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阅读之门,书香润泽童心

2013-04-29 00:44徐国权
课外语文·下 2013年2期

徐国权

【摘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的精神食粮。童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童年的阅读经验往往构成一个人生命的底色。尽早地进入阅读状态,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精神发育。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开始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笔者认为开启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之门可以分以下四步进行:认识书籍,激发欲望;推荐读物,明确方向;读法指导,体验阅读;重视评价,巩固效果。

【关键词】认识书籍;推荐读物;读法指导;重视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的量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课外阅读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其更大的价值或许是体现在学习兴趣、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和发展上,体现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上。

光靠12本语文书,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吗?绝对不能。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小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相当有限。聚沙成塔,滴水成海,书读多了,语文素养自然会提高,人本身的素养也自然会提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从对本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抽样问卷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仍处于一种盲从、低效、零乱、自流的状态。有的学生基本就是电视陪伴他成长的;有的学生家里藏书甚少,缺少阅读资源;有的学生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与充满神奇、幻想的影视作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很多学生被影视节目深深地吸引,没时间更无兴趣去读那些“白纸黑字”。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朱永新老师也曾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让孩子尽早地进入阅读状态,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精神发育。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开始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笔者从事低年级教学多年,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较深入的了解,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也做了一些策略性的研究、实践。

一、认识书籍,激发欲望

阅读,是通过视觉感知语言符号获取书面信息的行为,是从书面材料获取信息的一种心理过程。一年级的学生,之前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铺设好阶梯,引领学生认识书籍,走进书籍的殿堂,激发读书的欲望。

(一)“看”书

首先,我带着学生参观了学校的图书室。图书室里,各色各样的图书琳琅满目,有童话故事、幼儿故事、英语图书,还有各种精美的绘本等等。学生的小眼睛东看看西瞧瞧,拿起每一本书似乎都爱不释手。书本上鲜艳的颜色和生动的画面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有“大开眼界”的感觉。最后要离开的时候,许多学生依然恋恋不舍,不时地回头张望图书,仿佛已经和图书成为了好朋友。

(二)“听”书

在看的基础上,我给学生讲了一些易懂的名人读书故事、读书成才故事,让学生认识到书对我们学习的重要性,知道读书可以增长知识,丰富语言。继而一鼓作气,我又给学生讲了一些内容有趣的儿歌、童话、寓言故事等。从学生“哇哇”的赞叹声中,我感受到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此时让学生开始阅读应该是水到渠成了。

二、推荐读物,明确方向

书海茫茫,学生初涉其中,常常会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应当认真指导学生选择好课外读物,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一)绘本起步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的发育都不完全,再加上刚刚踏入校门,至于读什么、怎么读,一切都处于懵懂时期,在这一阶段训练课外阅读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此时我向他们推荐了绘本。

绘本就是图画书,它具有图文互补和图文相乘的特点,它是以手绘图画来讲故事的儿童读物。绘本以画为主,字少而画面丰富,有的甚至以没有文字的形式加以表现,以画传达故事情节,很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这种书籍的形式,是在人类更透彻地认识童年这种生命状态以后诞生出来的。国际上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与小学低年级孩子阅读的图书。绘本阅读应该是儿童阅读经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小学低年级学生更适宜阅读绘本,这是通向流畅、独立的文字阅读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与一般的阅读文本相比,绘本阅读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强调叙述性故事与视觉艺术的整合。在低年级开展多种形式的绘本阅读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童话引路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开始引导学生读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童话以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题材为内容,以接近儿童口吻的语言来叙述。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符合儿童的天性;童话的表现手法——拟人,符合儿童的思维。童话故事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对儿童来说,没有比童话故事更吸引人的了,孩子们从幼儿到小学阶段,接触的各种动画片、连环画、故事,大都是童话。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我鼓励他们课后多读童话,看完以后进行相互交流。每天放学回家还可以看半小时的动画片,让他们把最喜欢的故事写下来,展开比赛,看谁写得最好。小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东西总是特别感兴趣,慢慢地,教室里形成了一股看书、讲故事的热潮。这样一来,既增加了他们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三、读法指导,体验阅读

低年级学生是从兴趣的角度去读书的,至于怎么读和应该读懂些什么,他们并不清楚。教师应在方法上多给予具体的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主要是精读法,可分以下四步进行。

1.粗读,初步感知读物内容。低年级学生因识字量较少,在阅读时常常需要借助拼音。初读时,往往读得不连贯。而且,由于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读上,所以往往缺乏对读物内容的思考和理解。

2.细读,理解读物主要内容。这一环节是对读物内容的深入理解,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在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抓住读物的主要内容。

3.诵读,积累读物优美语言。在对读物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找出写得好的词、句、段,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使文章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4.反思,摘记读物优美词句。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大声朗读,没有思考的习惯,也不知道思考什么,所以,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要问问自己:增长了哪些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还可以做一些摘录型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阅读成果的文字记录,既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又有利于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提出精读的要求,有利于他们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但是,随着学生识字量的扩大、阅读量的增加和学习的需要,教师可以逐步教给他们略读和浏览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初步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四、重视评价,巩固效果

阅读评价以自我评价为主。但是仅仅自我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不全面的。因为我们评价的目的是要确实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发展的。所以,评价的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多角度的。

(一)自我评价

一次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一次自我鼓励、自我协调、自我剖析、自我反思的过程。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进行自我评估、反思。

(二)小组互评

学生对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一个自我评价以后,在小组里交流,由小组成员共同进行相互评价,对各自的阅读情况给出星级。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能比较科学地评价阅读情况,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三)家长参评

初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当学生每天完成阅读任务后,要求家长帮助计算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根据阅读时间评估阅读量,并记录下来。

(四)教师评说

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和阅读评价情况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在了解后及时地给予反馈评价。但是教师的评价不是机械地打分。教师可以通过书面的、口头的、集体的、个人的、精神的、物质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评价,在课堂上、在课外、在学习中、在生活中……当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闪现出阅读带给他的智慧以后,教师一定要及时地给予评价,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时时关注着他们的阅读。

阅读,在人的一生中,有着非凡的意义。作家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一书中就曾指出: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相,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阅读是生命的光合作用,因为阅读,生命才春意盎然;阅读是幸福的发源地,做一个读书人,就是做一个幸福的人。

“开启阅读之门,书香润泽童心”。从新入学的第一堂语文课开始,激发起学生心灵深处最淳朴的阅读兴趣,把学生领进课外阅读的天地,教给学生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扎根课内,拓展课外,让学生“阅读浅湿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让学生“会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力求使《格林童话》成为他们心中美丽的梦幻;《上下五千年》化作他们走进历史文化的阶梯;《十万个为什么》变成他们攀登科学高峰的基石……为学生的心灵涂上最初的底色。

“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都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势所趋,让我们都来重视课外阅读吧。

(责任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