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 母爱之歌

2013-04-29 00:44刘广涛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白虎海子首诗

刘广涛

摘 要:读者对于“白虎”的“误读”,使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扑朔迷离,本文通过对“白虎”一词的梳理研究,确定其诗中寓意,进而揭示这首诗的主旨在于:塑造了一个宏伟而悲壮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亲身上慈爱而圣洁的光芒,深刻表达了一个赤子对母亲的崇高敬意。

关键词:海子 母亲 白虎 海洋

在海子的诗歌创作中,《抱着白虎走过海洋》①是一首独特的抒情诗杰作。这首诗在排列形式上极为整饬,而在内容方面则具有较大的可阐释空间,这固然给读者留下了发挥想象力的余地,但同时也给他们的阅读带来一定障碍,从而造成对这首诗歌的“误读”或曲解。海子的诗歌《抱着白虎走过海洋》为何扑朔迷离?怎样把握这首诗的主旨和意象?这些疑问就成为摆在海子诗歌爱好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一首扑朔迷离的诗歌

热爱海子诗歌的人都熟知海子写于1986年的诗歌《抱着白虎走过海洋》,许多读者甚至能够背诵如流。早在1987年由黄亦兵专为北京大学首届文学艺术节编辑的《风眼》专集中,编发了海子的两首诗,其中一首就是《抱着白虎走过海洋》。后来众多海子诗歌选本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海子的诗》《中国当代名诗人选集·海子》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的《20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选·诗歌卷》(学府选本)等,大都收录了这首诗歌。尽管成千上万的读者喜欢阅读它,为数不少的评论家经常提及它、引用它,然而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和意象却很少有人深入探讨。网络上对这首诗歌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种观点认为,这首诗充满深奥的形而上学哲思意味,“把母亲和白虎放置在一起,神圣惊惧之美,超越于沧海之上,跨越了故乡、跨越了生与死,也跨越了天和地。仿佛整个自然都惊惧于这样时刻。”另一种观点认为,海子创作时,并没有成熟的构思,而是激情涌现,提笔写了出来。网络上的“伊湖水”就认为,“倾向于宏伟的母亲/抱着白虎走过海洋”,使人感受到一种义无反顾的激情;人的一生,有这么一个时刻,不得不抛弃自己最珍爱的一切,像这位母亲一样,抛开所有牵挂,决绝地“抱着白虎走过海洋”。“伊湖水”认为,海子写这首诗歌是凭感觉,读者读的时候也要跟着感觉走。为简便起见,不妨把前者概括为形而上学的“哲思派”,后者则为依靠感觉的“激情派”。如果说“哲思派”过于深奥,有玄虚之疑,那么“激情派”的太过随意的感觉,也同样令人难以把握。二位评论者对这首诗歌的言说使海子的这首诗更加扑朔迷离。

二、“白虎”种种及诗中“寓意”

《抱着白虎走过海洋》这首诗共有七个诗段,其中四个诗段均以“抱着白虎走过海洋”作为结句。加上标题,“抱着白虎走过海洋”五次出现在整首诗歌中,这一诗句无疑是通篇诗歌的主题诗句。因此,对这一主题诗句的理解与阐释将是把握整首诗歌的关键所在。主题诗句中的“白虎”,给读者的阅读及想象带来许多障碍,也使得整首诗歌变得扑朔迷离起来。由于对“白虎”一词的隔膜与“误读”,每每导致对诗歌主旨的曲解或“误读”。这样“白虎”一词就成为解读这首诗歌时关键中的关键。究竟何谓“白虎”?这里稍加梳理。

(1)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白虎”。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道教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称作“圣兽”,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与东方“青龙”相提并论的是西方“白虎”。四种“圣兽”合称“四象”,作为护卫之神,以壮威仪。在星宿方面,“白虎”是二十八星宿之中西方七宿的总称,是西方的代表②。带迷信色彩的“十二主星宿歌诀”则称:“白虎凶神当堂坐,流年必然有灾祸,不现内孝现外孝,否则流血难躲过。”民间俗语则有“丧门白虎”、“退财白虎”、祸藏“白虎心”之说③。既然是传说,包含一些含混不清的说法,在所难免。

(2)动物学意义上的“白虎”。在白色动物中,“白虎”是最为珍贵的动物。作为孟加拉虎的白色变种,“白虎”原产于我国云南、缅甸、印度、孟加拉等地。“白虎”不是由于缺乏色素形成的白化体,而是因为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这种奇异的毛色。野生“白虎”已经灭绝,现存“白虎”均为人工繁殖。古代有一种传说,当一只虎满五百岁时,其毛色会变成白色,所以“白虎”就成了一种神物的代表。

