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的自然与永恒的真理

2013-04-29 03:00莫光华
青年作家 2013年6期
关键词:魏玛断片歌德

莫光华

因一七七四年问世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一夜之间爆得大名的青年歌德(1749~1832年),次年应邀前往魏玛做官时,只有一件轻便的随身行李,其中包括《浮士德断片》在内的一些手稿。当他一八三二年在魏玛辞世时,却为世人留下了多达三百四十一箱各类手稿、一万七千八百块岩石和矿物标本、九千张图画、四千五百件宝石制品、八千册图书,以及大量的油画、雕塑和自然科学收藏品。他出生于德国的富裕市民家庭,早年为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主要代表,曾任魏玛公国枢密顾问、魏玛宫廷剧院总监。他与席勒(1759~1805年)共同开创了德国文学的古典时期(1795~1805年);一生写有两千五百多首诗歌和大量戏剧、小说、散文及文艺理论作品,研究自然现象长达五十多年并有大量著述。今人称歌德为诗人、戏剧家、小说家、美学家、思想家和自然研究家。

一八二七年十月十八日,歌德在魏玛接待到访的自然哲学家黑格尔时,就辩证法发表意见说:“与哲学相比我倒更喜欢研究自然,正因为研究自然我才没有得精神病!因为研究自然时,我们所要探求的是无限,是永恒的真理。一个人在观察和处理自己的对象时,如果不抱着完全纯洁和老实的态度,他就会被真理抛弃……”在魏玛头十年,社会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使歌德在思想上转向了经验主义和现实主义。同时,一七八○年开始的全面深入的自然研究逐渐为歌德开启了一个新的自然观,但其基本动机仍然是一贯的:通过研究自然来研究人自身。他这种自然观也流露于他那一时期所写成的作品里,特别是在《自然》断片里。

《自然》断片首发于一七八三年的《蒂福尔特期刊》,原本并非歌德的手笔,而是一位经常帮助他处理有关事务的熟人所作,但歌德一直视若己出,并心安理得地将其收入自己文集。个中原因正如他一八二八年对艾克曼所言:文中的思维方式跟他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思想观念十分契合,其中洋溢着一种泛神论的倾向;自然现象被设想为一个难以穷究、不受限定、颇具幽默而又自相矛盾的生灵;一切像是游戏,却又十分严肃。歌德认为,自然的运作有两个驱动轮:极性和升华。一七八一年十二月七日,歌德写信告诉施泰因夫人:“我在途中又构思了一遍我关于宇宙的新小说,希望我能向你口授。”

一七八三年夏末,歌德从布罗肯峰返回,前往圣安德里亚山。途中,他跟一位采矿专家一起发现了花岗岩跟角岩的关系。他认为,两种岩石产生的时间相同,其内在关系他觉得极其重要但难以解释。一七八四年一月十八日,歌德又写信给施泰因夫人:“我今天一早就在口授我关于花岗岩的一篇论文……”在歌德的各类文字中,“花岗岩”一词出现了不下三百次,足见歌德对这种岩石的关心程度——因为他想探明,花岗岩是不是最古老的岩石。歌德一七八四年完成的《论花岗岩》一文,首发于他逝世四十六年之后的一八七八年。它可能就是他计划中的那部关于宇宙的长篇小说的序言。歌德在文中思接千古,以极其细致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显示了自己的水成论自然观;此外,文中也显示了他三次登上布罗肯峰俯瞰世界的经历对他的影响。

歌德在《论花岗岩》里捎带着表达了自己不畏人言、坚持从事自然研究的决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同时代人对自然研究家歌德的不解、误解、拒绝和非难,伴随着歌德的大半生。愤懑的中年歌德曾谴责说,人们不惜“以最可耻的方式抵制他的自然研究”,因为“人们从来都不愿意承认,科学与诗艺是可以彼此协调的。”

猜你喜欢
魏玛断片歌德
最后的断片
歌德的书
赛博格女孩与福特治理术
暮色中的追光
魏玛访歌德不遇
自媒体时代的“实证主义”诗学——论《阿库乌雾微博断片选:生命格言(2011—2014)》
我要歌德的书
5-连通图的可收缩边的分布
朗费罗与歌德文缘关系及其理论意义
最后的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