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苑行》寓意辨

2013-04-29 05:04袁琳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龙马寓意

袁琳

摘 要:古人咏物诗多寄托,且是与作者当时当地的境遇相关。杜甫的《沙苑行》当作于天宝十三载冬到天宝十五载六月间。关于这首《沙苑行》的立意,前人有“主实说”和“讽刺说”两种观点。对于前人的这两种观点,笔者认为多有“以意逆志”、“牵强附会”之嫌,未必使人信服。故而,本文通过对诗中有关“鱼”“龙”“马”三个意象之间文化渊源的论证,及对杜甫“咏马诗”总体风格特征的概括,认为杜甫《沙苑行》实乃抒怀之作。诗歌意在寄托作者之思,即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被朝廷征用,从而“鱼跃龙门”,为国效力的愿望。

关键词:《沙苑行》 寓意 “鱼龙化” 龙马

一、引言

古人咏物诗多寄托,且是与作者当时当地的境遇相关。后人在解读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意逆志”。天宝末年,杜甫曾作《沙苑行》:

君不见,左辅白沙如白水,缭以周墙百余里。龙媒昔是渥洼生,汗血今称献于此。苑中■牝三千匹,丰草青青寒不死。食之豪健西域无,每岁攻驹冠边鄙。王有虎臣司苑门,入门天厩皆云屯。■一骨独当御,春秋二时归至尊。内外马数将盈亿,伏枥在■空大存。逸群绝足信殊杰,倜傥权奇难具论。累累■阜藏奔突,往往坡陀纵超越。角壮翻同麋鹿游,浮深簸荡鼋鼍窟。泉出巨鱼长比人,丹砂作尾黄金鳞。岂知异物同精气,虽未成龙亦有神。

对于这首看似普通的咏马诗,后人却对其意旨产生了分歧。

二、《沙苑行》的前人诠释

前人对于这首诗的主旨大致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以仇兆鳌、杨伦为代表的主实说。仇兆鳌虽然在《杜诗详注》中也附录了卢元昌认为此事有寓意的观点,但在句段的训诂中还是多以实为主。特别对于异议较大的最后一段,他释为:“末段借鱼形马,与上龙媒相应。”①明显是认为原诗纪实,并无讽喻之情在内。杨伦在《杜诗镜铨》中写道:“后半亦似纪异之篇,他本必欲牵入禄山,殊觉无谓。”②这里杨伦认为杜甫可能只是记载一些神话轶事,而不是要讽刺安禄山。另外王嗣■在《杜臆》中写道:“此篇首言沙苑之宽阔,继言养马之繁盛,而苑中■阜可藏奔突,陂■可纵超越,此皆纪实事。至角壮以下,变幻神奇,不可方物矣。”③和杨伦的观点大致相似,也认为上下段应区别对待,上篇言实,下片记虚,但都没有寄寓讽刺之意。第二种是以卢元昌、浦起龙为代表的讽刺说。卢元昌在《杜诗阐》中认为“自禄山知总监事,选健马堪战者驱归范阳,得以助其叛势。篇中曰‘王有虎臣司苑门,以见不须禄山也。曰‘春秋二时归至尊,以见非禄山所得私畜也。篇末巨鱼,正指禄山。是时尾大已见,巨鱼虽不成龙,而砂尾金鳞,似有神彩,患猪龙之僭拟真龙也。”④所以他的结论是:“《沙苑行》讽朝廷不宜使禄山兼知苑总监事。”⑤即此诗的主旨在于讽谏朝廷所用非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认为:“《沙苑行》,危词也。禄山叛志已萌,明皇使总监事,私选健马,驱归范阳,是豢虎而傅之翼也。作者有忧之。”⑥这里浦起龙解释得更为明显,指出当时安禄山在任总监事时已经以权谋私为谋反做准备了,而杜甫深切地了解这些,故而深感忧患,却又不能上达天听,只能作诗讽喻。

