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素芬 左抒杭
摘 要:电影《金陵十三钗》叙述了两种中国女性的身体之于国家民族的意义。女学生是国家民族尊严和纯洁的象征,秦淮河妓女是国家民族精神和道义的象征。电影凸显了日本侵略者对女学生身体的巨大压力,充分营造了性暴政的氛围,与此同时彰显秦淮河妓女们的情色魅力和身体力量,显示她们危难之中以身饲虎,担当民族精神和姐妹情谊的高贵品质。电影重提秦淮河妓女毁身纾难传统,具有民族主义和古典主义双重内涵。
关键词:女学生 妓女 毁身纾难
身体叙述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症候。诚如英国文艺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伊格尔顿所言:“对于肉体重要性的重新发现已经成为新近的激进思想所取得的最可宝贵的成就之一。”① 不过,后现代思想观念的引入和商业大潮的冲击,使当代中国大量的身体叙述像漂浮的能指、空洞的符号,丧失其严肃和高雅的意义,有的甚至跌入低俗和恶劣。而张艺谋作为游走于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之间的导演艺术家②,根据著名美籍华人作家严歌苓小说《金陵十三钗》拍摄的同名“战争大片”则将女性身体叙述纳入国家、民族想象空间,揭示女性身体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提升了当下电影艺术中女性身体的格调和意义。在这里,女性的身体具有了隐喻性质。
一、处女的身体:国家、民族尊严和纯洁的代表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人的身体的文化象征意义。“‘身合一是长期以来中国古人的不刊之论。”③ 《淮南子》言:“心者,身之本也;身者,国之本也。”(《泰族训》)“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诠言训》)《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基础就在于“修身”,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身体政治学”的基础④。在国人所有身体中,女人的身体特别是处女的身体又具有特殊性。女人是生命的孕育者,是民族繁衍、昌盛的本原性保证,而处女又是民族根底纯洁、根性健康、良性繁衍和发展的本原性保证。女性主义认为对女性纯洁性的强调是男权社会的产物,很多女性主义文学和电影艺术执意要颠覆男权社会给女性身体笼罩的虚假神圣光环,有意破坏女性的所谓纯洁,而电影《金陵十三钗》则强调女性身体特别是处女身体的国家、民族意义。
电影叙述两类女性的身体意义。其中之一就是以女学生为代表的处女的身体的意义。1937年12月中旬日本军队完全占领南京的过程中,南京文切斯特教堂唱诗班的女学生们面临着被劫掠、糟蹋和强暴的危险。因为按照小说对日本侵略者罪恶心理的剖析,我们看到:
少佐和大部分日本男人一样,有着病态的恋童癖,对女童和年轻女子之间的女性怀有古老的、罪恶的慕恋。少佐把那声似有若无的叫喊想成她奉出初夜的叫喊,越想越迷醉。那声叫喊是整个血腥事件中的一朵玫瑰。假如这病态、罪恶的情操有万分之一是美妙的;假如没有战争,这万分之一的美妙会是男人心底那永不得抒发的黑暗诗意。但战争使它不同了,那病态的诗意在少佐和他的男同胞身心内立刻化为施虐的渴望。作为战胜者,若不去占有敌国女人,就不算安全地战胜,而占有敌国女人最重要的是占有敌国女性中最美的成分——那些少女们。所以少佐要完成他最后的占领,占有敌国少女,占有她们的初夜。⑤
日军一切为了劫掠中国女学生(处女),而中国人一切为了保护女学生。这是电影文本结构的中心点。电影开头就是叙述一群日本兵追赶一群女学生,女学生惊恐地狂奔,正在撤退的中国军队李教官和他的弟兄们看到这种情景,决定放弃逃出南京城的最后机会,与侵略者作惨烈的殊死战斗。日军在教堂发现女学生,大叫“都是处女”,引证小说中对日军阴暗心理的描写。为保护女学生,李教官和他的弟兄们给敌人以重创,他们自己也全部牺牲。电影叙述中国人做汉奸也是为了保护女儿乃至全部女学生。中国少年陈乔治为了保护女学生,情愿冒死亡的危险男扮女装代替女学生去赴日军的庆功会。秦淮河的妓女们也不甘落后。最后,在所有中国人的拼死相救下,在美国入殓师(后来又有了神甫的身份)约翰·米勒的帮助下,女学生终于逃出南京城。
