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郭忠恕界画中的笔墨意趣

2013-04-29 00:44郭善涛
美术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界画意趣笔墨

郭忠恕,字恕先,北宋著名画家,又为著名文士,善界画,屋宇楼台车船之属尤为精到。其界画之所以著称于世,笔者认为是基于前代绘画传统风格及技巧的基础之上,在追求准确精到的同时,化匠气为意趣,将自唐以来的刻画宫宇楼阁的“界画”推至于顶峰。他的界画精确、生动、逼真,在符合界画规格要求之上又不为规矩所束缚,用笔老练,格调高古,意境清幽,无论画法、画技或是表达的意蕴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其中所体现的笔墨意趣,本文将根据绘画技法、“绳墨”之度以及融书法技巧于绘画这些方面进行逐一探究。

一、于技法之上表现笔墨韵味

郭忠恕界画艺术中的成就,是对前人绘画技法借鉴的基础之上,大胆探索,对传统中所谓“轻描淡写”的笔法进行总结,将“界画”推至一个新的阶段。界画是中国绘画中独具特色的一个门类。在作画时需使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将一长约为一支笔三分之二的竹片一头削成半圆磨光,另一端依笔杆粗细刻一个凹槽,作为辅助工具。作画时把界尺置于所需部位,将竹片凹槽抵住笔管,手握画笔与竹片,将竹片紧贴尺缘,按界尺方向运笔,便能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界画适于画建筑物,讲究精确。《德隅斋画品》中对于郭忠恕的界画,李膺这样评价:“以毫计寸,以分计尺,以尺计丈,增而倍之,以作大宇,皆中规度,曾无小差。”可见郭忠恕绘画技法已经达到的相当熟练精准的水平。

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白描线条是绘画的基础,于界画之中亦是如此。在界画创作时,郭忠恕尤为重视白描线条的刻画,继而对白描与淡墨晕染之间的物体形态和对比关系进行探索,于繁琐细节当中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于笔墨之中寻找出意蕴的表达途径。由现遗存于世的《雪霁江行图》中可以显著观察到,郭忠恕有着极为深厚的白描功底,以及在细节刻画时所体现的笔墨趣味。此画作中,根根桅索刻画得笔直重实,特别是两根伸向画中两侧的长索,自然下垂,弧度恰到好处,于刻画之中,线描强劲有力。在描绘船帮的线条时,与刻画绳索的技法有所不同。为了能够刻绘出木质材质,在用笔上松动而不僵直,交汇穿插,随性而画。不止如此,在其灵活运用白描线条的同时,时常在某些位置适当配以淡墨晕染,将形体感觉显著地表现出来。譬如在界画中处理水纹与天空时,郭忠恕只略微勾勒出几笔波纹,继而以清淡的墨色晕染画面,使画面呈现出寒江雾霭、水天空阔的意境。这种以大面积的晕染与小面积的繁琐细描,于高调对比之中,和谐相融画面之中,不仅体现郭忠恕高超的绘画技巧与独具匠心的高超之处,更是超越了描绘形貌这一层面,在艺术性灵的书写层面上彰显出生动的笔墨韵味。

二、于“规矩”之中,把握“绳墨”之度。继而表现笔墨意趣

郭忠恕的界画首先以精确为主,然后便是在精确的基础上继而表现作者的主观意愿与笔墨趣味,而笔墨趣味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曾这样评论界画:“画家宫室最难工,谓需折算无差,乃为合作。盖束于绳矩,笔墨不可以逞,稍涉畦畛,便入庸匠。故自唐以前不闻名家”,由此道出了在界画中表现笔墨的难度,要求“折算无差”,束于各种尺度和规矩,笔墨意趣就更难以彰显。因为界画的描绘对象多是建筑、车船之类形体规则,比例固定的具有特定几何体征的事物,绘画时需要精确的计算,按照各个细节中规划好特定的尺度;在这个过程中,画者易受到各种框架的束缚,不利于随性运用笔墨表达主观情感,于条条框框的“规矩”之中笔墨难以驰骋。因此,在界画中把握规矩与超越之间的度,将笔墨运用恰到好处,既不违规范,又能追求主观意愿的表达,这才是界画的难度所在。

