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云
谁说动物不懂音乐,谁说对牛弹琴白费劲?
并非只有人类才具有天生的欣赏、分辨和创作音乐的能力,许多动物喜欢听音乐,也会欣赏音乐。
动物玩音乐,还很在行呢。
动物——音乐知音
不少动物并非乐盲,它们懂音乐。
我们给奶牛播放音乐,奶牛产奶就会特别多;给鸡播放音乐,鸡便会产更多的鸡蛋;给番茄播放音乐,番茄会结出更多更大的番茄……
不仅如此,据说在很早之前,动物就是人类的音乐知音了。
2500年前,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的歌唱家阿利翁,他在意大利巡回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后搭上一艘海船准备返回祖国,不料,这竟是一艘海盗船。
船上的海盗们探听到阿利翁带着许多钱财,决定杀死他以攫取这笔财物。
在被杀死前,阿利翁请求海盗们让他唱最后一首歌。他想,与其让海盗一刀杀死,还不如尽情歌唱后自己跳海。
于是,在海盗们的准许下,阿利翁弹着他形影不离的七弦琴、唱起优美动听的歌,他一连唱了好几首,然后抱着心爱的七弦琴跳进了深不可测的大海。
谁知,一只早已等候在附近的海豚救了歌唱家,并让他坐在自己的背上把他安全地送到了岸边。
原来,在阿利翁引吭高歌的时候,这只海豚听懂了他弹唱的歌曲,成了他的音乐知音。它着了魔似的围着船漂游,结果成了歌唱家不期而遇的救星。
后来,在阿利翁的故乡发行过一种银质硬币,上面刻着阿利翁手抱七弦琴坐在海豚背上的图案。
听音乐,更懂音乐
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听,有些动物有选择性地听音乐,好像特别懂行。
荷兰音乐家菲迪家墙洞里有一只大蜥蜴。每当菲迪演奏莫扎特C调四重奏时,它就爬出来,停在不远处静静地倾听。曲子一结束,它就悄悄地爬走了。而当主人演奏其他乐曲时,它是绝不出现的。
伦敦有位乐曲收藏家,他一演奏管风琴,成群的鸽子就从四面八方飞到他家聆听,赶都赶不走。而他如果演奏别的乐器,鸽子却都飞走了。
在巴士底监狱担任守卫的士兵演奏钢琴时,成群的老鼠和蜘蛛就出现在他眼前,当他试着改拉小提琴时,老鼠、蜘蛛全都跑光了。
它们不只是会欣赏音乐,还会辨别不同风格的音乐。
经过训练的鲤鱼会通过嘴巴按按钮,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属于哪种音乐。爪哇的麻雀不但能够分辨巴赫和勋伯格的音乐,还能够利用它们所学到的关于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区别来表示出哪些是古典音乐哪些是现代音乐。
动物能听懂音乐,兴致好时还能“闻乐起舞”。巴基斯坦人在庆祝盛大节日时,人们围成一个大圆圈,男子们在圈内奏起欢快的民族乐器,马和骆驼便随着乐曲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它们纷纷扬起前蹄,身子有节奏地一扭一扭,伴着乐曲的节拍翩翩起舞。
爱音乐:会演也会唱
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在一篇小说里描写过一只名叫卡什坦卡的小狗曾跟马戏团的小丑学唱歌,而且唱得蛮不错。
这段有趣的描述并不是契诃夫凭想象虚构出来的,与契诃夫同时代的俄罗斯著名驯兽员杜洛夫的确有一只名叫卡什坦卡的小狗,那只小狗曾在马戏团赛台上表演过精彩的音乐节目。
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歌手朱迪·科林斯曾与座头鲸一起歌唱,使“自然音乐”风靡一时。他那融合了各种热带动物叫声的唱片《雨水之声》曾在排行榜上居高不下。
座头鲸是非常出色的海洋歌手,它每年约有6个月时间都在唱歌。
这种庞然大物至少能够发出7个八度音阶的音,它不是毫无章法地在吼叫,而是按照一定的节拍、音阶长度和音乐短语夹歌唱。
研究人员称,座头鲸十分擅长用一种人类歌唱家常用的“A-B-A”格式演唱,即先演唱一段旋律,接着进一步阐述,然后再回到稍加改变的原旋律上来。
此外,它们还会进行“艺术交流”。印度洋的座头鲸移居到澳大利亚太平洋海域后,不出3年,澳洲“土著”座头鲸就放弃了它们的传统曲目,转而演唱这些外来户带来的新曲。
鸟类的音乐才能更是了得。加利福尼亚沼泽鹤鹞在心情好的时候,最多可以唱出120个主旋律,还能按照人类音乐家所使用的“呼叫——应答”方式来衔接,简直就是肖邦《革命》练习曲开篇的鸟语版。
著名的鸟类歌唱家赫米特画眉,更会按所谓的“五音乐律”来“演唱”。
一些鸟类甚至懂得使用乐器,如澳大利亚北部的葵花鹦鹉就利用小树枝制成鼓槌敲打空心的树干,以此作为求偶的仪式。
为何与音乐互动?
尽管人们很早便注意到音乐对动物行为的影响,但系统地对此进行科学研究还是近一两个世纪的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寿恩博士曾进行过一次有趣的试验,他在动物园里演奏提琴,同时观察各种动物的反应。
结果发现蟒蛇昂首静听,并随着音乐的节奏左右摇动;蝎子起舞,并伴随音调的抑扬而变化其兴奋程度。此外,熊直立静听,狼恐惧嗥叫,大象喘着气似乎很愤怒,猴子不断点着头做出各种姿态。
可见音乐的感染力普遍又原始,动物虽不具备人对音乐的那种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准,但仍能欣赏音乐,并受其感染。
至于动物与音乐有怎样的微妙关系,还有待全世界的专家和学者不断探索与研究,以揭示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