在保护女学生的“极致化情境”中,中国人表现出了不屈意志和伟大的自卫精神,彰显中国人团结战斗、一致对外的民族共同感以及自是一家人的精神连带和兄弟姐妹的伦理情谊。在保护女学生的战斗中,中国人的民族性和普通人性都得到净化,得到提升。
战争背景下,人的意向往往通过暴力来实现。与此相对应,“书写暴力是书写身体的一种方式”⑥。电影利用各种长短远近正反镜头凸显日本侵略者怎样对女学生施行暴力围剿和压迫,及由此造成的女学生身体的强烈反应。在日本兵的追逐中,女学生惊恐的尖叫盖过一切声音。有一个女学生在挣扎的过程中从二楼栏杆处摔落下来,鲜血流了一地,并立刻死去。电影叙述女学生用“书”堆在门口抵挡侵略者,当然不可能成功。“书”在这里有象征意,象征宗教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对人类生存保护的虚幻性和脆弱性。日军轻松将门撞开,象征人类蛮横无道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考虑到日军蛮横力量来自非理性、非人道的欲望,我们可以想象非理性、非人道的欲望对中国纯洁的女孩子的身体造成了怎样大的压力!从这个角度讲,暴力话语又往往是性话语、欲望话语。实际上,日军所有的行为都指向“性”。日军遭到李教官们的重创后,改变策略,让文化水平很高的军官来传达上层的命令,说是日军将举行占领南京的庆功会,邀请唱诗班的女学生做客助兴,实际是更高级的诱骗和劫掠。约翰代表女学生对日军的邀请表示拒绝,但日军并不同意,最终导致女学生欲集体自杀和秦淮河妓女集体代女学生赴日军庆功会(实际是遭受更大规模更恐怖更悲惨的性暴虐)。女学生们说得明白:“不能让日本鬼子再糟蹋我们的身子了。”这里,针对女学生的暴力话语是显在的,针对女学生的性话语是隐在的,但二者实为表里,合在一起成为对日本侵略者罪行的最好控诉。
二、秦淮河妓女的身体:国家、民族精神和道义的代表
国家、民族遇到强大的敌人,女人总是遭到羞辱和践踏。电影改写以往的主流叙事,开始就让女学生的代表孟书娟追忆:“轰炸了20几天,南京城到底被日军攻破了……这时的南京已经没有抵抗能力,剩下来的就是逃命了”。电影强调了日军的强大,国军的抵抗能力之小,侧重了南京失守的外在因素。在此基础上,电影凸显了秦淮河的妓女们对于国家、民族尊严和纯洁的保护作用,也是一种女性自救。
妓女主要靠出卖身体为生,自古以来被人称为“下贱的女人”“不洁的女人”“没有灵魂的女人”,是“妖精”“毒蛇”“祸水”。但电影从理解和同情的角度出发,指出她们做妓女是不得已而为之。如妓女的代表赵玉墨本是教会学校六年级的学生,但十三岁时被继父强奸,从此走上沉沦之路。其他的妓女也差不多,电影叙述她们十三四岁就开始被迫接客了。即言,她们都是因为失去身体的纯洁和身体的自由而被迫走上从妓之路的。对于女人来讲,身体决定命运。女人就是身体,身体就是女人。所以日本侵略者来到中国,最终要占领的就是女人的身体。日军不知道教堂里藏着的还有妓女,所以她们也可以不代替女学生去赴日军的庆功会,然而为了拯救女学生的生命,也是对自己少女时代人生梦幻的呵护,她们都克服了不同的思想情感矛盾,接受了命运的召唤。她们集体发声:“自古以来都说我们什么‘商女不知亡国恨,别人骂我们的话我们当然要记住,我们干脆就去做一件顶天立地的事情,改一改这自古以来的骂名。”“那种事情你让这些小女娃怎么对付?即使她们对付着回来了,她们还活得成么?”“都说婊子无情婊子无情,明天我们也去做一次有情有义的事。”这里,妓女们对主流历史叙述进行了反叛。她们的“誓言”表明妓女们甘愿凭借自己的身体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奉献,也表达一种姐妹情谊、女性自救。以后女学生的生命里就有了妓女“姐姐”们的一份了。妓女们的生存也因此升华了。所以,电影借约翰之口称赞说,她们“坚强、勇敢、细腻、出色”,最懂得“爱和恨”。
