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鸿鹉
又到春季大拍时,一些拍卖公司又会推出以陈年茅台为主的中国白酒专场。
批量生产、批量存在的中国白酒,尤其是1986年前出厂的茅台,近几年通过炒作,天价不断,成为众人收藏、投资的对象。
陈年茅台真的值得你付出高价去接盘吗?我想收藏投资者在这里走入了几个误区。
误区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茅台酒是老工艺生产
炒作者比较强调的是以前的茅台酒,尤其是1990年之前的茅台酒是老工艺生产的。
所谓的老工艺就是人工酿酒,这其实有点幼稚,根本没有把握住茅台酒传统工艺的内涵本质。茅台酒的传统酿造工艺就是“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三年贮存,四十天制曲发酵,五月端午制曲,六个月存曲,七次取酒,八次摊凉、加曲、堆积、入池发酵,九次蒸煮、九月重阳投料,十个独特勾兑工艺”,这一点一直没有改变。最近十几年来改变的只是通过技术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创新,有效地把传统工艺里面的精髓奥秘,从“知道怎样做”向“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转变,使神秘的茅台酒酿造工艺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在此基础上,对传统工艺进行继承基础上的某些改造优化,同时结合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使茅台酒的传统生产工艺更加科学、规范,先进的现代化生产设备投入,使过去“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向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
茅台酒厂在工艺探索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机械化或者半机械化生产,该人工操作的一定人工操作。举一个例子,1967年为减轻制曲工人的劳动强度,茅台酒厂开始使用机器制曲,但是1989年又开始恢复人工踩曲,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曾就此解释过,“经过反复的生产实践,大家觉得还是人工踩曲制出来的曲子更好。”从这可以看出,恰恰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茅台酒不是纯正的老工艺酿造的,尤其制曲是决定茅台酒风格质量的三大工艺环节之一。
谈到工艺不得不说一下勾兑,很多人以为现在茅台酒的勾兑完全用现代化的机器取代人工,所以茅台酒感就缺少人气人味,其实完全不是这回事。茅台酒厂现在是精心挑选了一批技术过硬的勾酒师,组成小型勾兑室,由他们先进行小样勾兑,成功后,再根据他们的勾兑结果进行微机大型勾兑,这比不同风格的勾兑师勾兑的酒的质量要稳定,更能反映出茅台的真正口感。
今时今日,传统、古老的茅台酒酿造工艺与现代工艺已经完美融合,茅台酒质量比以往小作坊时主要靠人感觉来酿造更加稳定。
误区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高粱没有污染。
酿造好酒当然需要洁净的水、优质的高粱,但是茅台酒的生产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是独特传统的酿造工艺,神奇的自然地理环境,顺应自然节令规律的生产周期,传统的固态发酵蒸馏法,以及独特的勾兑工艺的综合体,各个因素都息息相关。更何况自解放以来,赤水河的生态环境得到比较好的保护,茅台酒酿造所选用的高粱也基本上达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至于最近媒体披露茅台有机生态原料基地,在种植过程中使用高效化学农药问题,大多是一种与资本有关的炒作。
我们不能过分地强调粮食是否有机等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农业部副部长牛盾接受采访时说得很有道理,“有机产品不一定是最安全的,也不一定是最有营养的,它只是那么少数又少数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时尚”。感官可以告诉我们是否是老酒,但是绝对没有可能分辨出酒水的纯洁度、高粱是否有机等等。
误区三
茅台酒越陈越醇
新出厂的茅台酒存放一段时间之后,确实会变得比较醇香,但是不是越久越醇,醇到什么程度,香到什么程度,这个没有标准,没有定论,也值得怀疑,茅台酒厂自身对外也从不拿这个来宣传。我相信炒作这个因素的人本身没有喝过多少茅台酒,尤其是年份跨度比较长的不同阶段的茅台。以笔者饮茅台酒二十多年感受,一瓶茅台放了一定年份之后,就是味道比较稳定,仅此而已。但是炒作者充分利用人的好奇心理,过度放大宣扬茅台的醇香与岁月的长久有着正比关系,充分地吊起好酒者对更老茅台的品尝欲望。
去年下旬北京藏家余洪山(网名:我爱老茅台)非常优惠的为笔者提供了一瓶保存完好的1971年的茅台,我之前在杭州西泠拍卖会买了一瓶1977年的。为一试年份更久的茅台酒的味道,今年元旦,特意约了几个酒友分享。喝过之后,大家都觉得与上世纪80年代的茅台酒相比,香味没有特别浓郁,甜味没有特别甘醇。倒是更愿意用买一瓶1971年的茅台酒的钱去买三瓶1982年左右的。
其实,我们很多人品不出100分与90分葡萄酒的酒质区别,但是都愿意多掏几倍的钱去买100分的酒。陈年茅台的炒作者现在也是同样地诱导大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茅台酒我们现在可以找几瓶,但是再过五六十年呢,或许只剩下一个空瓶而已,酒也是有生命的,也会像人一样经历过少年、青年、中年最后到衰老。茅台集团官网上都自称茅台酒“是高品位的饮品”。拿可以买一件流传百世的艺术品的钱来买一瓶只能存在几十年的饮品,投资茅台的长远意义又何在!我从来不相信一瓶茅台酒值几百万上千万,那都是几个傻子在卖傻而已。
误区四
陈年茅台具有稀缺性
有人说某些品种的陈年茅台的稀缺性,笔者觉得基调定错了。有收藏家认为存世稀少的酱瓶、葵花茅台、土陶瓶、白瓷瓶是茅台酒高端投资首选,这恰恰说明他看重的不是酒质,而是商标、瓶子材质。买酒最在意的是酒质,其载体——瓶子只是起一个装饰作用的,酒文化不是商标文化、酒瓶文化。大家去茅台酒厂的展厅看看,没有什么老酒陈列,酒厂如此富有,为什么不用点小钱收藏一下自己的历史产品呢?想通这个原因,你就会豁然开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贵州茅台酒厂生产的带色釉陶瓷瓶装茅台酒(俗称“酱瓶”)现在是拍卖会的宠儿,也受到茅台酒收藏爱好者争相追捧。酱瓶当时主要供应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茅台酒厂现在依然有向人民大会堂生产专供茅台,酒质确实比普通茅台要醇香,市场价格大概是3500元。
既然当年的酱瓶主要用于特殊的重要场合,其酒质在当年估计确实比当时向社会供应的普通茅台酒质要好,里面老酒或许多滴了很多滴,但是三十年之后的今天,你再拿酱瓶和当年的普茅来比较,你会觉得口感区别不大的,但是价格呢?
