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拿起相机,到拍出美丽图片,看似过程简单,但这画面背后是你的人生阅历,这种阅历通过画面的形式感,描述给欣赏的读者,这就是交流。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对文字的依赖已经渐渐被图片取代,因而图片在当今时代越来越突显其简单、快捷的作用。
一个人去一个地方定有一个认识,这个认识的宽度、厚度、深度来源于你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摄影最终不在形式感上,而在形式感之上、之内的最本原的性质。发现这个性质就是摄影的魅力所在。
很多摄影爱好者的一个误区就是去寻找共性,就像我们经常看到很多雷同的照片,像元阳、坝上、霞浦之类的,其实这些地方没有错,是很美的,但我们摄者的内心已经被已有的照片同化了,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我去过很多地方,但照片一打开并没啥新鲜感”,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思考如何拍出自己对景物的认知,也有人说“我就是走马观花,不可能很精细地拍摄”,我说不对,时间短可以理解,但你对客观对象的认知与时间无关,而是你平时的日积月累。平时摄影,你对自己关注的人、景、物等的程度决定你拍摄的精准度。如果平时就积累了很多熟悉的拍摄对象,即使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只要有你关注的东西,哪怕一闪,你也会捕捉的到。这个就是摄影素养。这个素养是长期细心养成的。
用心去感受旅行,用相机去表诉人性的情感,这份情感越真、越善、越美就越能感动读者。照片拍的不只是表象,而是你对拍摄对象的认知,有深度的认知才能有流畅的表达情感的出口,才能和读者有情感交流,这就是共鸣。形式可以模仿,但内心的情感很难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