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翠
我任教美术学科,尝试在美术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教学这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了美术课堂的鲜活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汲取,他们力求接触、认识、掌握美术这门学科,力求参与实验和实践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所任教的八年级六个班中,1—3班实行了班级分组教学实验,4—6班还是以保守的教学模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进行教学。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学习、研讨、思考,在几次绘画中分组教学初见成效。我下面几点做法能给予大家点点借鉴。
一、帮助班主任组建学习小组
我们学校地处郊区,由于我们所处的地理環境所致,我们各班级人数大多在四十至四十五人之间,分组教学就成了我们的优势。在分组过程中,为了小组学习能够顺利进行,我建议班主任把学生分成六到八个小组。分组做到了均衡互补,均衡就是使小组成员的成绩(成绩分上中下)、语言表达能力、男女搭配要均衡;互补就是性格、气质等要互补。这样各小组学生的均衡有利于班级的全面发展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学生每组5人,排出“丁”字形座位。以前的授课方式是教师在台前授课,学生在下面按部就班,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压抑感,而分组教学正好克服了这一弊端,学生在教室里有自己的领地,自己的空间,可以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小组讨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跃了课堂。
二、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拿常规教学和分组教学来比较,同样的一堂美术课,分组教学的课堂容易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从而学生的创造潜力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激活与发挥。我是这样做的:美术课程是非中考科目,学生往往不够重视,但美术课内容新颖,形象具体,生动、实际,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其特点,发挥其优势,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想象、学会创作。整个美术课堂采用课件与演示、实际动手制作与绘画和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树叶贴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思维。
秋天到了,五颜六色的树叶纷纷飘落。面对此情此景,我决定带学生到小树林中走走,鼓励学生选择树叶,比一比哪组选的最多、最美。同学们异常兴奋,很短时间,他们就搜集了大量的树叶,树叶的形状千姿百态:有心形、卵形、掌形、针形、扇形等。同学们几乎忘记了这是第二课堂。每小组把选来的树叶收集在一起,根据集体的想象创作,拼贴组合出许多精美的画面。既提高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且培养了他们创造性想象力。
(二)、布贴画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创造美的能力。
花布五颜六色,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花布的美是自身材质的固有属性。如果能把不同的花布,拼贴组合起来,构成一个个崭新的艺术形象,表现一个个有意义的画面不更美吗?于是,我经常组织手工制作小组学生,搜集废旧花布,进行布贴画创作。一幅幅奇思妙想的画面诞生了,在这些画面中,同学们充分地利用了美术课学过的色彩搭配、构图等知识,增强了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了创造美的能力。通过一件件作品的制作完成,也培养了每组成员独立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三)、课堂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学习绘画的能力。
教师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比如《水墨表现——树》一课,针对各组不同的学生,每组出两名学生只要求他们采用双勾的画法画树干,采用夹叶法或点叶法中的一种方法画树叶就可以了,要求画一棵树,每组再出两名学生要在前两名学生的基础上采用夹叶法和点叶法两种方法画树,要求画两棵树,并且树干的画法要有所不同,接着每组再出两名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画出各种姿态、不同种类的树,还要添画一些相关的内容,如小鸟、草地等,用来丰富画面,增添情趣,并注意构图饱满、合理。这样题型的设计由易到难形成梯度,适应了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另外分组训练时,还可以通过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形式,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每组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这样在学生学习中形成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在作业和练习的设置上,也应在内容和数量上分类要求,既要让后进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又要让优等生不会因为太容易而应付;既要让后进生反复练习,掌握课内知识,又要让优等生有时间涉足课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对待中等生,要努力做好优化工作,特别是做好那些素质好、努力程度不够的学生的思想工作。那些素质不高但努力肯学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应当成为各组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样,进行分组练习的同时,教师既注意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均衡化的发展。总之,生活中的材料数不胜数,同学们都能把它们通过完美的组合构成艺术品。大量的手工制作实践活动,增强了同学们对艺术的感悟,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同学们找到了艺术和现实生活的结合点,从而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同时,作品中反映出的人文主义精神,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为他们在未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了基础,对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的材料数不胜数,同学们都能把它们通过完美的组合构成艺术品。大量的手工制作实践活动,增强了同学们对艺术的感悟,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同学们找到了艺术和现实生活的结合点,从而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同时,作品中反映出的人文主义精神,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为他们在未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了基础,对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力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三会”。
首先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评价。其次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再次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出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也是参与人,虽然合作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但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可以对小组活动进行指导,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哪些需要教师演示的,教师要做到亲力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