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升
“管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词汇,只管不理不行,只理不管也不行,要既管又理。这一观点有很多人认同,但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管理从宏观上脉胳较为清晰,在倡导向管理要效益。但从微细之处、从基层基础工作做起时,则显得有些不易。
参观过常州同和纺机有限公司后发现,除了宏观和现场的管理以外,即使在他们的车间现场,也有不少的细微管理之处,如机械加工车间里,人、机、物流的整齐划一,半制品的摆放更是有条不紊,磕、碰等“七害”现象皆已除之。正是这样的细致入微才产生了“四位一体”的主导产品,形成了“全国驰名”的优势。还有一点值得学习,企业每台机床在使用润滑剂的环流中,加上了一道白色非织造过滤布,循环的润滑剂经过这次初步过滤,再流入循环槽中,继续使用,可以减少杂质以降低机械部分的磨损。事情说起来不大,但蕴含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当前,在不少企业的机械加工现场里并不缺少精密加工机械,如若能运用这些细微处理的小措施,企业将受益颇多。
在机械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中,如何实现尽快从数量型、粗放型模式转向质量、效益型,使我们的企业升级、产品升级。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尽快把产品质量、产品技术水平搞上去。而这可不是一句空话、一个口号,要真抓实干才能见效。提高质量,企业要从工艺入手,把工艺作为提高产品质量的突破口,这是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
工艺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它又是一个整体,涵盖了提高工艺水平、严格工艺纪律,加强工艺管理。提高工艺水平,要求编制工艺的人员要有综合分析能力,制定工艺切合实际、切实可行,形成规矩,大家共同遵守。这里体现了编制工艺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其次就是严格工艺纪律,合理的制度,大家都把它作为规矩共同遵守,而且严格成纪律。当然,编制的工艺可能有缺陷,需要修改完善,完善的工艺同样是纪律;最后一点是加强工艺管理,又落实到管理上来了,这个管理既有专业的,又有群众参与的,从而形成一套规矩,从根本上成为保证质量的措施。
实施整个管理过程中,既有原则性的管理,又有微细之处的具体落实。比如:车削、磨削工艺的切削量、切削速度,它有严格的第一次进刀量、第二次进刀量,而有些操作人为了赶工、超额完成任务,就可能加大切削量、磨削量,工序减少了,零件加工也完成了,可是因为车削、磨削过快、过量、温度过高,而使零件内部受损。在加工各种轴承壳的沟槽和钢领表面的车削、磨削量时,这种现象较多,致使内在质量受损,生产不出精细产品。这些都是缺乏精细管理的表现。
而今,我国提出要实施科学发展观,要尊重科学,实施科学管理,都要具体落实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管理是一门科学、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管理有宏观和微观之分,管理工作又贵在坚持。愿在我国的纺织机械器材生产企业里都能全面实施,尽快实现转型升级,为行业发展,民族振兴做出些具体贡献。
微视线
【厉以宁:企业文化的重点是培育认同感】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有大智慧,“小富靠勤奋,中富靠机遇,大富靠智慧”,现在的中国企业需要做的是培育凝聚力。企业文化的重点是培育职工的认同感,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要点。
短评:企业有了凝聚力就能同甘共苦,同甘靠制度,在企业发展、盈利的时候要凭制度运行;共苦需要靠认同,大家抱成一团,才能在企业有困难的时候闯出去,这是一种精神力量。如何将这两个概念最有效地整合是企业文化建设所需要的方向。
【王潮歌:我是一个另类企业家】我是一个另类企业家,特另类,我的思维方式和我对企业的认识都跟大家不太一样。我敢向大家保证,开始时,我没有想到以赚钱为第一目的;我融资的时候也不是想做一个商业模式,使我变得发达、更有钱。我确确实实认为,赚钱那件事为小。
短评:做人也好,做企业也罢,难免会遇到求之不得的苦恼,与其深陷这种苦恼为难自己,倒不如简单些、单纯些,专心做好手上的工作,待水到渠成之时自然会收到更多让人欣喜的附加值。
【任正非:我可以做鸵鸟,华为不能】“中国最神秘的企业家”任正非几乎从不与媒体打交道。而这些也在变化,“公司要把我个人的心理障碍和公司的宣传分开,华为是向上蓬勃发展的公司,需要必要的宣传。在舆论面前,公司长期的做法就像一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我可以做鸵鸟,但公司不能。”
短评:在宣传这道选择题中,任正非高调了企业,低调了自己。相对于那些将自己包装得“金玉其外”忙于赶场走穴抛头露面,而其企业管理“败絮其中”的领导者来说,他的选择是明智的。“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绝对是值得推崇的处世之道。
【俞敏洪:后悔把新东方做这么大】创业时的野心太大,现在留给我的是难以承受之重。当发现自己制定了一个难以承受的目标后,煎熬和痛苦便呼啸而至。但我要为员工负责,为股东负责,为自己负责。新东方是一条不归路,让我不得不走下去。
短评:俞敏洪的感受再次印证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不过在其位则谋其政,做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就是一个企业家应有的担当。煎熬和痛苦给企业家们所带来的压力也会成为企业前进的动力。
【鲁冠球:基业长青的最大秘诀是量力而行】保持基业长青,最大的秘诀就是我在发展当中一直没有超越自己的能力。我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许多企业家长期居于高位,多年后他会高度膨胀。就开始对这个企业失察,然后这个企业就会出问题。
短评:企业家一定要审视自我,审视自己有多少能力,自己在什么位置。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很好的自控能力,没有自控能力就容易在风生水起的状态中迷失自己,不能保持清醒,做出错误的决定。执着与固执,是有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