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名片
張立辰,号渔人、荷衣渔童,别署渔人草庐、紫苑主人。1939年10月出生,江苏沛县人。1954-60年徐州三中读书并得李雪鸿美术启蒙。1960-1965年就读浙江美术学院、从学于潘天寿、吴茀之、陆维钊、诸乐三、陆抑非等名师。毕业分配至人民美术出版社就职,1977年调中央美术学院执教至今。历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花鸟画工作室主任,中国画系主任;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东方美术交流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美协顾问,中央电视台书画院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科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画学会学术副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理事会顾问;全国美展中国画评审委员,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顾问,杭州中国画双年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全国青年美展评审委员,造型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学术委员、评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
张立辰教授从事中国画教学近40年,学生遍五洲,近年来为配合博士生的教学,并针对中国画发展现状,举办了“中国画大写意高研班”"教育部张立辰博士课程班",补充了学历教育之不足。为中国画更健康地发展继续工作在教学第一线。
展览开幕式主持人 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院长 唐勇力致词
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国教育事业要兴旺发达,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让真正懂得教育的人来办教育。
张立辰先生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和中国画学院学科委员会主任。张先生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在中国画教育和学科建设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四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张先生以宏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心系中国画教育事业,身体力行,诲人不倦。
“志道据德,笔墨探赜;法灯续焰,斯脉不坠”。张立辰先生秉承传统,笔墨创新,以其大写意花鸟画的高度成就饮誉海内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立辰先生以其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孜孜不倦的教育精神深得广大青年学子的仰慕和崇敬。
今年适值张立辰先生从教四十周年,我院于9月29日至10月16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笔墨传承——张立辰教学四十年”展览,以此为契机,让我们再次体悟张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感受和学习张先生的治学精神。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潘公凯在开幕式讲话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老师们、同学们:
这个展览是对张立辰先生四十年的中国画创作、教学和研究一个总结和回顾。四十年来,张立辰先生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心和极大的热情,以传承和宏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从事中国画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国画人才。
这个展览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有其特殊的意义,它可以折射出上个世纪以至新时期以来中国画创作和教育的发展状况。中国画发展到二十世纪,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期,这个转折点是从批判和改造中国画传统开始的。这个转折影响了此后一百多年中国画的发展,由此中国画形成了两条线索,即融合主义和传统主义。这两条线索在二十世纪出现了很多大家,张立辰就是后一条线即“传统出新”的路子上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画家。
在上个世纪的一百年中,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对传统批判得太过了,导致了传统的断裂。新时期以来,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获得了一个很好的环境,传统融合和传统创新的思路都获得了大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中,张立辰既意识到了二十世纪中国画转型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同时也认识到传承中国画传统精神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四十年来就一直致力于这两方面的工作,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的,每时每刻都在为此而努力工作,这个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视,中国的传统绘画也迎来了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张立辰先生教学四十年师生作品展为水墨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案例,这个案例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思考中国画的传统,也会促进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中国绘画如何和当下的社会现实相结合,和世界当代审美意识和审美观相契合。
在此,我感谢张先生长期以来为中国水墨画发展做出的努力,也感谢张先生的学生们的努力学习,并感谢为这个展览做出的贡献所有朋友们。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在开幕式上讲话
各位领导、美术界的朋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艺术教育之职责在艺术和教育的不同方向上寻求合理的平衡。艺术的智性生发为独立性价值的创造,追求人性情感与自然交流的畅达,它以人与人之间的回应和矛盾表现为喜、怒、哀、乐式的形态,并得以记录和延续人类精神世界的表情;而教育的理性按照知识体系的层次客观地予以剖析,系统化地由浅入深地进入规律性结构中去,网格化的结点梳理出纵向和横向的发展态势,教育传授的个体常常以自身的经验和理论推导出未来的发展可能。艺术教育和其他类别教育体系之间既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十分独特的差别,或可称之为艺术教育特色。
大学作为教育的载体,他的内涵建设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批批莘莘学子走进大学的校门,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接受教育和开启心智的任务。
张立辰先生身兼教育和艺术教育的使命四十年,立德树人。张立辰先生艺术教育的血脉里融入中国美术教育国家级南北两座高等学府的教育思想,它也是中国近现代以来艺术教育和学术研究的缩影。张先生在浙江美术学院读书时期接受了潘天寿艺术教育思想,注重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学习;又在中央美术学院从事教育时完整地体会了齐白石、徐悲鸿、蒋兆和、李可染艺术为人民的学术理念,不断拓展笔墨表现的社会需求,创新中国画题材和内容。传统的文人品格和时代精神的创造必须同时予以重视,并努力给予实践和探索。艺术家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人生经历所面对不同的个人需求理应采取的平衡方式,突破需要储存力量和完善手段,平衡需要看准方向和取舍有度。传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积蓄能量,提升全面素质的判断力,进而了解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先进文化的艺术标准,其关键还在于立定所在,立定而能远大目标;创新探索的自我实现是个人内驱动力与时代外在动力的必然,其技巧在于适时地选择可以精进的爆发点,平衡的意义至为关键。
2000年中国美术学院率先启动“理论和实践复合型”博士学位的招生工作,立足于中国画传统高点专业的发展和学科内涵建设的需求,全面梳理中国画教学核心价值的学术理想,并由此推动了一级艺术学科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成为艺术门类的进程。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聘请张立辰先生担当花鸟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着力树立中国画学术研究高端地位,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为铺垫,以中国大学美术教育中国画人才培养历史最悠久的成功经验为参照,力图突破南北两所美术高等美术院校学术之间的壁垒,为中国美术界培养高端研究和创作型人才寻求突破和平衡之路。
张立辰先生不断加强北京和杭州两地的学术交流,不仅将两校的研究生进行互访学习,并在两所学校之间开办讲座,尤其是2012年,张立辰先生还组织了百人的南下访学团,聘请了中国美术学院近二十多位教授演讲,这应该算是中国美术教育史上的创举,这种破除门户之见的宏大理想,这种敬业育人的传授之道,这种学术的交流不回避矛盾和问题的学术公心,他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必将被历史所认可。
十分感谢张立辰先生一直以来对中国美术学院教育的精心呵护和帮助!我谨代表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代表张立辰老师母校的师生们,祝张立辰先生四十年教育回顾展取得圆满成功!
