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本土电影的三大类型

2013-04-29 07:32严红兰陈丽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庐山江西文化

严红兰 陈丽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电影人依托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拍摄了一批取材于江西本土、反映江西本地人生活、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 “江西本土电影”。 从审美风格上分析,这些电影可以划分为政治主旋律型、道德主旋律型以及地方文化类这三大类型。这三类电影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潜力。

关键词:江西本土电影 政治主旋律电影 道德主旋律电影 地方文化类电影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电影人依托江西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自然资源,拍摄了一批取材于江西本土、反映江西人生活、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影片,我们可以称之为“江西本土电影”。

早在20世纪80年代,江西的电影剧本创作力量居全国之首,出现了一大批江西本土电影,如《庐山恋》《乡情》《赛虎》等优秀电影的剧本都取自于江西。另外,江西人自己也拍摄了很多优秀作品,如《乡思》《井冈山》《夫唱妻和》《毛泽东与斯诺》等。从1980年至2000年,由江西人编剧、执导、拍摄的电影有76部,其中获“百花奖”、“金鸡奖”、“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的有38部。

进入90年代以来,江西电影人继续努力,拍摄了一些知名的本土电影,如《会说话的风筝》《网络妈妈》(由江西知名电影导演周勇拍摄、制作)等小成本的本土电影,不仅广获业界好评,而且曾获得诸多大奖,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收入。在试水小成本电影取得成功后,一些本土企业也开始谋划大制作、主旋律影片。其中,九江长江影视制作公司便特别青睐这种主旋律、大制作影片。2006年,该公司投资2100多万元拍摄了电影《东京审判》,该电影上映后,不仅被评为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而且还成为当年全国十大票房电影之一,风行国内外。

2000年至今,陆续有不少小成本的具有浓郁江西地方特色的本土电影在上映,如《背影》《山鼓声声》《万年飘香》《今天我出警》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南昌成功举办了第十八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该电影节上,作为东道主,江西选出了《社区故事》《命根》《踏界》《心灵的小河》这四部本土电影参加电影节,进一步引起了人们对江西本土电影的关注。在2012年,江西又拍摄了一部取景于江西南昌青云谱地区的电影《八大山人》,并于当年12月在全国各地上映。

到目前为止,江西已拍摄了一百多部本土电影,从审美风格上分析,这些电影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种是政治主旋律电影。这是一种主要以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为主题的电影,如《井冈山》《毛泽东与斯诺》《东京审判》等。这类电影,一方面植根于江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一方面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契合,类似于今天电影市场上的主旋律电影。其中比较成功的当属2006年上映的电影《东京审判》。这部电影取材于二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的历史事件。电影主要讲述了以中国法官梅汝璈为代表的中国人,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最终凭着自己杰出的智慧与口才,成功地说服了法庭上的审判人员,让东条英机等罪大恶极的日本战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该片以艺术的方式再现了整个审判过程,让人们既了解了历史,又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和感染,是一部较成功的主旋律影片。它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所采用的好莱坞主流大片的运作模式:一是以被政府和民众均认可并可大力张扬的思想观点——爱国主义为电影的主题;二是制作阵容较大,邀请了刘松仁、英达、朱孝天、林熙蕾等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加盟,可谓明星云集;三是借鉴了好莱坞式的叙述方式,整个故事戏剧冲突激烈,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正因为如此,《东京审判》无论是在口碑上,还是票房上都取得了成功,并获得了第12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与2007年第16届金鸡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与最佳导演奖提名,为提升江西本土电影的名气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这种类型的影片,将政治功利色彩浓厚的主题与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巧妙地结合,走的是一条商业与政治相互合作的模式,既赢得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欢迎,又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是一种典型的主流大片。在这种类型电影的制作方面,江西人应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为众所周知,江西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传统,即红色文化资源,这就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题材。除此之外,江西还有比其他地区更多的革命遗址或胜地,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源也非常丰富,这又能为政治主旋律电影提供更多的场景材料和人文资料。所以,如果我们江西人能够恰当地利用这些资源和优势,在资金到位的前提下,拍摄、制作这类政治主旋律电影应该是不在话下的。我们期待江西电影人能够继《东京审判》之后,再接再厉,拍摄出更多类似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主流大片,为带领江西本土电影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做出贡献。

二是道德主旋律电影。这类电影指的是那些以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好人好事为题材,以塑造道德模范人物为目的的电影。道德是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的课题。时至今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全面确立,人们的道德观念正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的濡染下,社会上个人至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盛行,极大地冲击着传统道德观念。在这种背景下,江西拍摄了《今天我出警》《网络妈妈》《社区故事》《心灵的小河》等道德主旋律电影,这些影片以社会道德伦理为题材,倡导奉献、无私精神,有力地反拨了中国当前现实生活中的极端个人主义,唯利是图,只谈享乐、不讲奉献等不良社会风气,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范例。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网络妈妈》。该片是一部根据“中国互联网十大新闻人物——网络妈妈”、“全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三八红旗手”刘焕荣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亲情励志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刘学萍(片中名)在一次植树活动中被山火烧伤之后,没有绝望,没有沉沦,而是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实现了自强自立。在参加工作后,她利用自己的智慧与爱心拯救了一个个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问题少年,成功地帮助他们戒除了网瘾,重新回归家庭和校园。这部电影通过质朴、流畅的电影艺术语言,为观众塑造了一位身残志坚、胸怀大爱的女性形象,是一部既有励志色彩,又有思想道德教育意义的优秀电影。由于该片关注社会问题,倡导无私奉献精神,所以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交口称赞,在社会各界引发热议,也获得广泛共鸣,并在当时掀起一股拯救网瘾少年的风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票房接近2000万元)。

