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上的穆斯林”

2013-04-29 00:44孙亦平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善良忠诚

摘 要:《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之间的故事。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哈桑为了保护主人的荣誉,被几个地痞强暴,而阿米尔目睹了一切,却默然离开,之后,又逼走哈桑。为此阿米尔感到自责和痛苦……小说虽然着重描写的是阿米尔的救赎,但哈桑的虔诚、善良、顺从和忠诚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作者笔下的“灵魂上的穆斯林”。

关键词:虔诚 善良 顺从 忠诚

作为一名在阿富汗长大的作家,胡塞尼所受到的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胡塞尼虽然14岁时随家人辗转移民到美国,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他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具有更加广阔的文化视野,然而,伊斯兰教文化的“根”早已扎进了胡塞尼的心中。在《追风筝的人》中,伊斯兰教文化的印记就深深烙印在哈桑身上。

一、虔信真主

伊斯兰教最基本的教义就是要求人们信仰并服从真主安拉,从心灵深处信仰安拉的存在和伟大,同时要求在行为上要表现出服从安拉的意志,力行一定的宗教功修,把信仰和行为的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增强信仰、巩固信仰的目的。

作品中虽然没有具体地描写哈桑每天怎样践行穆斯林的“念、礼、斋、课、朝”五功,但是通过一些细微的描写,很自然地将虔诚信仰真主的哈桑呈现在人们面前。例如,在哈桑和他爸爸住的简陋的小屋里,最醒目的是在肃然的四壁上挂着一幅“用珠子缀着Allah-u-akbar(真主伟大)的字样”的挂毯。又如当哈桑受拉辛汗委托,决定离开哈扎拉贾特的小村庄,再次去喀布尔看护主人的家时,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哈桑站在门槛,举起《古兰经》,我们都亲了亲它,从下面穿过……”

《古兰经》中说:“如果你们是诚实的,那么,你们拿出证据来吧!凡全体归顺安拉,而且行善者,将在主那里享受报酬,他们将来没有恐惧,也没有忧愁。”(《古兰经》2:111-112)在穆斯林的心目中,通向乐园之路就是全部身心都归顺安拉和行善。所以行善是哈桑的一个典型特征。在哈桑小的时候,因为他是哈扎拉人,所以他周围的普什图人便排挤他,把他叫做“塌鼻子”、“吃老鼠的人”等,但哈桑总是平静地对待这一切,也不会因此产生对这些人的仇恨,甚至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哈桑始终把阿米尔当做是他最好的朋友,但是在阿米尔的心中,哈桑始终是他们家的一个佣人,他从没有把哈桑当成是他真正的朋友,只有在他没人玩的时候才和哈桑玩。即使这样,哈桑仍始终如一、全身心地关心和保护阿米尔。哈桑之所以能够忍受这些嘲讽和不公,善良地对待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就是因为他信奉行善者一定会得到主的恩典。

哈桑一生行善,他也从小教导儿子索拉博要行善。一次,阿米尔发现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不见了,于是到处寻找,直到天黑才在清真寺找到。从小小的索拉博口里,阿米尔感受到了和哈桑一样的虔诚和善良。索拉博用哈桑给他的弹弓打伤了那个恶少阿瑟夫,内心一直有负罪感。“真主会不会……真主会不会因为我对那个人做的事情让我下地狱?”“爸爸常说,甚至连伤害坏人也是不对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还因为坏人有时也会变好。”这些话语让人们再次深深地感受到了哈桑的虔诚和善良。

二、忍耐顺从

穆斯林除了虔诚地信仰真主,还笃信真主创造了万事万物,同时还创造了人。真主所有的创造都是有目的、有意义的(古兰经21:16),而真主创造人的目的,是要人崇拜和侍奉他(古兰经51:56)。当然,若能尽力发展真主所赐予的潜能,也是崇拜及侍奉真主的一种很好的途径。所以真主创造了人,同时也赋予人灵魂及认知能力。正是由于人有真主所赋予的这种能力,所以人才能够区别于其他动物;人才能够有慈爱、真诚的德性;人才能够忍耐身体的痛楚、顺从遭遇的损失或苦难。

作为虔诚的穆斯林,哈桑拥有慈爱、忍耐、真诚等美善的德行,这些德行是在哈桑遭受痛苦和委屈中体现出来的。例如小时候,阿米尔怂恿哈桑用弹弓射向邻居家的牧羊犬,但当阿里发现他们时,哈桑总是默默地承担下来,从来不会揭发阿米尔。最典型的例子是,有一天,追风筝的哈桑被他之前因为保护小少爷而得罪过的普什图族恶少阿塞夫及其同伙堵在小巷子里,哈桑为了保护少爷那象征胜利的战利品“蓝风筝”,被恶少阿塞夫强暴了。“哈桑没有反抗,甚至没有呻吟。他稍稍转过头,我瞥见他的脸庞,那逆来顺受的神情。之前我也见过这种神色,这种羔羊的神色。”阿米尔目睹了这一切,但他选择了沉默和逃避。受到巨大侮辱的哈桑强忍身心的伤痛,将这一切埋在心底,对谁也未提起,依旧每天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精心服侍他的小少爷。但哈桑的忍耐顺从并未换来阿米尔的同情和关爱,相反,因为自己觉得愧对哈桑而又不得不每天面对他,阿米尔感到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加之长久以来父亲把哈桑视同己出、关爱有加而对自己却冷若冰霜,这早已使阿米尔十分嫉妒,最终,他设计诬陷哈桑偷了他的生日礼物,要求父亲将哈桑赶出家门。哈桑识破了阿米尔的用心,但为最后一次顺从和满足小主人的心愿,哈桑承认了自己“偷盗的事实”,最终他和父亲不得不离开了阿米尔家。

