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激情·想象

2013-04-29 05:53孙小光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海子诗学

摘 要:诗歌去了,诗学来了,关于海子的诗学刚刚开始。走进《亚洲铜》,走进海子的领地,捡起沙滩上的白鞋子。诗中诗人将死亡充斥,并赋予其苍凉气息。诗人背负着历史的沉重,挽起了“爱”与“恨”的情缘,用情感的复沓撞击历史的时钟,激起读者无限的感伤与遐想。对《亚洲铜》的诗学解读,打开了解读海子诗歌的大门。解读海子刚刚开始,让我们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吧!

关键词:《亚洲铜》 海子 诗学

看顾城,看到的是一个任性的大男孩;看海子,看到的是一个乖乖的大男孩。看海子的传记,万般的无奈;看海子的诗歌,莫名的悲凉;看海子的坟茔,莫名的伤感。2009年3月26日,海子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日。海子的家乡怀宁、北大的未名湖、复旦的光华楼学生广场……人们没有忘记海子,无数青年自发涌向那个诗歌烈士的坟地去祭拜,去重温诗歌的盛世,去承继诗歌的灵魂。海子,这位从安徽怀宁农村走出来的诗歌朝圣者,用他短暂的生命流星般划过诗歌的天空。他那凄楚动人的诗歌,撼人心魄,恰如高贵的精灵在黑暗中舞蹈,“海子用他的天才的诗歌创作重新为我们这个时代找回了诗”①。诗人从乡土中走来,在现代性中消散;诗人走了,却在沙滩上留下屈原的白鞋子。诗歌去了,诗学来了,关于海子的诗学刚刚开始。让我们就从《亚洲铜》开始吧。

“亚洲铜,亚洲铜/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诗人超强的想像力,令这个想像力匮乏的时代震惊;打破常规的诗行,给阅读带来了无数的障碍。但如若接受者阅读诗歌前回望一下自己的童年、少年,带着无限的遐想去思考、去体味,就可以体会那位把企鹅比作上帝游泳裤的诗人是如何营造自己诗歌的。《亚洲铜》篇目乍一看有点怪,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内蕴的物象有很多很多,而且很多都比亚洲铜更具有代表性,为什么选用它作为诗歌的核心意象呢?艺术既然是对真实物象的想像性加工,那么这个核心意象的真实物象又是什么呢?一个二十岁的诗人的想像力是从哪里来的呢?

带着诸多的疑问,我们走进海子的领地。“亚洲铜”,那是黄土地的颜色和质地,那是华夏文明的策源,那是古老文化的记忆,那里有诗人难以割舍的生命幻想。诗人生活的怀宁县紧邻亚洲铜都铜陵,铜是海子世界里代表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美好记忆。首先,“铜”乃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符号和象征,遥远的夏商造就了青铜的辉煌。璀璨的华夏文明始于青铜,近年来,二里头文化(公元前1900年—前1600年)遗址中青铜礼器的发现,印证了中华文化的更早的开始。秦汉以后,青铜器物文明渐进尾声。铜器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阶段,但诗人并不想追求世界文化的梦想,他说的是亚洲的梦,黄土地上的梦。其次,“亚洲铜”象征着实际存在的黄土地,这也是诗人海子的注解。这片黄土地给了诗人无限的灵感和记忆。诗人西川曾说:“海子曾对我说,他在怀宁生活了十五年,关于怀宁的诗他也可以写十五年。怀宁对他来说很重要,他的灵感来自于他对这片土地的记忆和热爱。”再次,“铜”的颜色和那滚滚麦浪的颜色是一样的,“铜”也是传统农业文明的隐喻,只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此外,“亚洲铜”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具体物象,它负载着更多更深的文化内涵,也就是精神文化层面的黄土地的象征,许多学者从这个角度读出了“诗无达诂”的美妙。