秦淮河妓女历来有为国家、民族毁家纾难的传统,而电影与原著同名小说一样重提这一传统。电影特别增加了一曲《秦淮景》,让妓女们以轻婉柔靡的音调唱出:“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听/让我来唱一支秦淮景呀/细细呀到来/唱给诸公听呀/秦淮缓缓流呀/盘古到如今/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呀/瞻园里/堂阔宇深呀/白鹭洲/水涟涟/世外桃源呀”。这里的演唱显然淡化了妓女生活肮脏和丑恶的一面,而突出妓女们给“诸公”带来的情色生活欢乐。演唱强调“金陵风雅情”的历史悠久,实际就是强调秦淮河青楼文化的历史悠久。这种叙述明显有古典主义审美价值回归倾向。演唱突出的生活与马上她们就要面临的残酷处境和归宿形成对比,表达对她们的同情和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也从一个层面衬托了她们毁身纾难的精神境界。
电影渲染了妓女的情色魅力和身体力量。妓女们身陷苦境,但性格乐观和泼辣,生活总是充满生气。长期的职业生活使她们避免了多少世人的矫揉造作,反显得率真坦荡。她们的大腿、胳膊、胸口都可以暴露在众人面前,面庞是红白分明,生动异常。她们的眼睛可以笼罩住一切男人。电影特别突出赵玉墨幽深的眼光,红红的嘴唇,多思而甜美的表情,卷发下修长灵活的身材,走路时婀娜的风姿。电影两次特写她走路时扭摆的腰肢,丰满、浑圆而性感的臀部。电影让赵玉墨自己给约翰说:“姑娘们(指妓女们)都说你过不了我这个美人关。”而事实也正是如此。电影特别凸显妓女们脱去自己的衣服、换女学生服装前用布带裹胸时的情景,这时,每一个女学生都睁大眼睛看着她们,她们的胸、肩、背、全身,是那样坚强、美妙。女学生问约翰,日本人会强奸她们吗?约翰说:“怎么可能呢?你们看她们,坚强、勇敢、细腻、出色,即使对付魔鬼,也会轻而易举。她们和你们有着永恒的力量和美。她们是专业的,日本人不过是业余的。”另一方面,电影叙述日军将回妓院拿琴弦的豆蔻逮住绑在椅子上集体轮奸,然后又用刺刀将她活活刺死,也暗示赵玉墨们与日军的这场“身体之战”将是怎样一场复杂而惨烈的战斗。
消费文化语境下,《金陵十三钗》强调日军对中国女性大面积的欲望投射,表现妓女群体以身饲虎,在此过程中展示妓女群体的风姿和身体魅力(性魅力),要想避免人们指责电影过分投合大众文化审美口味也难,但是电影没有停留于这一点。电影将一般男性对女性较低级的身体欲望狂想与日军对中国女性的暴虐结合起来,显示其否定倾向,而将对女性美好品格和精神的想象与她们献身于民族自卫战争和人间道义结合起来,显示其肯定倾向。电影的女性身体叙述因此显得脱俗求雅,不同凡响。电影发挥张艺谋电影艺术的长处,突出画面的“奇观性”⑦,力争使各画面都具有较独立的审美意义,同时也照顾到电影的“叙事性”⑧,尽量使各画面都担当较丰满的历史文化意义指涉,电影的整体艺术水平也因此提升。
① [英]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王杰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
② 陈旭光:《影像当代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7页。
③ 张再林言,转自陈定家选编:《身体写作与文化症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4页。
④ 陈定家选编:《身体写作与文化症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5页。
⑤ 严歌苓:《金陵十三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7页。
⑥ 陶东风:《身体与身体写作》,见陈定家选编:《身体写作与文化症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99页。
⑦⑧ 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45页,第249页。
作 者:吉素芬,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左抒杭,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大三学生。
编 辑:康 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