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初中思品课堂的尴尬

2013-04-29 02:26杨金凤
关键词:思品三轮车学校

杨金凤

美国《幸福》杂志曾在征答栏中刊登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做什么?”一位军界要人的回答是,去乡间开一个杂货铺;一位女部长的回答是到哥斯达黎加的海滨经营一个小饭馆;一位市长的回答是改行当摄影记者;一位劳动部长的回答是想做一家饮料公司的经理……人有时非常矛盾,总是不能满意现状,对未选择的、未尝试的心生向往之情。我曾经就向往教学《思品》、《历史》等开卷考试的学科,上天佑我,如愿以偿。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不如我憧憬那般美好,尴尬的事情经常在课堂上发生。

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知识助我成长》一课时,有这样的一个事例:“74岁的白芳礼老人,捐出多年蹬三轮车积攒下的5000元钱给老家的学校办教育,同时,继续在城里蹬三轮车助学支教。此后20年,他把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车挣下的35万元人民币,毫无保留地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进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老人捐钱从不图回报,许多得到他帮助的学生并不知道他的姓名。”當我问到,你如何看待这位老者的做法?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却是异常积极,纷纷举手示意要回答,我叫的第一个学生的回答竟然是:“我不赞成他的做法,他太傻了……”课堂上一片哗然,并且随声附和者居多。我当时心中很气愤,不能理解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回答?很不解:为什么这么多孩子的想法异常相同?忍住怒火与不解,叫随声附和的学生具体说说为什么不赞成。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因为老人把辛苦赚的钱都捐助给了别人,做了无名英雄,或许被捐助的人都不认识自己,也不曾感激自己,自己却是辛苦20年,他应该为自己的老年幸福着想……

学生的回答当然是与本文内容、设计目的背道而驰的。在肯定了他们能为老者着想之后,还要正确引导学生从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去思考。

为此,我们的思品教学应这样做:

一、与学生平等对话,在轻松、宽容、活泼的氛围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思品课教学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是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育新时期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的过程,是思想性最强、最直接的一门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确立正确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做到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个性,还给学生学习的权力。知识的学习还要因人而异,需要一个消化接受的过程。同样,思想教育更需要受教育者的认知和接受,是一个耳濡目染、渐行渐变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氛围要轻松、活泼、宽容,学生才能不受拘泥,畅所欲言,教师才可以获得学生真实的见解与思想,才可以了解学生心声,才可以“对症治疗”。相反,教师的严肃与教学方式方法的呆板会让学生缺乏积极讨论的情趣,那么,课堂也就成了“一言堂”。说教式的课堂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达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只是教案上的目标而已。

二、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合力,共同教育孩子先学会做人

有人把家庭教育形象的比喻为:“5+2=0”。虽然不是很准确,但也形象地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前面我说过,良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创造,缺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会出现教育畸形。就以第一个尴尬为例,学生为什么会有“他有病”的说法?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但道德却跌倒了。一件件冷漠的事件在上演,一桩桩违心违德的事情在重复,我们成年人都感觉到了困惑,又如何让青少年去正确判断是非?试想,如果社会输送给孩子的是营养信息,又怎会有“见死不救”的冷漠?如果家长给孩子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熏陶,又怎会有“损人利己”的行为?“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本心都是善的,只不过是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巨变。在现代社会的今天,是不是需要改变社会、家庭的大环境,教育才可以“从娃娃抓起”?很多事实也都证明,只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可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只有具备了优秀品质的人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一个人如果不仁,即使学富五车,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孤木难以成林,一个人才的成长仅靠思品课堂,紧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孩子在爱的教育中成长,成人,成才!

猜你喜欢
思品三轮车学校
想变漂亮的三轮车
三轮车历险记
机动三轮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自行车与三轮车
学校推介
初中思品课情境创设策略初探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分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