在这片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人们繁衍生息,缔造了辉煌的文明,延伸出无数美好的记忆,但那是融进了苦难的色彩。“亚洲铜”有黄土地的内涵,自然而然地就会涉及到古老文化的反思。在那个文化寻根的年代,诗人以灵性的视角介入到文化的体认中。解读文化的体认,结果自然会如斯芬克斯一样无解。难道诗人真的是要从乡土走向无解的未来吗?如果这样,存在又为了什么,受难吗?每次进入海子的诗歌,都会产生莫名的忧伤。诗人在文化追寻中,融入了自己对于苦难的体认,对于古老传统的体认,对于黄土地上每一个人的关注。任何伟大的诗歌都是装着别人的情感的,海子也不例外。诗是个人的创造,它是心灵与美的园地,它在苦难的底色上,融进了自己与民族生命的回味。

“亚洲铜”既然回响着千年的文明,怎么会到处藏着死亡的身影,会成为“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呢?是鲁迅“吃人”哲学的延续,还是厚重历史的巨大沧桑感,还是生与死的厚重的思考?如若是前者,舔食前人的尸骨又有什么意义呢?想那想像力超然的、个性卓越的北大才子不会如此。诗人并不需要赋予他的诗歌任何的哲学内涵,“文学家也许是写自己的经历,像杜甫与w-ordsworth,也许是写一种天外飞来的幻想,像那些乌托邦的梦想者,但是无论他们写什么,他们是给人生一种写照与解释。他们写的也许是极平常的事情,而这平凡事实中提到一些人生的意义,这便是他们的哲理,这便是他们给我们的知识”(老舍语)②。这里是海子的家乡,这里是他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也是埋葬祖辈们和即将埋葬自己的地方。走进怀宁,看到海子的墓碑。他实践了“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会死在这里”的诺言,他将根系追溯到了祖辈。海子的死亡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也是海子诗歌的最大价值。他用死亡完成了从土地中走出,又回到土地中的历程,他用死亡献祭了乡土田园,构筑起血色的诗歌堡垒。诗人怀揣着希望孤独寂寞地走了,留下了什么呢?看到怀宁海子的坟墓,我又一次落下了伤感的眼泪,这一次不为海子,为自己,为苦难的芸芸众生。诗人无法背负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西川曾说:“他(海子)对这片土地的描述,也可以看做是对中国农村农业文明的描述。找到一种表述农业文明的方式其实很难,但是海子却有非常独到的描写和表达。海子曾对我说,你们城里人想象农村总是麦浪滚滚,实际上要真正感受农村,必须在麦子割了以后,满地的麦茬,那个时候你站在地上,天快黑的时候,你会觉得大地是一片荒凉。”③黄土地的质地是坚硬的,铜一般。黄土地的历史是厚重的,重到压的人喘不过气来。田地里的农民世世代代在生与死的轮回里,奏起苍凉的悲歌。感天悯人的诗人,怀着对土地的无限的爱和回忆,陷入了反思。

“亚洲铜,亚洲铜/爱怀疑和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如此厚重的历史,如此古老的农业文明,却即将要成为坟场,难道诗人要唱出乡土世界的最后悲歌?厚重的历史,黄色的光晕,难道就要结束了吗?拿什么拯救你呢,我的爱人?自古以来,诗人喜欢用“鸟”来凝望黑暗,因为它可以啄食山那边的世界;鸟儿是飞翔与超越的象征,带着批判与怀疑的种子到处撒播,向往更远处更高处的生活。诗人也喜欢用“水”洗掉岁月的尘轮,洗掉沧桑的过去;水集温柔和力量于一身,流水飞溅的美感引发无数文人骚客无限的遐想,海水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崇高而又恐怖。可这一切与农村有什么关系?鸟儿属于诗人,海水属于异域,“亚洲铜”只有“青草”,它只有青草更青处的甜美,它的肩膀背负着枷锁。难怪连好友西川也纳闷诗人灵感与记忆的来源。来自乡村土地的记忆,是爱与恨的充盈,是古老文明孕育的沧桑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青草”是生命力的象征,也是乡土回忆的结晶。生命的沧桑挽起了“爱”与“恨”的情缘。“野花”是乡间默默绽开的精灵,它是古老生命的精华,它有什么秘密吗?诗人用情感的复沓撞击历史的时钟,激起读者无限的感伤与遐想。诗人用生命去呵护它,但能守住吗?巨大的历史问号迫使诗人继续思考,继续运思。