三、《沙苑行》写作的时间和背景

为了探讨此诗的真实主旨意蕴,需要先了解此诗的写作时间和背景。据《杜诗详注》引卢元昌语,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三载,正值玄宗任命安禄山为苑总监知总事。且据《杜工部年谱》“天宝十三载甲午,公在长安”⑦。新旧《唐书》中都对这一年杜甫的行踪不载,据莫砺锋先生《杜甫评传》载:“这年冬天。杜甫因京师乏食,把家小送往奉先(今陕西蒲城),寄寓在县署公舍里,只身返回长安。”⑧冯至先生在《杜甫传》中也写道:“同时他的舅父崔顼任白水尉,白水是奉先的邻县,从此他就常常往来于长安奉先白水之间。”⑨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天宝十五载六月,潼关失守,杜甫才携家小向北逃难,直至羌村。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沙苑,在同州冯翊县南十二里,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其处宜六畜,置沙苑监。”⑩可以发现,沙苑即在奉先、白水附近,故而此诗可能作于天宝十三载冬到天宝十五载六月之间,这段时间杜甫的行踪与沙苑所在密切相关,作于此时自当无误。之所以会吟咏沙苑,与这个地方的位置和重要性有关。沙苑位于今陕西省大荔县南,其广跨大荔、至临渭,袤接渭河、断洛水,史称秦汉之时“五苑”之首。因此地水源充足,水草茂盛,自古就是养马胜地。隋则在沙苑置羊监,建天下有名的粮仓——永丰粮仓。唐时,乃沙苑之鼎盛时。建沙苑城,驻沙苑监,设监放牧。岑仲勉先生在《隋唐史》中提到“我国产马无多,尤其不产良马”{11}。这就导致了需要向外地尤其是盛产良马的西域求马。后世夺得西域地区,故而“隋、唐牧马,均在西北”,于是沙苑逐渐成为全国养马中心。

杜甫在天宝十三载到十五载间,于沙苑写作此诗意旨何在?前人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两种诠释,分“主实说”和“主寓说”两种。其实,这两种观点的分歧之由,还在于他们对诗歌的最后四句“泉出巨鱼长比人,丹砂作尾黄金鳞。岂知异物同精气,虽未成龙亦有神”的阐析不一。对于杜甫在诗的前部分大肆描写苑中的水草和苑内马匹之多之态之杰和最后一部分转而写到了“巨鱼”和“龙”殊为怪异,从而生发出认为此诗是记载怪谈奇说或是影射安禄山事的理解。

四、“鱼龙化”及龙马的文化渊源与《沙苑行》的寓意

其实,将鱼和龙以及马和龙联系起来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也非杜甫首创。在汉民族的民间信仰中,鱼与龙有着极为密切的现实关系。据吴效群在《历史角色的嬗变——“鱼龙化”考释》一文中论证,鱼是华夏民族最古老的司雨之神,它是渔猎经济时代的产物,如葛洪《西京杂记》载“昆明池刻玉石为鱼,每至雷雨,鱼尝鸣吼,■尾皆动。汉世祭之以祈雨,往往有验。”{12}而龙则是伴随着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而产生的司雨之神,《说文解字》中对龙的解释是:“龙,鳞鱼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13}其中“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正是和农业社会息息相关的雷电的影子;“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正是说明了雷电的出现和停息的季节起止。龙的出现自然代替了老的司雨之神——鱼。到了汉代,鱼龙混杂的图示变成了鱼龙幻化,著名的例子是在汉代极为流行的大型舞蹈——鱼龙蔓延。张衡在《西京赋》中就这一舞蹈还有“海鳞变而成龙,状蜿蜿以■■”{14}之句。由于龙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攀升,帝王开始将自己的形象和龙结合在一起,以维护正统皇权。自汉高祖刘邦起,统治者多自称“真龙天子”。龙的文化意义被改写,而鱼的地位一落千丈,鱼和龙之间的平衡地位被打破。自隋代建立,科举兴起,魏晋的门阀制度开始瓦解,普通民众也有进入统治机构的机会。这大大激发了人们特别是寒门知识分子的仕进之心,他们开始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从而获得高官厚禄。

