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阅读命题角度看答题策略

2013-04-29 00:44袁燕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银匠指向主旨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从2008~2012年连续五年江苏高考,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部分有四年考查的都是小说(2009年考查的是散文),分别是《侯银匠》《溜索》《“这是你的战争!”》《邮差先生》。由此可见,掌握阅读鉴赏小说的能力,是我们文学类文本复习迎考的重点。

从各地模拟卷、高考卷的试题研究可以看出其命题方向的趋同:命题基本上围绕着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因此整合解题思路和答题要领,对于学生快速而准确的答题,显得非常重要。这里从“命题”的角度归类来指导答题,推荐一种适用面广泛,操作方便,便于迅速切入要领的思路提示方法。

一、环境

环境的考查重在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题时往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①指向环境(环境本身的特点)

②指向情节(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与上下文情节的照应关系)

③指向人物(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如烘托人物心情、性格或品格)

④指向主题(对揭示主题的作用)

典型题例一:《午后的故事》(某市一模)

小说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亮阳光,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指向环境)②暗示有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指向情节)③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指向人物)④暗示竟无人制止在阳光下的罪恶。(指向主题)

典型题例二:2008年高考浙江卷《乌米》

19.指出第五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指向环境)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指向人物)③暗示人物的命运。(指向主题)

附常见答题要点: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奠定感情基调;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心理;⑤衬托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⑦暗示主题等。

注: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在小说、散文、诗歌中答题要点相通。

二、情节

情节的考查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答题时往往要考虑情节本身、对人物、对主题三方面的作用。

①情节本身的特点:除了少数情节能做到一波三折、曲折跌宕之外,更多的是凭借设置悬念、误会、巧合、倒叙、插叙,埋下伏笔,结尾出人意料来做到设计巧妙的。

②对前后“情节”的作用:考查部分如果位于开头,则“设置悬念”或“埋下伏笔”,引发阅读兴趣;如果在结尾,就可能“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或有“出人意料”、“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另外,还要考虑“推动情节的发展”或“造成情节陡转”。

附常见答题要点:a.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b.设置悬念,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平中见奇,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c.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d.照应前文;e.推动情节发展;f.线索,贯穿全文;g.补充叙事。

③对“人物形象”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某种感情,塑造人物某种性格。

④对“主旨”的作用:“点明(揭示)主旨”或“升华主旨”。

典型题例三:2011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

11.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

参考答案:①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对情节的作用)②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对人物的作用)

解析:从命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道限定角度的情节题。

典型题例四:2011年高考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1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参考答案: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典型题例五:2008徐州三模《等待戈多》

1.小说在构思上具有双线交织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作者以现实生活中的“我”为明线,以曾经的“我”(即戈多)为暗线,双线结构,组织情节发展。(情节本身)(2分)叙述中两线交织,在人物切换中表现人物,丰富人物性格。(对人物的作用)(2分)将现实中“我”的平淡、单调和过去“戈多”的激情、昂扬比对(对情节的作用),深度开掘小说“呼唤易于流逝的少年豪情”这一主题。(对主题的作用)(2分)

三、人物

人物形象的考查重在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人物情感的把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人物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答题时往往要考虑对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等角度:

①对(其他)人物塑造的作用:自身的性格特征,注意人物之间性格特点、精神品质的相互对比、映衬、烘托等。(这一点要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把握人物)

附: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白描、渲染等)、侧面描写(“烘托”或“衬托”,通过“次要人物”衬托或通过“景物”烘托)。

②对情节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或造成情节陡转。如果是线索人物,在“情节”方面起线索作用,以他的所见所闻串起小说内容,使小说更具真实感。

③对主旨的作用:揭示主旨、深化主题。即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思想状况、观念、所处社会环境、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等来考虑对主题的揭示,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成长变化形成的社会原因,也就是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或鞭策作用。

典型题例六:2008浙江卷《乌米》

21.请赏析“我”的形象与作用。

参考答案: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对情节)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对主旨)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对人物)(4分)

典型题例七:[德国]海·格兰特《看望》

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7分)

参考答案:形象特点:①彬彬有礼(有教养);②成熟懂事。(共4分。每点2分)作用:①怕齐姆森瞧不起母亲,培德才要母亲赶紧离开;齐姆森责备自己、跟自己分吃蛋糕,才让培德轻松一些。齐姆森这一形象安排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对情节)②作者用齐姆森仁厚来反衬培德的虚荣,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对人物)③作者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小说的主题:抛弃虚荣,珍惜亲情。(对主题)(共3分。每点1分)

四、主题

主题的考查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

答题时往往从以下角度入手: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a.设置了悬念。b.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c.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d.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e.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概括小说的主题;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揭示小说的主题;

④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

⑤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基本格式:小说在……(社会环境)中,通过……(情节),塑造了……形象(人物形象),表达/揭示/讽刺/抨击/歌颂/呼吁……(主题)

典型题例八:2008江苏卷《侯银匠》

15.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解析:这是一道限定角度的主旨探究题。从限定的人物关系入手,结合情节,依据主旨,表明观点。

注:四大关键词的考查之下所列出的角度不是每一个角度都要回答,审清题意,立足文本具体作答。

上述只是就现代小说阅读试题中共性命题所作的归纳和分析,它肯定不能覆盖所有命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探究和总结。

(作者:袁燕,如皋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银匠指向主旨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肖氏银匠百年传承 经典再现火爆招商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银匠和铁匠
银匠和铁匠
平淡真实显主旨
邹银匠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