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
一、体育运动损伤主要原因
1.技术动作方面的缺陷
在体育锻炼中,由于学生的技术动作不正确,运动时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生理特点及力学原理,容易引起人体的组织损伤,学生在上课时,没有认真听教师讲解的技术要领,从而形成错误的动作,比如足球中的踢球,如果触球部位不正确,则容易造成脚趾关节的损伤。
2.准备活动不适宜
学生在准备活动方面普遍存有明显的问题:① 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部分不充分,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正式活动,肌肉、韧带的力量及伸展性都不够好,身体协调性差,因而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等;②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项目的内容结合的不好,运动中运动负担较中的部位的功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改善,此时容易发生组织损伤;③准备活动距离正式运动的时间过长。当身体进入正式的运动时,准备活动所起的生理作用已经减弱或消失,失去了逐步活动的意义。
3.组织不当
如练习场地小,人员、项目多,在非投掷区域练习投掷,锻炼的组织纪律性不好,或允许有伤病的学生参加剧烈活动,精神过于放松,缺乏警惕性等等都可能成为受伤的原因。
4.运动项目的身体对抗、激烈程度等因素。一些直接对抗性运动,如足球、篮球等,在比较粗暴的动作或者比较危险的动作下,都会增加运动时受伤的机会,经常参加这些体育项目的还会有职业伤,比如篮球膝。还有一些项目,比如比赛时,由于参赛者的主体意识超出身体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而引起的损伤,如拉伤。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
1.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的内容、时间安排、运动量适中;
2.注意纠正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防止因错误动作而造成伤害事故。
3.加强体育器材的检查及维护。
4.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以及安全教育。
三、发生损伤的自主处理
学校体育中通常发生的损伤主要有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和开放性软组织损伤两种:
1.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病理: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而由于某一刻的受力或非生理性运用而导致的局部软组织损伤,皮肤及粘膜保持完整,伤处与外界没有相通。
处理原则:
早期:伤后24—48小时内,局部组织缺血。损伤后即刻采用制动、冷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等一系列处理。严禁严伤处按摩和热疗。
中期:此期可持续1—2周。可采用热疗、按摩、药物及传统中医药方法等多种方法交替进行。
后期:损伤基本恢复,通常以功能锻炼为主,治疗可采用理疗、按摩及其他中医药方法。
2.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治疗原则:保护伤口、及时止血,然后再处理伤口,有必要时争取在6--8小时内进行清创缝合术,以防止感染、预防破伤风。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加强运动损伤的预防,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损伤的发生,提高教学与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