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冯远 在开幕式讲话
各位来宾、各们专家、老师们,同学们:
张立辰先生四十年教学是中国画教育史上一段值得回味的佳话。四十年来张立辰先生大力宏扬中国传统文化,潜心中国画创作,培养学子,不辞辛苦,在中国画创作、教育和研究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央文史馆,代表袁行霈馆长对个展览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对张立辰先生在中国画创作、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的敬意!
中国美术家协会 秘书长 刘健 在开幕式讲话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们同学和远道而来的美术界同仁们:
张立辰先生是饮誉国内外的著名画家,他在中国画创作和教育方面做出的成就也为社会所共知。张立辰先生以“笔墨传承”作为他此次展览的主题,与他在教学和创作中一直以传承中国画的笔墨精神、艺术精神为使命密切相关。张立辰先生的大写意画花鸟画创作,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在保留中国传统写意画诸多优长的前题下,如何来突显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精神风骨,如何来建构中国画艺术教学的新体系。今天,张立辰先生用自己画学主张、国画作品、教学文献和学生作品为我们做了鲜活的、极有说服力的说明。
值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对张立辰先生的展览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感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文史馆主办这次展览,也感谢张立辰先生在中国画创作和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
学生代表贺文龙在开幕式上的感言
尊敬的张立辰先生、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们同门:
上午好!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全体张立辰先生的弟子以无比激动的心情迎来了张立辰先生教学四十周年师生作品展,作为张立辰先生的学生,我们很幸运,因为此次展览展出了张先生创作的多件中国画力作和相关教学文献,这是我们拜观和学习先生作品,深入了解先生四十年教学历程,领会先生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绝好机会,也是我们同门弟子互相学习和交流的绝好机会。
中国人常讲“天地君亲师”,天地为万物之母,双亲给了我们生命,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给了我们艺术的生命,为我们开启了事业的大门,给了我们人生的福气和智慧。
一个人只有丰足的物质生活算不得真有福气,只有“福慧双修”,既修福气,还修智慧才能成为真正有福气的人。我觉得作为张先生的学生,我们是真正的有福气。张先生早年受教于潘天寿等大师名家,来北京后又请益于李苦禅、李可染、吴作人等名家,广学博取,兼融南北。四十年来,先生以宏扬和振兴民族文化为己任,投身中国画教育事业,邀请南北国画名师和众多理论家,培育桃李,不辞辛劳。张先生师法既极其崇高,发愿又极为深广。作为学生,我们接受的是大师之学、典范之学,也是广大之学,因此我们是真正有福气的学生。
笔墨传承,薪火相续。传统构筑了历史的经典,代代相传续接成连绵的文脉,在此,让我们感谢张立辰先生和诸位南北名师的教诲,并衷心地祝愿老师身体健康,艺术长青!
张立辰先生在开幕式上 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画界的同仁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感谢前面几位对我的过奖。我从1973年开始从事中国画教学到现在正好四十年,可是我的教龄没有学龄长。齐白石先生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李可染先生说自己要做“白发学童”,我们要向这两位大师学习。我和在座的很多老朋友头发都已白了,我们都是白发学童啊!教学相长,四十年的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这里也感谢与我一起探讨中国文化、哲学和绘画的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不只是你们受益,我自己的收获提高也是很多的。
今天要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和我的老师们。我记得小时候,父母常说一句话,“人行好事莫问前程”,意思说好事不要当好事做,做完好事不要老是记在心里。父母培养我长大,老师们给我指明了艺术人生的道路。我的启蒙老师,徐州三中的李雪鸿先生,早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他引领我走进艺术的大门。后来我考入浙江美院,浙江美院是和中央美院并立的中国美术教育的重地,艺术传统深厚。在老先生们的教导下我真正明白什么是中国画,领会了中国画的内涵和精神,同时老先生给我们指出了今后如何走向中国画的真正高度和深度。大学毕业到了北京,许麟庐、李苦禅、李可染、吴作人、蒋兆和、叶浅予诸位先生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有的老先生还给我的画作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指导意见。叶浅予对我研究笔墨结构很支持,李苦禅、李可染先生给我讲了很多中国画的精深道理。在1998年我的展览会上,李可染先生还一张一张给我评点指导。我会永远铭记这么多老师和前辈们对我的支持和爱护。
最后还要感谢今天出席展览开幕式的嘉宾、领导和我的老朋友们,你们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我的展览,就是对我的最大的支持。也感谢几十年来中央美院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如果说浙江美院是我的第一母校,中央美术学院就是我第二个母校,所以要感谢这两个学校的老师和领导对我的关心和支持。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在这次展览的筹备和教学文献的整理出版过程中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感谢我的老伴和我的家人几十年来对我的艺术事业和教育事业一如既往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