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点”有多远?

2013-04-29 22:36:28袁春妹
纺织服装周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车队婆婆司机

袁春妹

春节假期的一天,我与家人外出购物后,决定打车回家。老家的县城里有自行结成的“车队”,给居民带来了不少便捷。人们只需打个电话,他们的呼叫台就会派车过去,乘客只需坐等车的到来就好,价格也很公道。

这天,我们打电话约了车,等了好一会儿,车子始终未到,此时,另一个“车队”的车恰巧停下,司机询问我们是否要走,我和家人商量了下,最后坐上了这台车。回家路上,婆婆给预订的车队回电,告知他们因等过久,我们已乘其他车离开。挂了电话,司机调侃道:“您还挺认真,这样的事情多了,尤其是节假日。我们经常接不到客人,大多数人都没您那么高的素质……”就这样,婆婆跟司机聊了一路,虽然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但是他们谈论出的关于“素质问题”、“诚信问题”甚至“中国人”的问题,都让我对自身所处的纺织行业现状有所感悟。

司机说:“中国人的素质还需要一个提高的过程,比不得发达国家的人民素质,他们的教育水平比我们高……”婆婆说:“咱们都是中国人,我觉得说到素质倒不见得全是教育水平有距离。我们也能做到高素质,乘客守诺,司机守时,大家都会感觉挺好。其实很多人都说过“差一点”,但是,没几个人愿意靠多做那么一点来弥补上这个缺口,结果就成了我们每个人都评论,每个人都知道问题在哪儿,但永远都让问题留在那里,等着别人补齐。”

我觉得婆婆的话很在理,这样的结论用在我们纺织业的当下也未尝不可。谈到技术,随便你去问哪个企业家或行业人,他们都会感慨为何中国的纺织企业不能再努力一些去创新,一直跟着别人后面跑。然而,结果也很实在地摆在那里,我们的自主创新力度仍需加强,即便人人都知道我们差在哪里,估计也如婆婆所讲,很多人都把“补差”的工作留给了别人,自己退而求其次,轻松过日子便成了硬道理。

在多次采访、调查中,曾多次听到某种国产设备其实就跟国际先进的装备技术差那么一点点,但是,就这个“一点点”也似乎成了顽疾,一直都在那里,行业领导、专家也曾直指病灶:“更精细的加工管理就能实现”。可是,虽然有了对症的药,企业依旧没有医好自己的病,更像是他们乐得差这么一点点的状态。难道是怕陷入“独孤求败”的寂寞中?

在往期本刊的专家视线中,行业专家吴永升也曾在一篇《差不多,实则差很多》的评论中,谈到其数十年中对行业企业相关做法的所思所感。不论是他的“差不多”还是现在我们所谈论的“一点点”,都成了今天中国纺机产品未能更快、更好地成就“装备强国”梦想的根本原因。分析看来,的确可惜,若我们真的做不到也便罢了,可明明是我们只要把脚再踮起那么“一点点”,只要再努把力就能实现的梦想,却很“大度”地将机会拱手让人。总有人怪老祖宗的“中庸之道”害了我们,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能否成为精英,与他人无关,全靠自己。

已跨步踏进蛇年,唯盼行业企业不再让“一点点”成了我们和别人“永远的距离”。

猜你喜欢
车队婆婆司机
全新充电专利技术实现车队充电
画与理
老司机
杂文月刊(2019年19期)2019-12-04 07:48:34
老司机
别把婆婆当成妈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26
雷尼亚诺车队Legnano
中国自行车(2018年6期)2018-07-23 03:16:52
神秘的车队
不见司机
上海质量(2014年1期)2014-05-05 08:56:50
献给婆婆
小说月刊(2014年5期)2014-04-19 02:36:46
“爱心车队”捐资助学
中国火炬(2012年8期)2012-07-25 09: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