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元素。对于郭忠恕的界画,文征明曾这样评价道:“郭忠恕以俊伟奇特之气,辅以博文强学之资,游归准绳中,而不为所窘,论者以为古今绝艺。”其中“游归准绳中,而不为所窘”是对郭忠恕所画界画的最高评价,这就有点类似于孔圣人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了。郭忠恕既然已经达到此境界,必然已具备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于这种基础之上,才将有更多精力表现主旨、表达思想,对笔墨问题进行探究,这才能让其间的意态、意趣、意蕴有所呈现。北宋文坛上集诗、词、文、书、画于一身的晁补之在《鸡肋集》上记载:“世传图上一角数峰,尺素本末作童子纸鸢,中引线满之,离绝匠意,此又岂规矩笔墨可求者哉!”郭忠恕绘画的离绝匠艺,于规矩之中不为规矩所束缚,亦可以从他的存世作品《雪霁江行图》与《明皇避暑图》中得到印证。以郭忠恕遗存画作《雪霁江行图》为例,画面上两艘大船用线勾勒而成,桅杆与船上之间的线条细密、绵长、坚韧、富有弹性,长长的线条毫无衔接的痕迹,由此可以看出郭忠恕界画的高妙之处,于界画所要求的工整严谨的准则之中,又具有笔墨变化所呈现的奇妙效果,笔墨意趣自然就有所呈现。荆浩于《笔法记》中曾言道:“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由此可知,中国画的玄妙之处正在于笔墨的变换无穷所呈现出的奇妙效果,郭忠恕正以其实践创作印证了这一点。

三、“书画同体。用笔达意”,以书法技巧用来达意

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烦曾提出“书画同源”的理论,这一理论指出了中国书法与绘画有着艺术上的密切联系。文前我们已经交代过,郭忠恕不仅善绘画,还兼精文学、文字学,善写篆、隶书。于郭忠恕的界画当中,亦可以显著观察到其深厚的线条功力与笔墨意趣的表达,这正得益于他的书法功底。

众所周知,中国书法和绘画皆是以笔、墨、纸、砚作为基本媒介,其中毛笔作为直接进行手工操作的工具,与绘画一致。凡使用过毛笔的人都了解,毛笔的魅力正在于它的弹性,运笔之际,可粗可细,浓淡干湿皆从心所欲,这既是便利,亦是其难度所在。清代画评家钱杜在《松壶画忆》中这样描绘郭忠恕的《清济贯浊河图》:“一笔贯四十丈,安能有若是之长笔?大抵笔墨相接处,泯然无痕耳。”将如此细密绵长的线条用毛笔画出,实属不易。郭忠恕的《雪霁江行图》画作中,从其用笔来看,是没有使用界尺的;如果是用界尺来画的话,画面中将难以展现出线条的灵动生趣。这幅画作中,所描绘的船舱、货物、幔布和雕窗等,线条松动、圆润、灵活、虬劲、富有变化,彰显出郭忠恕深厚的笔力。在这幅画中,“观其勾勒皴擦及双夹叶,俱有笔意”,所谓“笔意”,即是书法运笔之意,这就指出了郭忠恕的绘画中图绘之法与书写之法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特点。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在《妮古录》中评价郭忠恕所画的山水屋木:“郭忠恕先以篆籀画屋,故上折下算,一斜百随,咸中尺度。”“篆籀”即小篆和大篆,都是书法中的字体;由此可见,郭忠恕于界画之中融人书法笔意,通过在绘画之中的起笔与落笔之间的呼应,继而达到绘画气息圆融贯通的效果,正如我们时常所说的笔断意未断,在“咸中尺度”的基础之上进而赋予界画以笔墨意蕴。可见,书法技巧的运用对郭忠恕的界画以及界画中的笔墨意趣的传达大有裨益。

尽管由于时代相隔久远,郭忠恕所遗存于世的真迹并不多见,郭忠恕在界画艺术方面全部的贡献与价值,我们很难斟其详。但从其现存的《雪霏江行图》《明皇避暑宫图》几幅寥寥之作中,亦可以进行以点带面、管中窥豹式的探究。于界画囿限之中把握创新之度,恰当运用笔墨,融书法于绘画之中,进而追求主观情感意绪的传达,这是一个符合艺术规律的上升之阶。所以,郭忠恕界画之中笔墨意趣,不得不首先归功于其对特定画种在技法上的纯熟;于传统基础之上进而推陈出新,跳出绳墨之外;同时,他在书法艺术方面的造诣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对其绘画中笔墨意趣的传达更是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郭善涛,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界画意趣笔墨
层叠意趣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指画」与「界画」 画家高其佩与袁江
笔墨童年
略述《篱园秋实》的壶中意趣
浅析“西方建筑画”与中国“界画”——欧洲建筑表现与古代中国建筑表现之对比
汉字的水墨意趣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界画在醴陵釉下五彩瓷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