(3)少数民族图腾意义上的“白虎”。“白虎”是土家族极为崇拜的廪君魂灵的化身,也是土家族的族徽和标志。由于土家族崇虎敬虎,不仅许多地方立庙祭祀,更有许多土家人的神龛上供有“白虎”神位。土家族小孩穿的鞋称“虎头鞋”,戴的叫“虎头帽”,大人还常于小孩眉心间画一“王”字,以期望长大后成为有出息的虎的传人。

(4)方言俗语意义上的“白虎”。中国民间方言俗语中的“白虎”,通常指阴户无毛的女性。《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收有“白虎与青龙”条:“阴毛阙如,谓无毛症。女性患无毛症,民间俗称‘白虎。”显然,这个意义上的“白虎”与海子的诗歌毫无联系。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安徽等地的民间俗语中“白虎”的“白”读“bó”,意思是指某人什么都不懂——笨,方言则有:白(bó)虎蛋。在淮北,“白虎蛋”则指爱侃大山,胡说八道的人。海子的故乡安庆怀宁县属于淮南,在淮南话中,“白虎蛋”通常指“调皮捣蛋的孩子”。在我国民间,父母往往以某个贱名称呼自己的孩子,目的是使孩子能够平安成人④。因此,那些听起来不雅的称呼,恰恰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的一份特殊的关爱。“小笨蛋”、“调皮蛋”、“白虎蛋”、“捣蛋鬼”等称呼,常常被大人们用在最心爱的孩子身上。

通过上述对“白虎”一词的梳理,我们知道其义项相当繁杂,在不同的领域代表不同的意思。如果每个读者基于自己对“白虎”一词的认识,去理解海子的诗歌《抱着白虎走过海洋》,那么就难免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种种对于“白虎”的“误读”,使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扑朔迷离,甚至缥缈得有些不食人间烟火。那么,这首诗歌中的“白虎”究竟指代什么呢?需要从“抱着白虎走过海洋”这一主题诗句分析入手。

在这首诗中,“走过海洋”的是母亲,她所“怀抱”的,绝非一只“白色”的“老虎”,也不可能是与“青龙”相对的“白虎”。这首诗中的“白虎”,当是星体意义上的“白虎星”。中国古人认为,地上的人和天上星有对应关系,所谓“天上一颗星,地上一口丁”之说,在民间普遍流行。诗中“母亲”所“怀抱”“白虎”,即是她的“孩子”。读者要特别注意“抱”这个词:“抱”就是“怀”,“怀”者,母亲“怀孕”孩子也——为避免过于直白,海子用“抱”代替了“怀”。那么,“抱着白虎走过海洋”,也就是“母亲”“怀着孩子”“走过海洋”。海子为何把“母亲”怀上的“孩子”比作“白虎星”呢?因为每一次怀孕孩子,分娩时时都可能给母亲带来生命危险,所谓孩子的生日,实为母亲的难日。“白虎星”作为星象家所说的一种凶星,往往给人间带来血光之灾,于是,海子便把母亲所怀的“孩子”比作“白虎星”,也即“白虎”。海子的老家怀宁查湾村有个说法,“头胎的男孩”命硬,既和家族中其他人犯克,又将亲属的精气独聚一身。⑤

另外,从淮南方言俗语的视角看,这首诗中“母亲”所“怀抱”的“白(bó)虎”,当是淮南俗语中的“白(bó)虎蛋”,也即“调皮捣蛋的孩子”。总之,海子这首诗歌中“白虎”当指母亲所孕育的“孩子”。“白虎”这个意象不具视觉效果,只是“孩子”的代称而已。

