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演好自己的角色,应该怎样学习与应用新课标的精神?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宽松自由空间、营造和谐气氛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扮演着“演员”的角色,主要是采取教师教与学生听这样的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互动环节。整个课堂教学设计非常周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少,在课堂上充当配角。我认为教师课堂上不应该充当“演员”的角色,而应该是一名导演、促进者以及辅导者。要让学生们能认真而很有兴趣去学习美术,就要有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以及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在宽松的环境里,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有更大联想空间,更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二、促进发展学生的综合实际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新课改指出要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实际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我们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使各种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交融、综合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引用音乐、文学、科学、社会与品德等学科进入美术课堂,来丰富美术课堂内容和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美术是视觉艺术,学生能轻松快捷地获取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直观教学理念,通过课件、实物等资料来进行展示,让学生得以感受和体验,从中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和区别各种物象的具体特征。
三、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艺术表达能力
儿童有着非同寻常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不要忽视儿童个性化的表现,压抑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中,我常用做游戏、比赛等方法,来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想法,大胆地对一些事物进行联想,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我常上网查找一些有助于挖掘学生创造力的教学。还常让学生对我们身边的事物进行自由的创意联想,比如把一次性的纸杯、废粉笔等,让它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造出生动有趣的形象;在作画时,我反对学生千篇一律,大家画出如同一个模子;我要求学生们别出心裁,即使画同一样东西,也要画得跟别人的不一样。一连串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形象思维表现的训练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并提高了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四、采用多制度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在评价学生作品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作用,自我认识,沟通情感,使学生更能读懂美术作品的内涵。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分谁画的好坏,而应重视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通过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作为美术教师,要在每一个同学的作品当中找出他们的亮点表扬他们:“你画面构图很饱满,颜色明亮”、“你画的花纹很多样、很有创意”“你画得很细心”等来鼓励学生绘画的热情,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