业的有效衔接。

3.5 强化优质专用小麦支撑体系建设,促进现代小麦产业发展

首先,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加强优质小麦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和培育,建设延津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引育中心和种子信息发布平台。健全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形成县有农技推广中心、乡有区域农业技术服务站、村有科技大院、组有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服务格局。

其次,健全农机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机服务网络,提高农机具推广应用和服务水平。实现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推进小型耕作机械向大中型高性能机械转变,基本实现农田耕、种、收机械化。

再次,完善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现有涉农网络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县、乡两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农民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农业信息化普及应用水平。

第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重点完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农作物种子质量监测站以及农产品批发市场质检站体系建设。

第五,提供金融信贷服务。一是由延津县财政部门和产业集团的主要企业共同出资设立担保基金,为小麦生产合作组织、种植大户提供贷款担保,切实解决贷款难题。二是在小麦种植基地,吸收农户资金,政府给以资金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组建村镇银行,并积极引导村镇银行给予种粮大户信贷支持[10]。

最后,组建物流配送中心,加强粮食物流能力建设,以实现粮食“小生产、大流通”的现代物流模式,通过该县小麦物流配送中心的调控作用,提高物流质量和效率。

3.6 实施名牌、品牌带动战略

引导小麦加工企业由做产品向做品牌转变,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和做大做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通过实行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经营,打造强势品牌,形成小麦精深加工产品系列,提高系列产品的档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各类会展等,推介品牌,不断提高延津小麦原粮及面制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方便食品方面,要培育出1~2个省优产品,并逐步转向国优;继续做大做强金粒(小麦原粮)、新良(面粉)、克明(挂面)、云鹤(速冻食品)等知名企业与品牌,充分发挥其在延津小麦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与引领作用[12]。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N].河南日报,2012-12-03(5).

[2] 王绍中,王志和,田云峰,等.河南省小麦产业发展与展望[J].河南农业科学,2004(7):27-29.

[3] 刘成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征及构建途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4):472-475.

[4] 蔡世忠.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产业化的地位和作用探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0(3):74-77.

[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N].河南日报,2012-12-03(5).

[6] 刘振杰.河南省实现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1):40-45.

[7] 王敬华,钟春燕.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2):197.

[8] 廖西元,李凤博,徐春春,等.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J].农业经济问题,2011(4):9-15.

[9]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河南日报,2008-10-20(3).

[10] 农业部经管司.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探[J].农业经济问题,2012(4):4-10.

[11] 尹明理.国家小麦生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河南农业科学,2010(4):129-131.

[12] 河南省人民政府.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 实现粮食经济跨越式发展[N].河南日报,2012-03-20(5).

猜你喜欢
延津县
粮食全产业链发展研究
新农业(2022年3期)2022-02-28 00:22:29
延津县
延津县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延津县卫计委积极开展第十四个“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
延津县
延津县疾控中心举行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
延津县艾滋病防治宣传品受欢迎
延津县看望慰问贫困户
婚育与健康(2016年9期)2016-05-14 23:28:59
新乡开展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战
延津县人口计生委正式受理“单独二孩”申报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