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枣哥”的6亿元枣产业神话

2013-04-29 00:44李娜陈卓
果农之友 2013年6期

李娜 陈卓

2010年,3.1亿元;2011年,4.3亿元;2012年,6亿元。这一组数据,是李志民连续3年红枣产业的年销售额。

在内地,一说起新疆的“天枣”,就不能不提到新疆的“枣哥”天海绿洲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民。2012年11月,一位台湾游客来新疆旅游,还专门在网上发帖,点名要“枣哥”的红枣,由此可见李志民红枣的广泛影响力。

近日“榜样的力量——第三届中央电视台三农创业致富榜样颁奖盛典”落下帷幕,靠在新疆投资发展红枣产业的“枣哥”李志民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十大三农创业致富榜样之一。

“为梦想,他放手一搏,他要打造中国红枣航母,他是一位厚积薄发的创业者。”这是专家评审团给李志民的颁奖词。当天,10位榜样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李志民带着他的梦想,在颁奖典礼上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创业致富经验。当主持人让李志民分享自己创业梦想的关键词时,李志民说:“想好了就干”。他说,从机关到田间,也同样可以证明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12年前,李志民还在山西从事教育行业,与红枣产业毫无关联。2000年,在阿克苏出差的李志民路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48团时,无意间发现前面种着一棵枣树。新疆竟然能够种枣树?李志民觉得很稀奇。这一看,再加上细细了解,便让他有了投身枣业的想法。当时的他已经44岁,在常人看来,放弃已有的安稳工作是多么愚蠢的决定,可李志民毅然辞去旁人眼中闲逸安稳的工作,远赴新疆开始发展起了红枣产业。从此,他与红枣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志民最先到喀什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他从山西带来的骏枣在新疆生长得个头更大,也更甜,逐渐代替了当地的品种。李志民从山西贩运了上亿株的枣苗到新疆销售,靠贩卖树苗,4年时间,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0万元。

“再不做这一生可能就没有机会了,搏一下吧。”这是李志民2000年内心最真实的想法。2003年,阿克苏地区要发展红枣,但没有原料、没有市场,更没人愿意投资。李志民却押上全部身家3000万元,在没有红枣的地方,用89天时间建起了红枣加工厂。

“别人种枣树都是高到4米左右,采收时需要用杆子打枣,我的枣树采收时不需要爬高,只需摇一摇。”李志民说,之所以能在10年时间成为带动当地红枣产业的龙头人物,这和那些不到2米高的小枣树有关。面对原料困局,他找到了一套“矮化、密植、丰产”的枣树种植模式,2007年,他第一个将这套种植模式引入新疆,亩产量达到2600多千克。

与此同时,李志民更是想尽办法扩展新疆红枣的深加工产业,例如枣胶囊、枣浓浆、枣饮料等。到2011年,他在全国建成了5个红枣加工厂、4座有机肥加工厂,涉及红枣、有机肥、农场3个产业。“新疆有广阔的天地,内地有广阔的市场。”李志民在接受《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红枣只有进加工厂,才会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

2012年11月,李志民到一家种植红枣才3年的农户杨小勇家中收购红枣,他将杨小勇的红枣全部收购,并交付了定金,提出如果下一年特级枣的比例再提高,他还会提高收购价,让杨小勇的亩产收入从1万元提高到1.5万元。

这几年,李志民每年从50多万名像杨小勇这样的农户手中收购红枣,这样的影响力让他在当地成为红枣的形象代言人。

“我们今年准备在南疆投资8000万元,为当地农户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提高红枣品质。”李志民告诉记者,很多人说,做林产品赚不到钱,其实不然,做林产品想赚到钱,首先是要踏踏实实地发展产业。

无数的荣耀并没有让李志民冲昏头脑,在不断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他还不忘肩负的社会责任。

截至目前,李志民为新疆培训农民技术员3万多人,推广爱心枣园10万多亩,发展当地枣园300万亩。从2005年到2010年间,仅利用品牌优势这一项,就使当地的农民收入提高了3倍,增加收入3.3亿元。同时,李志民还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帮助3000余人就业,培养了两万多名农民技术员。

新疆的特色红枣产品已成为推介新疆、展示新疆的新名片。李志民本着发展产业、服务农民和建设农村的宗旨,用红枣勾勒着他的创业致富梦,也为农民描绘了一个产业富民的美好未来。

(据《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