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笑妍
年终岁尾,天兰天尾货万柳桥旗舰店、天贸尾货等市场相继开业,今年春节的尾货市场分外火爆,购物有了新去处。
从近两年国内品牌的白热化竞争和库存问题来看,尾货市场的兴起仿佛有其必然性。仅北京地区近几年就崛起了20来家专业尾货市场。本来服装尾货是指国内服装生产厂家在完成订单后剩余的那部分产品,包括没有大毛病的残次品和用剩余资源生产的服装等,而如今的尾货市场已经将这个定义扩大到了品牌库存和商场下架产品等。所有和折扣、低价挂钩的服装都可以进入尾货市场,这成了尾货市场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
“物美价廉”是尾货市场的金字招牌,在各大品牌和商场大打价格战的时候,尾货市场受到的波及却很小,也拥有大量的固定客源。这些顾客多属于价格敏感型消费群体,仅为了满足穿着需要,并不会过分在意购物环境和服务质量。
虽然这类顾客和市场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对于市场内的品牌比较有信心,但是他们对于尾货的概念却是模糊的。到底何为尾货、何为假货,顾客并没有明确的区分标准,市场对于“尾货”的真实性也没有明确的内部规定和对外保证。尾货市场的规范化显然有待提高。
年前关闭3家,年后又有数家开业,尾货市场虽然火爆却处于动荡调整期。随着竞争升级,不少服装企业进行了内部调整,库存问题正逐渐趋于缓和,尾货市场的货品资源或许将面临萎缩。同时,品牌发展和尾货市场的矛盾也一直存在,费尽心力树立的品牌形象或许会因为低价的尾货处理而在顾客心中大打折扣。
可见,在未来的尾货市场竞争中,谁能掌握优质的尾货货源谁就能占据主动地位。尾货市场经过2008年、2009年的爆发式成长后,已经进入了优胜劣汰的调整期,而未来的寡头垄断竞争阶段也是可预见的。货源的细分、市场的需要正在向少数尾货市场靠拢,如今市场定位的重新调整将成为一招制胜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