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寇准丢官说开去

2013-04-29 15:46:11郭庆晨
前线 2013年6期
关键词:真宗丁谓寇准

郭庆晨

那日翻看宋朝史籍,发现宰相寇准官丢得甚冤,既没犯错,且无失职,竟被谤言给毁矣。

我国古代官场上,有些人当官做事能力有限,为立足官场,只好靠谤言害人制胜。宋朝大奸臣丁谓就是突出之一个 。

寇准便栽在他手里。

有一阵子,宋真宗患病,常不上朝,刘后干预政事 。寇准劝真宗将帝位传于太子,并以良臣辅弼,勿用佞臣辅佐,真宗纳之。寇准开始策划太子继位之事。丁谓得知,惊恐万分,进宫密奏刘后,诽谤寇准扶太子登基,阴谋推翻皇帝。刘后一怒之下,罢免了寇准。还好没杀头,性命得保。

另一位受丁谓谤言所害人士为穆修。穆修诗文俱佳,名声也好,名噪一时。其诗甚至题于皇宫墙壁,一次,真宗得见,大加赞赏,并问:“此诗甚好,谁人所作?为何没人荐之于朕用乎?”此时丁谓恰好在场,便回复:“此人品行不比诗文。”真宗信以为真,不再多言。一句谤言,就使穆修未赢得皇上倚重。

大文豪韩愈也曾尝过谤言滋味。他在《进学解》里自抒愤懑,对谤言尤为反感 。他说自己连文章写得好也会招致一些人怨恨,“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中也说,韩愈因奋不顾流俗作《师说 》教后学而遭受谤言,所以才不得不离开长安。

谤言不但毁人,也能毁国。据《资治通鉴》载,魏王拜子顺为相,以图强国。子顺执掌国政后,罢掉受宠但无能官员,任用贤才;减少庸俸,奖励功勋。于是,那些丢了乌纱、减了薪资者便大为不满,开始诽谤子顺。有人把此事告之子顺,子顺认为:“古之善为政者,其初不能无谤。子产相郑,三年而后谤止;吾先君之相鲁,三月而后谤止。今吾为政日新,虽不能及贤,庸知谤乎!”应该说子顺所言无误,欲推行新政、革除弊端,自会伤害某些人利益、生出些谤言来;想有所作为,就不能太在意谤言,因谤而退缩。然而很可惜,魏王受谤言所惑,不再赞成子顺治国之策,子顺不得已“退而以病致仕”。一场改革,就这样被谤言所毁,魏国之图强也化作泡影 。

谤言,亦称诽谤,中伤之谓。有古人对谤言行专门研究,其云:“……攻其人忌,人难容也。陷人窘地人自污,谤之易也。善其仇者人莫识,谤之奇也。究其末事人未察,谤之实也。设其恶言人弗辨,谤之成也。”意思是说,攻击一个人,就选他最遭人嫉恨那一点,人们自然乐意跟你一块儿来毁他。把他推到进退两难之地,让别人去戳他脊梁骨,这最简易。善待那些跟他有仇之人,而别人又不知道你跟被谤者之关系,谤言就更有力,此乃奇招。对他干过之事挑毛病,并在大庭广众之下抖搂出来,这颇奏效。把关于其种种坏话全都广为散播,真真假假实难分辨,毁谤便成功矣。当年古人能够总结出这么一大套招数来,足见其时谤言有多兴盛。

和谤言能“称兄道弟”者是谣言。二者本质相同,均为不实之词。若论区别,谤言通常以毁人为主,把人往坏里说;谣言往往以惑众为主,以引起混乱。比起谤言,谣言尤其可憎,恶果更甚。所以,而今社会,不仅当止谤言毁人,更须整治谣言惑众。

责任编辑:戚本逊

猜你喜欢
真宗丁谓寇准
论北宋真宗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宰相识人
一席话救百人
宋祁生平考
寇准与水晶饼
『趋炎附势』来自于一根筋
山海经(2016年1期)2016-03-28 07:39:26
北宋名臣寇准与邯郸
寇准挽衣留谏
学会变通,远离职场“冷宫”
百家讲坛(2012年16期)2012-02-11 11:52:09
拂须之谄
文苑(2011年7期)2011-08-15 00: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