踯躅不前的诗人在沙滩上发现了白色鸽子,那是屈原的化身。在海子看来,“屈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被放逐的先知,被误解的诗人原型。”④诗人厌恶清高孤傲的文人气质,他需要的是土地和麦田的气息,所以他走向了民间,在青草更青处寻找文化的救赎,但如何救赎?他发现了屈原留下的白鞋子,作者在回想中完成了文化的体认,怀揣着屈原的情怀,穿越时间的河流,凝望这个苦难的民族。尽管他的心中充满了恨,正如他的父亲听说他要去办报纸,大骂之后,诗人发出的孱弱而顺从的声音:继续做教师。但诗人永远爱着这个生他养他的世界,他要一生为之呐喊。诗歌创作的开始,诗人就有了趋死的崇高。1989年3月26日,怀揣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的遗书,海子走向了又一个轮回。事业刚刚起步,爱情刚刚开始。春天,百花盛开,充满希望与憧憬的日子,给诗人却留下了明天的幻想。“明天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每次读到这句诗,我的内心都会无比的酸楚,也会留下莫名的眼泪。可爱的青年将所有的祝福送给了尘世的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们,自己却走向了渺茫的大海。对于我这个进行心里咨询的文学研究者来说,自杀,这一此举略显悲壮。死亡对于生命来说毕竟是一个过程,生命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并不重要,数字时代的衡量尺度与他们无关。

古代军队出征,两军交锋,击鼓而振奋士气,诗人为什么要击鼓?诗人在击鼓之后又要做什么?诗作的同一年,海子家乡附近的月山镇探明有铜矿并被开掘为铜矿山,“月”与“铜”自然就有了联系,诗人开启超凡的想象力,激情地歌颂在黑暗中跳舞的精灵。月亮属于黑夜,黑夜与月亮共生。渴望飞翔的诗人,渴望穿越。月亮的光尽管微弱,但毕竟是黎明前的曙光,诗人揭示了黑暗,隐喻了生活中的诸多方面。“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诗歌由此变得愈发朦胧。诗人受着朦胧诗的影响,“月”和“铜”的构成是现实事实的超凡想象,在这个想象中融进诗人的伟大辩证法。这个辩证法是黑暗与光明的辩证法,是生与死的辩证法,是古代与现代的辩证法。留给后人无限解说的可能……

《亚洲铜》开篇如此辉煌、如此震撼,诗人居然将死亡充斥,赋予其苍凉气息。年仅二十岁的生命却画出如此沉重的音符,艰难困苦缔造人文底色,诗人背负着历史的沉重,折射出祖辈劳作的底层人民苦难而沉重的生活。意象的陌生化效果造成了诗歌的艺术性和蕴藉性,“亚洲铜”本身就已经充满了多解性和歧异性。对于《亚洲铜》一诗艺术性的解读,让我们去打开现代诗歌的神秘大门,领略现代诗歌的无穷魅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诗歌离人们的视野渐行渐远,海子用死,“终结了一个时代的迷茫与纯洁,也开启了另一个时代的喧哗与骚动。”⑤从乡土中走来的海子在都市的现代性中变得虚无,他的死铸就了一个诗歌的神话,诗人骆一禾称其为“诗歌烈士”。我们打开烈士的诗歌文本,进行重新的解读,“解释的最终目的不在于解释本身,而在于帮助人们透过伟大的文本正确地看见世界”⑥,更好的人生。前面更美丽的风景等着我们,前面感人的情怀照耀着我们,让我们沿着这条伟大的诗歌道路继续走下去吧!

① 聂小雪:《海子诗歌意象浅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2期。

② 老舍:《文学概论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2页。

③ 徐栩:《“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纪念海子去世20周年》,《新安晚报》2009年第3期,第27页。

④ 崔勇:《海子〈亚洲铜〉作为文化反思的文本》,《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⑤ 大卫:《我们如何纪念海子》,《走向世界》2009年第15期。

⑥ 胡书庆:《大地情怀与形上诉求:对海子〈太阳〉七部书的阐释》,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作 者:孙小光,硕士研究生,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诗学和文化产业研究。

编 辑:郭子君 E?鄄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海子诗学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背诗学写话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诗学“三命题”浅议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解析海子之《死亡之诗(之采摘葵花)》
两种翻译诗学观的异与似
春天,十个海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