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公共政策运行的短期化倾向及其规避

2013-04-29 19:29:16裴成超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公共政策决策政策

裴成超

摘 要 地方政府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在区域公共政策选择和制度创新过程中往往出现偏差,使地方性公共政策出现短期化倾向,因此如何规避地方性公共政策的短期化倾向,调适中央与地方性公共政策便成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和焦点。

关键词 公共政策 地方政府 短期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一个重大的转型时期,逐步向市场化迈进。我国地方政府在转型时期明显的表现出替代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角的倾向,这必然会产生许多问题,其中存在的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地方性公共政策经常缺乏纲领性、长期性、稳定性、连续性和有效性,也就是说地方性公共政策行为呈现出短期化倾向。

一、地方性公共政策运行短期化倾向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人”假设理论的原因。

地方性公共政策短期化现象的产生,首先可以从经济学上的“经济人”假设中得到说明。该假设认为,社会中的人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趋利避害的“经济人”,他们的行为都是以理性为基础的,通过对“成本—利益”的精确计算后再做出决策,但眼前能实现的利益总是最有诱惑力的,人们肯定会选择和接受能给他们尽快带来收益的短期化行为。此时也正如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理论引入政治领域所言一样,地方政府也如扮演着一个“经济人”的角色,也有可能(甚至更容易)接受公共政策的短期化行为。

(二)地方性公共政策决策系统的不科学。

在地方性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公共政策决策系统的缺陷使地方性公共政策产生的过程中存在着不科学、不民主的现象,也成为地方性公共政策短期化的一个影响因素。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地方性公共政策的决策中枢系统不健全。由于地方性公共政策制定者主体间存在着职责不清,关系不顺,地位不明的情况,容易造成政府内部代表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同时政府既是政策决策的主体又是政策执行的主体,这必然导致政府部门的寻租和私人利益的渗透,从而造成政策决策目标的偏差和公共利益的缺损,使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出现短期化倾向。

2、地方性公共政策的决策信息系统不完善。我国信息系统仍然比较薄弱,专门化的信息机构很少,导致了地方性公共政策的制定的信息的不对称,使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不高,加之获取信息的方法不够科学,就有可能使地方性公共政策出现短期化倾向。

3、地方性公共政策的决策咨询系统作用有限。我国各级政府决策方式单一,方法陈旧,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得不到科学成果的支持,这也成为地方性公共政策短期化倾向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三)地方性公共政策监控体系的不完善。

有关地方性公共政策从制定到执行的整个过程的监控体系不完善。虽然我国的监督体系完善,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监控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首先,我国政府管理仍然存在不公开的现象,因而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体制外的监控机构很难了解相关信息,监控职能大大弱化。其次,公共管理的复杂化和技术化,大大妨碍外部监控机构对问题的了解深度,使其监督乏力。最后,目前我国地方性公共政策制定形式上是一种民主集中制,而实际过程中往往集中多于民主,政策的决策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加之新旧领导的换班,更使公共政策不具有连续性,这种“短期化”的公共政策造成人财物各种资源的浪费。

二、地方性公共政策运行短期化倾向的规避

短期化的公共政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危害,远比个人的短期化观念和行为要严重得多,因此,进一步加快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步伐,全面提高政策制定的质量和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为此,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实现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开化,提高透明度,让群众和新闻媒体对决策制定的领导、协调和控制环节有所了解,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提高社会认识和配合。

2、强化政策制定的协调。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其目标的实现,需要诸多机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从科学管理的角度,政策制定的协调要注意:第一,政策的明确性,不可含糊不清;第二,建立统一有效的领导,集中各方面力量,共同实现政策目标;第三,健全监督。这就要求明确政策制定主体的职责,摆正各政策制定主体的地位,避免政策决策系统的混乱,防止不同部门的下级决策依法打架,政出多门,争功推过。

3、整顿执行机关,提高执行人员素质。执行机关是具体行使者,其必须做到:首先职责分明,即明确规定每一个执行机关的权力大小和职权范围;其次,领导集中,指挥统一,目标、行动和指令要一致;第三,制度健全,运行机制要有序。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执行人员素质,其意向、态度和行为与执行效果有直接关系。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努力将政策决策纳入法制轨道。要保证政策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实现,使政策决策更加合理或至少避免重大失误,必须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在向市场经济迈进的社会转型时期,更应该特别重视政策决策的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决策体制及各项决策规划,切实使政策决策行为纳入法制的轨道。

5、重视反馈控制是根据执行过程反馈的信息和依原设定的标准对偏差进行矫正。任何政策都是面向未来的,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各种随机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政策方案完全正确的情况下,实际效果与政策目标之间也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和控制,及时调整矫正。

提高地方性公共政策的科学化与法制化,优化公共政策决策系统及其运行机制,提供与市场机制相配套的政策支持,是目前地方性公共政策发展的重点,也是规避地方性公共政策短期化倾向的制度保证。

(作者单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公共政策决策政策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助企政策
政策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新闻传播(2018年10期)2018-08-16 02:09:58
城市设计中的公共政策偏好理解行为选择
江西建材(2018年2期)2018-04-14 08:00:20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公共政策主导 携手抗击慢病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