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蓉 张杏华
矩形按不同的方式进行折叠,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几何问题。这些问题综合了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的诸多知识,而且往往会融入对称思想,解法灵活、趣味性强,有利于考查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几何变换思维,因此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
如图1,折叠矩形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边BC上的点F处,已知折痕[AE=55cm],且[tan∠EFC=34],
(1)△AFB与△FEC有什么关系?
(2)求矩形ABCD的周长。
分析与解
[已知条件\&隐含条件\&矩形ABCD\&[∠DAB=∠B=∠C=∠D=90°],即图中有直角三角形;AB=DC、AD=BC\&折叠\&△AED≌△AEF,则AD=AF,DE=FE,∠AFE=∠D=90°,∠FAE=∠DAE,
∠AEF=∠AED\&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得∠FAB=∠EFC(∠AFB的余角),∠AFB=∠FEC
(∠EFC的余角)\&[tan∠EFC=34]\&[ECFC=34]\&[AE=55cm]\&\&]
对于第(1)问,很容易证得△AFB∽△FEC.
对于第(2)问,有以下几种设元方式:
情况一直接设元AD=x,方法行不通。情况二直接设元AB=x,由△AFB∽△FEC,可以得到[BFAB=ECFC=34],可建立方程,但计算较复杂。其他几种情况都是间接设元,其中情况三不能求解,情况四、五、六、七可利用△AFB∽△FEC得到的边关系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其实只要是对与此比例式有关的线段进行设元,都可求解。但情况七的计算最为简便。
解决矩形中的折叠问题,关键是:
1. 抓住折叠本质。①折起部分与重合部分是全等的;②折起部分与重合部分是以折痕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之间的连线。
2. 找出隐含的折叠前后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3. 结合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等知识,设出恰当的未知数,建立方程求解。
我们一起看看下面几组变式。
变式一:变条件。
如图2,矩形ABCD的一边BC在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折叠边AD,使点D落在x轴上的点F处,折痕为AE,已知AB=8,AD=10,并设点B坐标为(m,0),其中m>0. 求点E、F的坐标(用含m的式子表示);
变式二: 变顶点位置。
如图3,在一面积为1的正方形纸片ABCD中,M、N分别是AD、BC边的中点,将C点折叠至MN上,落在P点的位置,折痕为BQ,连结PQ,则MP=_________。
变式三:变折痕位置。
已知:矩形纸片ABCD,AB=2,BC=3。
操作:将矩形纸片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CD上。
探究:(1)如图4,若点B与D重合,你认为△EDA′和△FDC全等吗?如果全等给出证明,如果不全等请说明理由。
(2)如图5,若点B与CD中点重合,求△FCB′与△B′DG的周长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