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研究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

2013-04-29 09:27:06刘晓霆李新然马文琛
经济视角·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农业推广民俗

刘晓霆 李新然 马文琛

摘 要:本文通过对民俗和农业推广的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指出民俗的价值以及民俗研究在农业推广中发挥作用的依据,进而说明了解农民、尊重农民、深入研究民俗文化对改善农业推广的重要作用。最后总结和提出民俗研究在农业推广中的四个重要作用,有助于推广工作者在推广过程中重视对民俗的研究。

关键词:农业推广;民俗;民俗研究

中图分类号:K890;F3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6.4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6-109-02

一、民俗与农业推广的内涵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世代相传的民俗文化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又增添了民族的凝聚力。而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部门,农业推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群体为适应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逐渐形成的,并以民族的群体为载体的,以群体的心理结构为依据的,表现在广泛而富情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积淀,是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创造于民间,传承于社会,并世代延续承袭。民俗是代代相传的民间风俗,包括人们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从民俗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广大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可以了解到集体和社区人群的意愿。民俗具有民族性、集体性、地方性、历史性、播布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神秘性与原始性几个特征。

农业推广事实上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农业推广不仅仅是向农民传播新的科学技术,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自愿地改变旧的行为,从而在生产技术、生产效率以及生活质量上有所提高,最终提高农民的综合能力。农业推广的主要对象就是农民,推广工作的结果也必须要落实在农民身上。因此,推广人员需要切实了解农民的需求,要认识农民心理特征、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等。这就需要推广人员在试验、示范、沟通、传播工作中注重民俗所起到的作用,分析推广方法和内容是否能被当地的农民所接受和认可。

二、民俗的价值

(一)民俗能够塑造民族品格

人们首先是要适应自己社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标准,从出生开始,民俗就塑造着个人的行为和经验。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像周围的人们学习语言、礼节、生存等,从而将塑造出民族的品格。只有遵循当地的民俗,人们才能生活得如鱼得水。

(二)民俗能够规范人们行为

民俗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着普遍的约束能力。它可能不像一些法律具有强制性的作用,但是它的覆盖面更广,像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很多时候却意识不到民俗的规范力量,从而也不会去加以反抗。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民俗有更深层次的规范作用。

(三)民俗能够维系社会稳定

社会是在不断的变革中发展和前进的,而民俗往往使群体内部的人们保持着良好的凝聚力。经过世代相传,民俗只是在局部逐渐地进行变化,这样不仅能防止文化出现断裂,也因此维系了社会的稳定。

(四)民俗能够调节人们心理和生活

世界上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和文艺体美等方面的民俗,它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在人们辛苦劳作、努力生活之余,各种节日、活动都起到一定的娱乐、补偿和宣泄的作用。这样可以缓解工作疲劳,减缓压力,得到安慰和快乐,使人们心理和生活都得到了调节。

三、民俗研究在农业推广中发挥作用的依据

(一)民俗的广泛性为农业推广奠定了基础

民俗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俗是一定范围内的群体品质、心理、气质的载体。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在漫长的发展和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在同一群体中人们互相之间有着强烈地认同感。民俗往往包含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自觉地去遵守。因此深入了解民俗就可以使推广工作针对一定范围的群众,使农业推广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二)民俗的规范性为农业推广提供了约束工具

民俗的规范性比起法律更普遍,是在人们生活、生产中逐渐形成和继承的。它通过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来影响人们的行为规范。因此,推广工作更应当结合当地人们的民俗,将知识技能融入人们生活,使群众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在农业推广过程中规范和调整农民的行为。

(三)民俗的发展继承性为农业推广建立了良好环境

民俗的发展继承性是指民俗是历史相沿,代代相传的。民俗在各个发展阶段都不是孤立的,往往是受到群体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民俗的发展是比较稳定的。民俗的发展继承性为社会历史、人类发展的稳定提供了支持。推广工作者在推广时深入研究民俗,使推广工作和民俗相适应,循序渐进,这样推广过程和结果才会稳定有效。

四、民俗研究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

(一)通过对民俗的研究,农业推广工作者可以适宜地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

观念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结果,也表现了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在各民族的生活当中,观念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却无处不在,并且各民族人们的行为都要受到他们自身观念的支配。各个民族的价值观念都是经过不断沉淀后发展的,它们与其它文化遗产一样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珍贵财富。而在农业推广中我们必然要面临抉择,为了增进农民的知识和生活技能,为了农民能跟随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就要在众多的文化观念中决定哪些应该保留,哪些应该放弃。因此,农业推广者就需要深入研究民俗因素,充分了解各民族人们的传统观念,适当取舍。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让不利的传统观念牵着鼻子走。这样,才能有效地、适当地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引导农民不断进步。

