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静
还记得两年前,青岛星火集团董事长崔兆启举过一个例子:喷水纺织机在1996年刚生产出来时,可以卖12万元一台,后来下滑到了8万元,到2011年时,一台喷水纺织机的价格仅为3万元~3.5万元,利润少得可怜。“无序竞争严重阻碍了胶南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崔兆启痛心地说。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胶南就有一批企业因为无序竞争相继关闭。在崔兆启记忆中,星火纺机在那会儿没有倒闭,完全得益于率先在国内引进了喷气织机。
近年来,国内织机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占据主要市场的有梭织机因效率低、用工量大等因素而逐渐被淘汰,喷水织机、喷气织机等成为了织机市场上的后起之秀,而今喷气织机又因适纺范围广、生产效率高,渐渐成为面料厂家青睐的新一代织机设备。星火纺机通过研判市场形势,制定了“喷气为主、喷水为辅”的发展战略,并在短短几年时间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从喷水到喷气
在2000年的时候,星火纺机就生产销售了第一台喷气织机,但当时大批量生产喷气织机的时机还不成熟,星火纺机的主要产品仍然是生产化纤面料的喷水织机。然而,从2005年到2006年间,王台当地突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大量个体经营户,靠组装机器就占领了大部分市场。
据崔学君介绍,在王台这一纺织机械集群地区,集合了原料加工、零部件销售、配件安装到整机装配等所有生产环节,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产业链,尤其是喷水织机这一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产品,很多个体小企业都采取了直接采购组装的方式,既无研发生产成本,也没有生产配套等固定资产投入,因此成本比正规厂家低一大块。“低成本、低质量造成的恶性竞争,对正规厂家的冲击很大,原来我们产量最高峰时一年达到1万台,最困难的时候一年可能只卖出去几百台。”2007年以后,星火纺机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积极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喷气为主,喷水为辅。
除此之外,另一个促使公司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品结构的原因是,喷水织机排出的废水对环境污染较大,随着国内外乃至民间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目前也在逐渐限制喷水织机的发展,今后喷水织机的市场肯定会进一步萎缩。“我们集中主要精力发展喷气织机这一块,因为喷气织机科技含量更高、仿造更难、市场前景也更大。”崔学君说。
要做就做高端
决定往喷气织机方向发展之后,从2007年至今,星火纺机先后投入了大笔资金,下大力气研发新产品、对产品进行各种改造。首先,星火纺机对原来的打纬结构改成实心轴,不仅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还减少了震动和噪音,使设备的性能各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改造后提升了打纬力量,同时提高了成品率。”崔学君介绍,“除此以外,我们还集中力量将机械式的送经部分和卷取部分都进行了优化设计,全部改造成电子送经和电子卷取。”
经过大刀阔斧地改造,星火纺机喷气织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据了解,早期的喷气织机一般24小时效率能达到85%就算不错了,而改造后基本达到了95%,比以前提升了10%。崔学君笑言:“质量上去了,产品不愁卖不出去!”据他介绍,星火喷气织机的用户对该产品的口碑一直不错,目前,星火喷气织机每年的稳定产量约为七八百台,仍然供不应求。
据了解,与有梭织机相比,喷气织机的用工比有梭织机少2/3,效率高3倍,同样的人、同样的时间,喷气织机的效率比有梭织机高几十倍;而与喷水织机相比,因为喷气织机的引领媒介是压缩机里的空气,比喷水织机的适纺范围更广,化纤混纺、棉麻混纺、棉丝混纺等都适用,今后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主攻电控设备
在尝到喷气织机的甜头后,星火纺机又遇上了另一个难题:虽然与喷水织机相比,喷气织机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但仍然有可能被业内一些小厂家仿造、组装。崔学君介绍:“在王台镇,很多企业本身就是搞机械起家,买一台机器,回来测绘一下,基本的机械部分就能做出来了。”因此,星火纺机开始着手研究喷气织机的核心部分:电控。
据了解,早在喷水织机的研发阶段,星火纺机就和其他同行合作研发过喷水电控,但对方脱离星火纺机后,应用这一技术自己直接生产,“他们的喷水织机与星火纺机成本差距相当大,我们等于把核心的东西给别人用了。”崔学君说,“但如果在市场上购买电控设备,价格永远要高一些,除此之外,只掌握机械部分而没有电控部分的话语权,织机厂家永远都会被牵着鼻子走。”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专业出身的崔学君深知机械与电控“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
从2011年开始,崔学君召集了一些在电控方面的老同学,着手进行喷气织机电控设备的研发。“如果市场上从无到有推出一个电控品牌,那么敢用它的不多。因为原来的电控设备用得不错,为什么要冒风险使用新产品呢?”崔学君说,“但如果我们星火喷气织机使用的是自己研发的电控设备,等于我们的用户就是产品的口碑,今后星火电控设备在市场上的推广就容易多了。”
崔学君坦言,同国内大多数厂家一样,星火纺机还处于向国外先进技术学习的阶段。“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缩小同国外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