杭州西泠拍卖比较公正,成交价格比较真实,我们看看西泠拍卖2012年12月30日举办的中国陈年白酒专场的成交数据:
名称 总量 成交金额
(不含佣金) 单价
(不含佣金)
约1983~1986年五星牌茅台酒(酱茅) 14 700,000 50,000
约1983~1986年五星牌茅台酒(酱茅) 7 875,000 125,000
约1983~1986年五星牌茅台酒 238 4,231,000 17,777
1978~1982年飞天牌贵州茅台酒 48 855,000 17,813
可以看出,上世纪80年代的酱瓶茅台价格比同期的普通茅台要高出3-7倍。在酒质差不多的情况下,有谁愿意额外为一瓶饮品多付出几万去购买只是材质不同的瓶子呢,当然为了面子或者炫富而饮则是另外一回事。
茅台酒不存在任何稀缺性,今天生产的茅台,若干年之后就是一瓶优质陈酿。
投资需谨慎 别做最后的接盘人
陈年茅台的炒作已经出现了泡沫。有人或会反驳,你看看1982年的拉菲葡萄酒,就算现在价格跌下来了,国内每瓶价格还要5万多元,我们同年的茅台才1万多。你要明白两点:
第一,法国早在1855年就建立了完整的葡萄酒评级体系,中国没有;全球有规范的葡萄酒定价体系,伦敦国际红酒交易所对不同品种品系的红酒会公布相应的价值标准,中国也没有。中国目前的陈年白酒定价、评级体系,只是少数几个自称 “藏酒家、酒文化研究家、历史学者”外衣的人在自定星级、自定价格而已。
第二,葡萄酒是世界性的,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而茅台酒只局限于国内或者国外的华人圈。国外著名的拍卖公司苏富比、佳士得等每年都有葡萄酒拍卖,但是从来没有拍卖过茅台酒。
说到国内的茅台酒拍卖,有人可能又会反驳,某某拍卖公司1986年左右的茅台酒每瓶能卖到3万多元,现在社会收购价也要1.1万元左右,增值空间大。其实,不要太看重拍卖公司的成交结果,国内拍卖很多时候就是少数炒家的自娱自乐,这其中以自己收酒自己拍卖的行为最为卑劣,其操控拍卖,虚构一个陈年白酒收藏繁荣的假象,让广大爱酒人士大量掏钱去买去藏,最后造成社会上陈年白酒流通短缺,从而进一步抬高市场价格,达到自己囤积的陈年白酒赚钱的目的。
陈年茅台不适合投资,但并非说不适合收藏。投资需要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收藏不用,收藏以兴趣爱好作为基础,目的是把玩而不是赚钱,可能获得的收益只是收藏行为的附加值而已。
当然,有经济实力的可以适当收一些老酒,例如上世纪80年代的普通茅台;实力不足可以买一些目前价格不足千元的新茅台放着,我更建议大家可以收一些2000年左右生产的茅台。社会上很多人认为1996年之后出厂的茅台不适合收藏,而我自己觉得恰恰相反,目前最适合收藏、适合饮用、也适合投资的就是2000年左右生产的茅台。
为什么呢?查一下资料,我们可以看到茅台酒厂把15年列为陈酿的起点,这从侧面说明出厂15年的茅台酒就是好酒,而2000年左右出厂的茅台酒即将迈入陈年之列。
再看看性价比。茅台商城官网上15年陈酿茅台价格是6299元,2000年茅台是5399元,但是我们目前在社会上2000年的茅台酒收购价,大概在2000元左右。
5月5日结束的广州华艺2013年春拍,以及北京瀚海春拍等,开始上拍一些2000年左右的茅台,这充分说明拍卖公司已经认可其质量,而在前两年,1996年之后的茅台基本上不会上拍。
回到文头,对于即将到来的茅台酒拍卖,如果购买的目的是摆设,你不用考虑价钱;如果购买的目的是自己饮用,你不要考虑酒瓶的商标材质;如果购买的目的是投资,你需要谨慎,小心做最后的接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