(二)通过对民俗的研究,农业推广工作者可以引导农民自愿接受农业推广的知识和生产技术

农业推广不能仅仅是教育农民采用技术,更为关键的是要让农民自愿改变旧的、不利的生产行为,去接受更适应现代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技能。各个民族在自己的生产发展过程中都与大自然建立了一定的物质交换关系,而这种关系也影响到了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形成了一定的生产性文化。生产性文化也属于民俗的范畴,了解了人们的生产性文化,无疑能在推广知识和生产技术时便于农民接受。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们的生产模式往往和当地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而自然环境又和当地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适应生存环境也就是要适应当地的民俗。因此在农业推广中应当特别注意了解当地的民俗,使推广内容适应当地生产情况。如果推广技术和当地民俗不相适应就很难让农民接受,即使技术再先进也无用武之地。

如独龙族,这个少数民族过去用来砍山的工具是铁制的砍刀和包有铁皮的木叉。后来传入了铁斧,这个工具就很快被独龙族的生产文化所吸纳,因为它可以砍到粗壮的大树,这是之前的铁制砍刀不能做到的。并且铁斧的效能也比铁刀要高好多倍。但是,如果当时引入的是铁犁或拖拉机之类就不一定能很好的推广运用。这是因为铁斧与独龙族刀耕火种的民俗并行不悖。而居住在陡坡和峭壁地方的独龙族显然不适宜用铁犁和拖拉机。

(三)通过对民俗的研究,农业推广工作者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生活技能

农业推广者在推广过程中应当考虑农民的生活特点,无视人们生活中的民俗习惯,再好的推广方法也会出现偏差。在农业推广中一定也会涉及到一些生活技能的推广,而了解民俗无疑能有效地结合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的生活技能,为农民服务。各民族的衣、食、住、行都和其民俗和生存环境有着内在的对应关系。

就如藏族人大多都把青稞酒和酥油茶当作是他们的主要饮品,而把焙烘的糌粑作为主食。这样就和青藏高原的生存环境很好的结合了。又如一些现代都市的衣食住行固然先进发达,但是如果不适宜民俗,反而不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技能。只有适宜民族在历史上随着生存环境逐渐变化民俗,才能使农民渐渐放弃旧的生活工具,像怒族、独龙族的溜索、独木舟等也是慢慢被现代的吊桥和钢缆溜索所取代了。研究民俗就是要将推广工作能适应民俗演化的特征和规律,将新植入的生活技能和传统民俗相整合,发挥预期的作用,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四)通过对民俗的研究,农业推广工作者可以提高农业推广的效率

农业推广的主要对象就是农民。而相当一部分农民还居住在比较偏远的山区,远离发达的中心城市,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因此信息相对闭塞,文化和推广传播不容易,物质生产相对滞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这些农民还保留着传统的民俗观念和生产方式。如果不考虑民俗问题直接进行教育和传播,那么农民的接受程度会相对较低,推广工作也很难顺利进行。因为不了解民俗,会导致推广工作者和农民的交流出现障碍。如果我们对民俗有了深入的研究,结合农民的情况就可以采用适宜的推广方法和内容,了解农民的需求,实现有效的双向沟通交流。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业推广的效率,真正为农民服务。

五、结语

由此可见,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自我提醒,不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当地的民俗横加指责,歧视鄙夷,甚至是越俎代庖,不顾农民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用命令等方式逼迫农民去改变他们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过去的很多例子也证明,各个民族生产方式的变化必然是和整个传统文化的系统相适应相协调的,否则推广工作只能是泡影。因此推广工作者就需要研究民俗,贴近农民,了解农民需求,进一步做好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 徐勇. 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 钟敬文. 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 何学威. 经济民俗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4] 高启杰. 农业推广模式研究[M] .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4.

[5] 仲富兰. 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6] 党国英. 论村民自治与社区管理[J].农业经济问题,2006,(02).

猜你喜欢
农业推广民俗
冬季民俗节
环球时报(2023-02-10)2023-02-10 17:18:07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包装工程(2022年4期)2022-02-28 09:37:48
民俗中的“牛”
金桥(2021年2期)2021-03-19 08:34:08
民俗节
大众文艺(2019年13期)2019-07-24 08:30:18
过年民俗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黑龙江垦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研究
新农村(2016年12期)2017-01-12 08:44:49
浅谈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与创新发展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我国农业推广信息传播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商(2016年2期)2016-03-01 00: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