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林
赵无极今年很火,拍场表现夺人眼球,加上四月艺术家辞世,艺术界一片追思。然而在短短的一个月中,对赵无极的评价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论调,一种是无限拔高,把赵无极奉为艺术大师,华人的骄傲!另一种则把赵无极贬为只是用油彩画水墨的二流画家。其实,对赵无极的艺术成就还是应客观分析,事实上赵无极既不像艺术市场中神话的那般伟大,但也不该被贬低得一无是处。
赵无极的艺术成就
赵无极于1935年入杭州艺专,师从林风眠,深受后者中西并举的艺术观点影响。1948年赵无极抵达巴黎后,在艺术方面,有两个人对赵无极影响甚大,一是诗人亨利·米修(Heni Michaux,1899--1984),他提醒赵无极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另一个是保罗·克利(Paul Klee,1879--1940),其作品中的象征符号和主观色彩的运用,影响了赵无极长达6年之久。
直到1957年,赵无极的视野转向了美国,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在色彩运用、挥洒的笔触等方面给了赵无极重大启发。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赵无极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这一时期的作品以黑、赭、褐等色彩为基调,笔触剧烈动荡、充满力度、极富动感,“山脊式”的构图中,隐藏着甲骨文字符号。 到了60年代后期,赵无极进一步回归中国绘画“传统”,一种似是而非的中国山水风景,稀释的油彩通过洒、染、滴、擦、扫等反复涂抹,形成了丰富的色彩和肌理,画面看起来变化多端、情感充沛。
而到了80年代中后期,赵无极的作品越发显得空灵和润泽,画面中尖锐的笔触、冲突的对比不复存在,构图也从“聚”走向“散”,故意偏移了中心,创造了一种中空的结构,从而实现从“实”走向“虚”,暗合了东方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韵味。
赵无极的历史地位
赵无极抵达巴黎时,世界艺术中心转到纽约,审美性不再是艺术家要思考的问题。而赵无极艺术风格的形成,恰是被新艺术坚决抛弃的“审美性、笔触、构图”等现代主义元素。赵无极如获至宝地把这些过时的元素,结合东方绘画传统,拼凑出一种唯美、诗意的“新现代主义绘画”,这种表面“新”实则旧的绘画,让沉迷在法兰西现代主义大师阴影下的艺术僵尸粉眼前一亮,立刻尊为艺术新曙光。
从世界艺术史的角度,赵无极可以在艺术史里描述为:深受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影响,极具东方绘画神韵和法兰西浪漫、诗性的华裔法国抽象画家。
赵无极的市场价值
赵无极备受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艺术市场的热捧,通过对赵无极30年艺术市场的梳理,我们不得不由衷地称赞其市场运作的高超能力:
赵无极市场指数近23年的增长超过3400%,近12年的增长超过1700%;重复送拍率仅为18%;2000—2011年,赵无极41.03%的上拍作品出现在法国。而56.17%的交易却在中国香港产生;版画占流通作品总数的65.94%,油画22.66%,纸本水墨水彩11.21%,陶瓷杂项0.19%;赵无极作品的市场中坚为5-50万美元的作品,比例达到43%;油画占总成交额的比例为95.4%,水墨水彩为3.4%,版画数量虽多却只占1.2%;流入市场中的拍品主要来自海外。
笔者通过列举七个要素来分析赵无极市场的成功原因,首先是低价位的版画交易,使得赵无极在市场中出现频率特别高,能有效提升美誉度,形成“亲民价”形象;其二是高价位油画,不断刷新拍卖纪录,形成眼球效应,塑造“大师”形象;其三是艺术品回流,在2010年之前,主要是台湾、香港地区的华人收藏支撑了赵无极市场,更早则是海外华人收藏的力捧。而现在的最后一棒,就是等待内地藏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