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伟
随着“大数据”、“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新概念的兴起,制造业领域正发生深刻变革,尤其是互联网与新生产模式的结合,将是未来大势所趋。放眼全球,欧美国家正从“去工业化”回到“再工业化”,欧美制造业均在利用新技术脱胎换骨,厉兵秣马角逐“第三次工业革命”。在此等形势下,中国制造是否还能风景这边独好?
变化在即。鹰游如同雄鹰,扶摇万里洞察秋毫,紧盯着行业的变化。在全新的竞争格局中,机械制造企业的传统优势如何保持?新优势又如何获取?从“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理念中,鹰游纺机给了我们一些新启发。
鹰游纺机总经理迟玉斌认为,着眼于整个纺织机械行业的竞争,纺机制造企业不能再单纯地依据自身的需求生产设备,而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来量身打造设备,以用户体验为研发方向,走个性化定制之路。因此,企业思维方式也需要相应地变化,此前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工程师(精英)思维,要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销售员(草根)思维。
“我认为,未来纺织机械行业的竞争,不再是‘大规模批量生产的竞争,而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竞争。像富士康这种企业,它可以为苹果、三星、LG、摩托罗拉等品牌分别生产不同的产品,具有满足多个客户同时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能力,它的竞争力就强大得可怕。”迟玉斌分析,未来不仅纺织机械行业,整个机械制造行业必定都将面临着“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竞争。而鹰游的追求目标,就是“达到同时满足成百上千家用户对我们的设备提出个性化定制的能力。”迟玉斌说,“这种‘能力获得的关键,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研发人员,另一方面需要‘愿意为用户去改变的思想,而很多机械制造企业因循守旧,不愿或不知如何为用户去改变。”
“前几年,市场要什么产品我们就做什么,我们愿意帮客户去定制。这几年,随着我们对设备的认识在加深,我们在为客户定制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对设备的新理解和更适于用户的新功能。回过头看,近几年的情况已演变为,鹰游推什么产品市场就要什么。但这个变化的核心前提是,我们愿意为用户去改变,这样用户才会把更多的心声、需求毫无保留地反馈给我们,这对我们的产品开发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迟玉斌分析道。
迟玉斌认为:只要能做到四个“能够”,企业就始终存在勃勃生机——能够为用户降低更多的能耗,能够为用户减少用工,能够让用户使用更小的场地,能够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只有没落的企业,没有没落的行业。诚如迟玉斌所言,当前,行业是否景气我们没法掌握,但我们可以掌握自己。“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行走在市场周期律曲线之前,抢在变化之前先变;忘掉自己曾为高手,虚怀若谷,从善如流,才能最终成为“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