与此社会思潮相适应,“鱼龙化”观念开始兴起, “鲤鱼跃龙门”成为此一时期剪纸、刺绣、年画中的常见题材。文人在创作中也多有反映,搜索《全唐诗》,诗句中提到“鱼”的有687处,“鱼龙”有97处,“鱼跃”有31处。这说明唐时在文人心中普遍存在着“鱼龙化”思想。当然,此一时期的“鱼龙化”有其具体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不同于早期人们的宗教信仰,也不是单纯的与皇权联系在一起。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艺术象征,代表新时代社会上追求飞黄腾达的士子之心和爱好祥瑞的市民情趣。

天宝十三载至天宝十五载时的杜甫,在“奉儒守官”思想的熏陶和祖辈光荣政治业绩的激励下,自然热衷仕进。当是时,杜甫已身在长安达近十年,自天宝五载入长安,次年杜甫参加了玄宗诏选天下贤才的考试,但这次应试之人全部落第,杜甫期望落空。在那以后,杜甫也试图通过其他手段进入仕途,如向达官显贵投诗或直接向朝廷献赋,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但事与愿违,直至此时,杜甫仍是一介布衣,未曾获得一官半职。相反,自从其父在天宝六载过世后(详见朱东润《杜甫叙论》),他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每况愈下,以至于“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状况。但是杜甫对于皇帝还是没有失望的,同时期所写的《上韦左相二十韵》《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都还是希望别人能够引荐自己。应该说,终其一生,杜甫都没有放弃过仕进的期望,正是“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不管这是对玄宗的奉承还是杜甫的真实想法,都证明其对仕进,即“鱼龙化”相当执著。如上文所说,沙苑是朝廷养马的重地,苑中所养之马将来是要进献给皇帝或是直接上战场为国尽忠的,杜甫在看到它们时,不可能不产生羡慕之情。并联想自己,至今老大无所成,像是“凡鱼”一般,未能为国尽忠。但他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绝不是杜甫的自吹自擂,他自信自己有这样的本事可以达到自己奉守的目标。故而虽然现今还不是皇帝苑中的良马,却也“同精气”,“虽未成龙亦有神”。所以杜甫在这里用这个比喻的目的还是重在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期望有朝一日被征用的心情。

在这里,杜甫之所以会用龙来比马,也是有原因的。龙与马的关系自古以来相当深厚。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就用龙来指代良马。《礼记·月令》载:“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仓龙。”{15}“鸾路”指有虞氏之车,“仓龙”则指青色的马。周穆王巡游天下,“驭八龙之骏”,指的也是八匹骏马。《沙苑行》诗中也提到“龙媒昔是渥洼生”,“龙媒”即是天马。(关于龙和马密切关系的缘由,可参证李艳茹《龙马考》一文。)所以,这里杜甫将未成大器的自己比作“鱼”,希望有朝一日腾达为“龙”,和这些骏马一般为国效力,是顺理成章的。

再回到本初,看看“主寓说”对于“龙”和“鱼”的解释。他们认为杜甫作为关心民生和有长远政治眼光的大诗人,在闻知朝廷起用安禄山为沙苑总监事,必有讽谏之作,期望朝廷警戒。另外他们在诗中也多有发现,如卢元昌所谓:“篇中曰‘王有虎臣司苑门,以见不须禄山也。曰‘春秋二时归至尊,以见非禄山所得私畜也。篇末巨鱼,正指禄山。是时尾大已见,巨鱼虽不成龙,而砂尾金鳞,似有神彩,患猪龙之僭拟真龙也。”{16}其实重点在于“龙”此字,认为是应了安禄山“猪龙”之说。据《安禄山事迹》载:“(玄宗)尝夜晏禄山,禄山醉卧,化为一黑猪而龙首,左右遽言之,玄宗曰:‘猪龙也,无能为者。”{17}此等虚妄之事,首先不论杜甫当时是否听闻到此传说,就是听到了,以杜甫之学识,引前人施鸿保《读杜诗说》,即是:“此必泉中实有怪鱼,诗故言之,非无端借以做喻;谓指禄山更非,公岂肯以禄山为龙,而称其有神耶?”{18}恰好回答了这个无稽之谈。