《网络妈妈》的成功,实际上为江西本土电影开创了一条以社会热点为题材、走大众化路线的小成本平民电影发展模式。它启示着江西电影人:只要我们关注社会现实、运作得当,小成本平民电影也可能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这对于资金和技术方面皆有限的江西本土电影发展来说,确实是一条稳妥务实之路。

三是反映江西本土风俗、民情等地方文化类电影。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电影人为传播江西文化、宣传江西物产,陆续拍摄、制作了不少反映江西地方物产、自然风景、人文历史等本土文化类电影,如《庐山恋》《山鼓声声》《万年飘香》《八大山人》等。

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拍摄于1980年的《庐山恋》。该片由著名江西籍编剧毕必成主编,由上海电影制片厂黄祖谟导演,主演为20世纪80年代知名演员张瑜、郭凯敏。其主要剧情为:“文革”后期,侨居美国的女青年周筠回国,在庐山游览时,与在山上潜心攻读的男青年耿桦相遇,彼此产生爱慕之情。耿桦因和周筠的频繁接触而受到传讯。几年后,周筠再次来庐山旧地重游,对耿桦倍加怀念。已是清华大学研究生的耿桦,来庐山听学术报告,与周筠重逢,两人欣喜若狂,约定结婚。耿桦征求父亲耿烽的意见,耿烽认出周筠的父亲是昔日黄埔军校同学,经过一番波折,怀着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两位老相识在庐山相会,冤家变亲家,有情人终成眷属。该片巧妙地将庐山美丽的自然风光穿插于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中,把人情、风光和故事熔为一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使影片洋溢着浓郁的感情色彩和江西地方色彩,是一部成功的带有江西地方色彩的爱情文艺片。通过这部电影,庐山的一些知名景点,如花径、仙人洞、含鄱口、芦林湖、白鹿洞书院、望江亭等得到全方位的展示,大大提升了庐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为此,庐山风景区专门兴建了一座小型影院,每天从早到晚放映这部影片。“游庐山,看《庐山恋》”,成为庐山多年来一个固定的旅游项目,为提高庐山、乃至整个江西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庐山恋》的成功,为江西本土电影开创了一种以爱情文艺片传播江西地方文化、风土人情的电影制作模式。自2000年以来,江西电影人以《庐山恋》为范例,先后拍摄、制作了《山鼓声声》《万年飘香》《八大山人》等本土文化类影片。例如,2011年上映的《山鼓声声》就是其中的代表。该片由江西作家史俊、方平担任编剧,由武宁县委县人民政府、江西南国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联合录制。影片以武宁打鼓歌为线索,主要讲述了“文革”期间,江西武宁人阮班村、阮国荣、袁玲与中央音乐学院教师楚韵等为保护武宁打鼓歌而发生的曲折动人的传奇爱情故事,是全国首部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电影故事片。

虽然该片与制作精良、轰动一时的《庐山恋》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毕竟也起到了宣传江西地方文化的作用。对于这类电影来说,处理好地方文化与电影的艺术性之间的关系是关键。如果地方文化不能很好地融入故事情节中,就有生搬硬套之嫌,作品的艺术性就会大打折扣。以《山鼓声声》为例,该片对男女主人公因武宁山歌而相恋、生离死别的过程就显得不够详细、自然,使整个爱情故事的艺术性大打折扣。另外一部江西本土电影《万年飘香》也有同样的问题,片中关于万年贡米的介绍性台词太过专业化,艺术气息不足。大段的广告词般的台词和影片故事情节结合得不自然,显得有些突兀。

由此可见,要想制作出成功的江西地方本土文化类电影,必须在弘扬江西地方文化的同时,兼顾艺术性。让江西地方文化如盐般溶于电影这杯水中,才可能拍摄、制作出优秀的江西本土文化电影,为江西电影和江西本土文化的传播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江西主要出现了政治主旋律型、道德主旋律型、地方文化类这三类本土电影。由于受电影拍摄、制作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的限制,再加上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江西本土电影的类型还显得比较稀少,不够丰富。这与当今多姿多彩的国内外电影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期待江西电影人能革新电影观念,适应电影市场,集合政府、民间、商界等各界力量拍摄、制作出更多、更优秀的江西本土电影,为江西电影业的再次辉煌,同时也为江西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文化的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西省文化厅2012年立项课题:文艺美学视野下的江西本土电影研究

作 者:严红兰,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文艺学在读博士,从事文艺学、影视美学的教学与研究;陈丽,硕士,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从事文艺学、影视美学的教学与研究。

编 辑:杜碧媛 E?鄄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庐山江西文化
江西银行
6.江西卷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庐山 牯岭!Cooling!
做一次庐山客
我爱江西奶奶
谁远谁近?
毛泽东登庐山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