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桂林
“教”是一门艺术,音乐教育就该是这门艺术中最鲜亮的一笔,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间要以感情赢得感情,用心灵感受心灵,让“教”与“学”真正产生共鸣,为上好音乐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和教学目的
1、一个正确的教学观是一名教师在工作岗位有所成就的前提,是培养健康向上人才的基础,尽管音乐一直被视为小三门,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音乐教育也一定会深入人心。
2、确立培养创造性和激发学习兴趣的目标,我国教育目的的两个重要基本点是:(1)全面发展。(2)具有独立性。创造是音乐的生命力所在,离开创造音乐也就暗无光泽。而创造性也恰恰反映个性化发展的关键。那么,怎样培养创造性人才?
首先,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表象积累即是原始最基础的对音乐知识的积累。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积累。就是对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知识的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这一层次的积累是要了解不同作曲家风格各异的作品。如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的慢板乐章取自一首黑人民歌。我国作曲家刘炽的《我的祖国》的旋律则是从几十首中国的民歌旋律中诞生的。
其次,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声音的表现。音乐则是最善于表达感情的艺术,柔美、缓慢、宁静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昂、欢快、热情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所造成的压抑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而又在不同风格、不同情绪音乐的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共鸣和反映,丰富的音乐表现积累会激发学生更为浓厚、强烈的情感活动。
二、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
1、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在听到音乐时,我们都会不自觉地用脚踏拍。在欣赏课时,有的学生一听到欢快的音乐,就会点头,欢笑,心情愉快,这些都是人潜在的节奏感在起作用,而教学应抓住这一点,使它充分发挥出来,在生活中寻找材料。
(1)节奏模仿练习:
教师利用手、肩、腰、脚等身体各个部位拍击不同动作的不同节奏,让学生把节奏照镜子一样重复一遍,把单项活动变为多项活动,丰富了节奏内涵,增强了趣味性。
(2)节奏填空: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又考查了学生对节奏音型的掌握。
(3)节奏制作
呆板一味地灌输音乐知识往往是一节课失败的关键原因。音乐如同一个活泼的精灵,抽象的讲解不可能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会产生孩子们欢喜的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情况。当给课堂加入游戏,特别是把教材内容载入游戏之中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降低了难度,使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游戏中边玩边学,大大体高了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考能力,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信。
2、创设情境化
这一环节可以由故事、典故或笑话像串珠子一样,把所要讲的内容有趣的联系起来。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用心启迪,爱心鼓励,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的教育又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培养人,培育人,但我们绝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了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学生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与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结 语
莫扎特曾说:“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欢乐融进音乐,为的是让全世界感到欢乐”。作为一名教师,我所要做的正是将音乐的种子播撒在学生最纯洁的心灵让音乐的欢乐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