五、杜甫咏马诗的共同寄托

这样的寄托在杜诗尤其是咏马诗中还是很多的,杜甫诗中写马的作品很多,王嗣■说“老杜最善咏马”{19},陈贻■先生在《杜甫评传》中也明确提出“杜甫一生最爱咏马”{20},现存杜诗中咏马之作约为十三四首,并且首首不同,各有寄托,作为咏物诗的一种,寄托蕴藉自然平常,但他将之作为自身的写照而成就了一张人生履历图,就殊难可贵了。以《房兵曹胡马》为代表的表现“安史之乱”前的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整首诗写得矫健豪放,沉雄隽永。以《天育骠图歌》为代表的表现临近“安史之乱”初尝人事艰辛的杜甫,虽然诗中也对马做了细致的描述,充满力量、瘦硬遒劲,但是末尾的“如今岂无■■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已经看到了报国无门、献身无路的苦闷,但还是寄希望于朝廷的。以《瘦马行》为代表的表现“安史之乱”时饱经世事沧桑的杜甫,全诗分两段,首八句写瘦马憔悴的外形,次十二句写瘦马悲楚的内心。是杜甫“自伤贬官而作”{21},诗中“失主”、“远放”便是自影不得于君和贬官的,“日暮不收”便是自影日暮途穷的。杜甫的十三四首咏马诗都可归属到这三个时期,从这些咏马诗的分期和主题可以看到,杜甫的咏马诗主旨大致在咏物的同时寄予对自身境况的感慨,不管是前期激情澎湃的,还是中期欲说还休的,亦或是后期深沉忧愁的,都是对自我现时境遇的直接描写。以此类推,杜甫的这首《沙苑行》也不例外。

六、结语

综上所述,以今日看之,杜甫的这首《沙苑行》非必为讽喻之诗,杜甫对于安禄山的野心早有怀疑,在其他诗中有所提及。而且杜甫在讽谏皇帝的时候往往是明确直接的,如在《兵车行》和《丽人行》中,诗人明确提到了“武皇开边意未己”和“慎莫近前丞相嗔”,从儒家忠君护国爱民的角度出发寄托寓意。在此诗中,对于“虎臣”、“巨鱼”和“龙”以及写作背景造成的讽谏说,总结来就是“殊觉无谓”。但这并不是说杜甫这首诗就是没有寓意的纯咏物诗,他的寓意正在于通过对身处沙苑的马的描写,再次寄寓自己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所以不管是“主实说”还是“讽刺说”,都只是从一个角度去审查此诗而不尽完整的解读。■

①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1版,第229页。

② (清)杨伦:《杜诗镜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版,第92页。

③ (明)王嗣■:《杜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32页。

④ (清)卢元昌:《杜诗阐》,选自《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308册第352页。

⑤ (清)卢元昌:《杜诗阐》选自《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308册第352页。

⑥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本,第242页。

⑦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前附《杜工部年谱》,中华书局1979年第1版,第15页。

⑧ 莫砺锋:《杜甫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第92页。

⑨ 冯至:《杜甫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43页。

⑩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中华书局1983年第1版,第37页。

{11} 岑仲勉:《隋唐史》,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12页。

{12}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3页。

{13} (汉)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第1版,第245页。

{14} 萧统著, 陈宏天等译注:《照明文选》(第1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第2版,第92页。

{15} 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选自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456页。

{16} (清)卢元昌:《杜诗阐》,选自《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308册第352页。

{17} (唐)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引自http://baike.baidu.com/view/5049347.htm

{18} (清)施鸿保:《读杜诗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第29页。

{19} (明)王嗣■:《杜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37页。

{20} 陈贻■:《杜甫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第59页。

{21}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本,第253页。

猜你喜欢
龙马寓意
龙马春风、忠义千秋
美好寓意品芝麻
“龙马”巡游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丰硕壶”的工艺技巧和美好寓意
神的意味——也谈央珍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的寓意与主题
模仿老鹰的乌鸦
双生 龙马
室内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