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土地利用评价研究

2013-04-29 16:06:14于志敏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熵值法柳州市

[摘 要]文章用熵值法评价2009-2011年的柳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得出柳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水平,并探讨提高柳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熵值法;柳州市

一、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柳州市的经济、人口、科技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柳州市土地资源山多地少,实际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较少。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低于广西平均水平的情况制约了柳州市经济建设的发展。所以本文运用对柳州这一城市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评价,分析柳州市城市土地利用过程,评价柳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提高柳州市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建议。

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首先提出地租理论,他认为:一定面积土地上,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的投入、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土地上获取高额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是土地节约利用。随后,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被引入城市土地研究中,形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1]

当前土地科学界对土地集约利用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集约经营是粗放经营的对称。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以达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节约用地的目的。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土地集约利用不完全是经济范畴,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除了提高经济效益外,还要提高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即强调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2]

基于上述观点,可以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过程当做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体系。

这个体系是以城市土地结构和布局为基础,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为指导思想,通过资本、劳动的技术投入,政府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一方面充分挖掘土地的利用潜力,一方面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的多维能力,以达到满足土地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以及综合效益最佳的利用目标。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定性定量原则、全面性和代表性原则,[4-15]从压力、环境、响应三个方面构建柳州市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如表一)。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采用熵值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熵值越大,指标的无序度越大,权重值越低,反之亦然。

假定需要评价某城市 m 年的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n个指标,对此,可以建立数学模型,论域为:U = { u1,u2, ,um }( i = 1, 2 … m ),其中i = { Xi1, Xi2 … Xij, Xin }( j = 1,2 … n ),由此得到初始数据矩阵X = { Xij } m n(0 i m ,0 j n ),其中 Xij表示第 i个样本第 j 项评价指标的数值,当指标值为正向指标时,取标准化公式4.1,当指标值为负向指标时,通过标准化处理后原始数据都压缩在[0,1]区间之内。[16-20]

标准化公式:

(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等级

参考众多研究成果,[16-24]本次研究采用评价等级分为5级,具体见(表三)。

三、研究区概况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2万。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

四、柳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一)柳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

本次研究以柳州市2009-2011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熵值法确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权重,对柳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如表四所示。

(二)评价结果分析

柳州市是广西重要的工业城市,其工业总量占全广西的三分之一,近年来,柳州市的工业高速发展,带动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高速发展,直至2011年,柳州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54.95元,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6m2,与2009年相比有了大幅提高,城市的不断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日益扩大,这给城市的土地资源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如何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表三的评价等级与表四的评价结果结合来看,2009年-2011年,柳州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不断上升的,由2009年的适度利用发展到了2011年,柳州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已经是中度集约了。这表明这三年,柳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政府、企业、民众都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今后柳州市的城市土地利用必须更加注重环境保护,降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环境生态系统的耗费,以促进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五、柳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建议

(一)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城市环境

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率,减少对水体和大气排放污染物,保护城市绿地和生态用地,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使得柳州市的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型的发展。实现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二)科学合理的制定城市规划、优化城市用地布局

科学合理的制定城市规划、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控制用地规模,着重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减少盲目扩张,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三)调整城市产业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根据柳州市的具体情况和产业结构,科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保护第一产业,提高粮食产量,加强第二产业,以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高科技、节能型产业,提高对高能耗产业的科技投入,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率,对污染严重的产业,应提供技术扶持,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四)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参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参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公众监督机制,为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提供有效的监督,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家庭,张换兆,季凯文.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67-173.

[2]王宝清.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C].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4:8-8.

[3]张波.济南市城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11-14.

[4]朱红梅,周子英,黄纯等.BP人工神经网络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应用——以长沙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9,29(5):836-836.

[5]曹蕾,梁启学,莫燕,李陶.基于SOM的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0):120-120.

[6]张笑寒.基于AHP方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2),6:25-26.

[7]王慎敏,黎一畅,周寅康.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研究[J].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08,6(1):135-136.

[8]樊敏,刘耀林,王汉花.基于协调度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测绘科学.2009,1,34(1):144-144.

[9]郑彩菊,张坤.土地集约利用与评价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湖南农机.2009,3,29(2):106-106.

[10]刘瑜.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南通市主城区为例[C].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5:16-21.

[11]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的研究报告[R].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专题研究.2005.4.

[12]任艳敏,张加恭,张争胜.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珠三角为例[J].广东土地科学,2007,6,6(3):21-21.

[13]韦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河南省城市为例[C].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5:28-33.

[14]温秀琴,汪应宏,陈晨,彭山桂.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结合用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徐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2372-12373.

[15]杨红梅,邱道持,张传华,黎邦华.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比较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1):165-169.

[16]张晶,濮励杰,符蓉,何序君,范成,吴琼.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0):8749-8751.

[17]杨东朗,张晓明,刘萍等.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90-93.

[18]杨蕾蕾,刘新平.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8):1681-1686.

[19]白易,张奇,石哲等.基于改进PSR模型的恩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4):1681-1686.

[20]杨士弘等.城市生态环境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30-133.

[21]何芳等.城市土地经济与利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12-115.

[22]周生路等.土地评价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91-295.

[23]郭旭东,邱扬,连纲等.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3,22(5):479-489.

[24]洪增林,薛惠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6,28(1):106-110.

[作者简介]于志敏,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师范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熵值法柳州市
柳州市精业机器有限公司
流程工业(2022年5期)2022-06-23 07:19:20
柳州市精业机器有限公司
现代塑料(2022年1期)2022-06-22 09:53:36
一桶金
宝藏(2018年9期)2018-09-18 11:09:44
柳州市常见小花紫薇品种的种植、养护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6:55
柳州市:坚持问题导向 提高执法成效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教探索(2016年12期)2017-01-09 21:59:04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绩效研究
灰色关联模型在白酒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及熵值法结合的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
商(2016年29期)2016-10-29 11: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