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中国人民革命思想研究综述

2013-04-29 14:24宋立霞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列宁综述

宋立霞

摘 要 由于列宁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我国理论界对列宁思想的研究一直很重视,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有关列宁中国革命思想的研究显得有些不足。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学术界关于该课题的研究成果的论文综述,总结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已经取得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写作的。

关键词 列宁 中国人民革命 综述

列宁是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领袖和导师,是苏联共产党的创始人,是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领导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等重要行动,造就了伟大的理论诞生——列宁主义。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由于列宁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我国理论界对列宁思想的研究一直非常重视,只是在不同时期略有侧重,但是列宁对于中国革命的思想研究还是比较零散,缺乏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于这个论题,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对此课题的研究多半是以学科角度展开的。但是列宁关于中国革命思想的系统研究尚有不足。现将该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归纳如下:

一、列宁中国人民革命研究的总体状况

列宁直接领导了东方国家各民族的社会主义的革命与建设,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民族革命的理论。长期以来,我国关于列宁民族理论的研究比较薄弱,20世纪末列宁民族理论的研究引起重视,但是列宁关于中国革命思想的系统研究成果仍旧很少,这点可以通过学者们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直观的进行反映:一方面,列宁有关中国革命的研究著作很少,迄今为止,关于这一课题的著作只有上个世纪60年代范若愚著《列宁论中国革命:纪念列宁的论文集》,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只是描述性的论述了列宁对于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深层次的阐述。其他有关列宁中国革命思想的研究成果散见于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国际政治等相关论著中的一些章节。另一方面,这方面的论文数量也不多。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硕士学位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的检索,以“列宁中国革命”为标题以及相关联的的论文成果数量共约十几篇,优秀硕士论文中还没有关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下面具体论述一下学者们对这个课题的研究:

二、国内外学者对该课题研究的阐述

(一)国内研究的情况

关于列宁中国革命思想的研究,通过阅读列宁原著中所具体阐述的中国革命的内容,借鉴国内学者对此课题相关的研究以及我导师给予的提示和帮助,我认为,目前国内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的论述:

1、分析列宁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著作

从20世纪初起,到20世纪20年代,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列宁十分关注中国革命,在许多文章和著作中阐述了中国人民革命的问题,比如说《中国的战争》、《新生的中国》、《中国各党派的斗争》、《中国的民生主义和民粹主义》、《亚洲的觉醒》等一系列文章,由此也形成了重要的革命理论思想。我国的很多学者就是通过对这些著作的研究,来研究列宁关于中国革命的问题。俞良早在论文《列宁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思想》中指出,20世纪初,列宁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驳斥帝国主义者歪理邪说,声援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辛亥革命以后,列宁高度评价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他们是战斗的、彻底的民主派的资产阶级。列宁充分肯定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认为中国的革命融入世界革命对世界社会主义胜利将发挥重要作用。指出,列宁在文章《落后的亚洲和先进的亚洲》中赞扬孙中山是亚洲先进力量的杰出代表;在《新生的中国》,对孙中山领导建立的新国家的高度贊扬;初次之外,列宁还对孙中山的纲领进行了细心的研究,分析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派的弱点和不足,指出国共合作的必要性等观点。指出,列宁通过写许多关于中国革命和亚洲人民解放斗争的文章,对辛亥革命和20世纪初亚洲觉醒浪潮的意义作了很高的评价。对辛亥革命的旗手、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革命精神给予了热情的赞扬,对孙中山这个时期的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作了科学的分析;强调了无产阶级必须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并且指出中国革命和亚洲人民解放斗争是艰巨性、长期性和必定胜利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指出,辛亥革命期间,列宁密切关注中国的局势,并且肯定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和行动,高度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亚洲以至于世界历史的重大积极影响,对帝国主义列强破坏中国的革命给予了尖锐的抨击的同时,对袁世凯的反革命本性也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驳。

2、列宁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对中国人民革命的重大意义

虽然列宁对中国革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赞扬,但是列宁并没有系统的阐述过中国的革命思想,他对中国的革命认识都是散见于他的著作中,所以我国很多学者通过研究列宁的民族革命及其相关的理论和思想,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所采用和借鉴的观点,以列宁的民族民主革命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这个论点出发,也出现了很多研究成果。指出,我国特色的革命理论与列宁的民族殖民地革命的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且列宁将世界分成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两部分的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指出,列宁不仅高度关注中国革命的进程,而且还对中国革命给予了极大的指导和帮助。文章中列举了列宁为了推动中国革命而起草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指导思想,而且对促进国共合作的建立起到重大的作用。阐述了列宁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肯定、支持和帮助;认为中国民主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预见了辛亥革命的结局,但仍旧对中国的未来充满着信心,并且还给中国的革命民主派提出忠告等几方面的思想。列宁的这些思想对于指明中国的革命方向,中国应采取的革命战略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中国革命走向误区。