伊斯兰教义学家认为:顺从是建立在对真主全知全能、无始永恒、造化并恩养天地万物等属性的确信与崇奉的基础上的,是从信仰的内悟、表白与实践诸方面体现的一项根本要求,是敬畏真主在实际行动上的体现,不能有丝毫犹豫和动摇。所以,哈桑的忍耐顺从实际上是他虔诚信奉真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三、忠实无妄

作品中,哈桑形象里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对阿米尔少爷的忠诚。阿米尔和哈桑两人喝同一个女人——一个哈扎拉族乳母的奶水,在同一个庭院里长大。哈桑生下来会说的第一个词是阿米尔,他对阿米尔忠心耿耿——“为你,千千万万遍”是他对阿米尔永恒不变的誓言,他最终用生命实践了这一誓言。

有一次,恶少阿瑟夫一行人撞见阿米尔和哈桑在一起,他不能容忍阿米尔和一个哈扎拉人在一起,正当他戴起他的不锈钢圈套准备伤害阿米尔时,一向善良、忍耐的哈桑举起了他的弹弓,对凶恶的阿瑟夫说:“如果你敢动一动,他们会改掉你的花名,不再叫你‘吃耳朵的阿瑟夫,而是叫你‘独眼龙阿瑟夫,因为我这块石头对准你的左眼。”当哈桑把阿瑟夫等吓跑了之后,“他的双唇弯起,或是露出了一个安心的微笑”。

伊斯兰教当中有一条重要的教义就是“信使者”。“使者”也称“先知”或“圣人”。穆斯林都相信真主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会派遣众多使者,他们都负有传达“真主命令”,传布“安拉之道”的重大使命。使者是真主从人类之中选拔的最优秀的人,他们都是被真主引导的、被赐予知识的、能显示真主所赋予的诸多奇迹的人。

作品中,哈桑由于是下人,所以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虽然他目不识丁,却有着超人的智慧。当阿米尔将自己写的故事读给哈桑听,他却能指出故事的情节破绽,这让阿米尔很不愉悦,“芸芸众生中,唯独哈桑教给我……他懂什么,这个哈扎拉文盲?”不仅如此,哈桑还有一个绝技,就是追风筝。“哈桑是我见过的人中,最精此道的高手。十分奇怪的是,在风筝跌落之前,他总是等在那个它将要跌落的地方,似乎他体内有某种指南针。”有时阿米尔开玩笑说哈桑骗他,哈桑总是带着愤愤的表情说:“我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你。”哈桑就是这样一个本性善良、德行高尚、智慧超群、言语诚实的人。

实际上,“使者”可以说就是人类之精华,造物之极品,其本质就是对于完成使命忠实无妄,对于保持名节坚贞不改。哈桑为了成全阿米尔,承认了自己“偷盗的事实”,离开了阿米尔家,回到老家后,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若干年后,因为拉辛汗的求助,哈桑放弃了自由和在本民族区域享受到的各种权利,携妻子返回普什图社区继续照看主人的家。时值塔利班当政,哈桑与妻子为了保护主人的家产最终惨遭塔利班杀害。

哈桑就像真主指派给阿米尔的使者一样,他用他的忠实无妄跟随着阿米尔,用他的坚贞不屈保护着阿米尔,用他的善良德行感化着阿米尔,最终使阿米尔灵魂获得了救赎。

《追风筝的人》最后有这样的情节:当索拉博因为听说自己要再次被送到孤儿院时,这个幼小的生命竟然选择了割腕自杀……阿米尔站在抢救室外痛苦绝望时,他跪在地上,朝西弯下腰祷告,然后双膝跪地磕头,这时他终于明白伊斯兰教早已注入他的灵魂,“现在我明白爸爸错了,真主真的存在,一直存在。我看到他在这里,从这条绝望的走廊的人群眼里见到……”

历史不会轻易改变,宗教也是。作为穆斯林的胡塞尼,虽然在作品中对宗教极端主义进行了批判,基督教、佛教等宗教文化对胡塞尼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胡塞尼心中有永远抹不去的伊斯兰教文化的情结,所以,他将一个灵魂上的穆斯林——哈桑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作 者:孙亦平,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编 辑:杜碧媛 E?鄄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善良忠诚
小说《冷山》“缺憾中的美”赏析
浅谈动漫作品中原始单一的反面人物
让爱与善传递下去
从《西游记》看战胜心魔
心灵深处的手电光
浅析敦煌飞天艺术形象的情感美
仪式化的“忠诚”
仪式化的“忠诚”
试论加强医院职工“忠诚”意识的培养
示范亮标准?模拟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