3、列宁对“民族殖民地理论”的贡献与发展

在研究列宁的民族革命理论时,我国有些学者是从列宁对“民族殖民地理论”的发展这一角度进行的,也就是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和殖民地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当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大国,通过这个角度的研究,依然可以进一步加深了解列宁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总结了列宁进一步发展了半殖民地人民革命学说的严整体系的主要内容,指出列宁的这些理论指导了东方落后国家尤其是中国革命运动,给中国的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指出,列宁提出了“各民族完全平等,各民族有自决权,各民族工人融合起来”的完整的民族纲领;提出了“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理论等观点。[14]主要从时间角度分析人民对列宁民族理论的研究,他认为,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理论界对列宁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殖民地的研究,着重关注的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解放运动。80年代之后,理论界开始从多个维度探讨列宁的民族理论,并且民族自决权的研究成果居多。

(二)国外研究的情况

从国外来看,由于列宁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历史地位,因此西方学者也对列宁思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对列宁许多重要观点作了分析和评价。但是由于他们的阶级局限性和立场不同的影响,他们对列宁的思想缺乏客观的评价。如叶卫平就对西方“列宁学”的主流观点做了驳斥。西方“列宁学”家不仅对列宁生平活动进行歪曲,而且攻击列宁主义。如在新经济政策问题上,西方“列宁学”家认为新经济政策是“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之课的路线改变”;把列宁在最后提出的反对官僚主义等措施说成列宁“最后的绝望斗争”,是列宁“唯意志论”的最后崩溃。在其著作中反驳了西方学者的一些思想论点:列宁的心理基础论、列宁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的“民粹主义阶段”、列宁早期的“反民主”倾向论思想等。西方学者尽管对列宁思想的研究有他的局限性,但他们对于我们研究列宁的思想还是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的。

三、对国内外学者列宁中国人民革命研究的评价

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者们对列宁中国人民革命思想的研究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使得列宁对于中国人民革命相关的材料进行了深入的钻研、细致的整理和理性的分析。不仅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还为我国的现代化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材料支撑,对于今天我国倡导的构建“和谐世界”具有了更强的说服力和执行力。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存在着研究的多维性。理论界对列宁中国人民革命的研究尤其是民族理论研究放在了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学者们也通过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学科、国际政治等学科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了相关研究。也就是在不同的学科中学者所关注的不同角度,使得这一课题在较广的层面上得到了深入研究。

虽然理论界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美中不足。第一,我国学术界对于列宁中国人民革命思想的研究,大多是停留在对列宁的专著和具体言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缺乏系统而进入的研究,特别是其中一些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方面。第二,理论学者们都是从自己相关学科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科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结合,缺乏理论综合性。

所以,对于本课题的研究,还需要在深入挖掘相关原始材料的基础上,对其中所论述的观点进行深层次的总结与梳理,结合当前理论热点和现实需要,在不断打破学科间的思维界限,实现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的基础上进行。我认为要想深入的研究本课题,就应该从一下几方面入手:应该认真分析列宁这一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在此基础上总结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例如中国革命的性质、前途、意义等,并且将这一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要历史地位做详细的梳理等。只有将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简出的阐述,才更利于我们深入探讨这一课题,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更科學的理论成果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范若愚著.列宁论中国革命:纪念列宁的论文集[M].北京:三联书店.

[2]人民出版社编辑部.列宁论新型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 [M].人民出版社,1960.

[3]俞良早.马克思主义东方学[M].人民出版社,2011.

[4]叶卫平.西方“列宁学”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5]俞良早.列宁关于中国人民革命[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

[6]何毅亭.列宁论孙中山及其革命事业[J].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

[7]陈正容.列宁论辛亥革命和亚洲觉醒的启示[J].外交学院学报,1991(4).

[8]杨华山.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列宁论孙中山及辛亥革命[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9]彭清.列宁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伟大贡献[J].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6).

[10]韩承业,刘莉.列宁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帮助——纪念列宁诞辰120周年[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1990.

[11]张磊.列宁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重读列宁有关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著述[J].历史教学, 1980(9).

[12] 杨兴华.列宁对民族殖民地问题的伟大贡献 [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0年第Z1期.

[13]陈国新.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和殖民地理论的贡献[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4).

[14]郑流云.列宁民族理论研究综述 [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5]李鹏程.评某些西方学者对列宁早期思想的歪曲 [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5.

[16]俞良早.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理论界对列宁理论研究综述 [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4).

[17]杨文翔.试论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启示[J].集宁师专学报,2003.

猜你喜欢
列宁综述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综述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