确定了“白虎”一词的寓意之后,我们就可以初步判定,《抱着白虎走过海洋》这首诗是献给母亲的,是一首歌颂母亲“生儿育女”伟大功绩的“母爱之歌”。

三、赤子心中的母爱

《抱着白虎走过海洋》这首诗是怎样歌颂母爱的?这需要我们仔细品味。母亲走过怎样的“海洋”呢?诗中的“海洋”这一意象,并非大自然意义上的海洋,当是喻指生活的“苦海重洋”,诗人与佛教中以“苦海”喻人生的比喻不谋而合。这首诗中“倾向于宏伟的母亲”、“倾向于故乡的母亲”、“倾向于太阳的母亲”、“倾向于死亡的母亲”这四个关键诗句分散诗中,较为费解,我们不妨稍稍置后,先从第二诗段着手分析。“陆地上有堂屋五间/一只病床卧于故乡”,可以有两种理解:其一,故乡的“堂屋”里有“一只病床”,母亲常常躺在病床上;其二,“陆地上”的“堂屋”如同“一只病床卧于故乡”,母亲经常躺在贫穷故乡的病床上。第四诗段“扶病而出的儿子们/开门望见了血太阳”,在逻辑上与第二诗段紧密相连的,这两句诗当是写孩子们的出世。为何“扶病而出”呢?这里有诗人海子对母子关系的深刻认识。在《生日颂》⑥中,海子写道:“在生日里我们要歌唱母亲/她们把我们领到这个不幸的人世/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她们无限地热爱着我们/因为我们是她的一部分”。孩子是母亲身上的肉,是母亲的一部分,这是海子对母子关系的体认。那么,既然母亲有病在身,孩子们的降生也就是“扶病而出”——这当是诗人强烈而真挚的感情抒发,与遗传学并无联系。“开门望见了血太阳”这句诗比喻的是孩子们的在血光之中临盆降生,来到一个新鲜的世界。这时再回想诗句中的“病床”,其意义逐渐明朗:母亲分娩时不但有疼痛,还要流血,慢慢等伤口愈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次分娩也不亚于患一场大病。“左边的侍女是生命/右边的侍女是死亡”在逻辑上承接着孩子们的出生,写的是母亲在生育孩子时的生命危险。掌管生命的侍女与掌管死亡的侍女陪伴在母亲左右,这时候的母亲实际上处于生与死的边缘。海子在《生日颂》中写道:“在这个夜晚我们必须回到生日/回到我们的诞生之日/甚至回到母亲的腹中”。孩子的生日,往往就是母亲的受难之日,因此,海子认为“在生日里我们要歌唱母亲”,甚至“回到母亲的腹中”重新体验生命,感受温暖的母爱,认识母亲的伟大。从海子的诗句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海子尊敬母亲、孝敬母亲的那颗赤子之心,对于海子写出的“母亲是一个伟大的名字/母亲是我诗歌中唯一的主人”这样的诗句,也就不难理解。

在弄清这首诗歌的基本构思及立意之后,该诗中“倾向于宏伟的母亲”、“倾向于故乡的母亲”、“倾向于太阳的母亲”、“倾向于死亡的母亲”这四句诗便可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这四句诗的每一句下面都紧接着主题诗句“抱着白虎走过海洋”,可以说这四句诗是对母亲生儿育女、走向衰老的具体描摹,逐步烘托和强化了“抱着白虎走过海洋”的母亲形象。“宏伟”、“故乡”、“太阳”、“死亡”四个关键词中,“宏伟”不仅喻指母亲妊娠后形体的宏大,也赞美母亲精神的伟大;“故乡”一词在诗中紧接上句“一只病床卧于故乡”。这里“故乡”实际指故乡的“病床”,倾向“故乡”也就是倾向生养孩子的“产床”——20世纪中国农村的“产床”绝大多数不设在医院,而是“卧于故乡”。四个关键词中,“太阳”一词承接上句的“开门望见了血太阳”,指的是“血太阳”,这一意象是海子天才般想象的结晶:它包含着希望、新生、光明,同时也隐含苦难、危险、牺牲。在诗中“血太阳”关涉到母与子双方,“病床”上的母亲勇敢地迎接它,而新生的婴儿则“开门望见”。四个关键词中,“死亡”一词是赤裸裸的,海子并未使用比喻或象征,但这个词却极具震撼力。“倾向于死亡”,一方面写出了母亲迎接新生婴儿时的临危不惧和视死如归;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母亲日渐衰老、逐渐走近人生暮年,而死神就在不远的前方,读者似乎可以猜测诗人心中万般无奈的焦虑和遗恨。“倾向于死亡的母亲/抱着白虎走过海洋”,是诗歌的最后一段,也是整首诗歌的高潮。在人生的苦海重洋中,走向死神的母亲,依然怀抱着自己的“白虎”。不管人生多么艰难,这个“走过海洋”的母亲,对于自己的孩子永远不弃不离,疼爱有加,她至死都怀抱着属于自己血肉的“白虎”,这样的母亲何其宏伟,何其崇高!现实生活中,海子就拥有一位如此伟大的母亲——操采菊。在海子离开故乡之前,母亲用目光注视着儿子的成长;离开故乡之后,母亲是守候在村口等待海子回家的一个路标;在海子弃世之后,母亲经常为海子扫墓并含泪摆上祭品,这位母亲不愧为“抱着白虎走过海洋”的宏伟而神圣的母亲!

综上所述,这首诗是海子以赤子之心咏唱的一曲母爱颂歌。该诗歌之所以扑朔迷离,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海子使用的“白虎”一词容易产生误解,从而造成对通篇诗歌的“误读”;其次,该诗在结构上跳跃式的诗节排列,也在某种程度上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障碍,从而致使该诗主旨似乎玄虚深奥,难以把握。一旦读者克服上述阅读障碍,就会发现这首诗写得庄严而华美,深刻而悲壮,具有某种刀劈斧砍的艺术力度。诗歌中那位“抱着白虎走过海洋”的母亲形象,将永远留在读者心中。

① 西川编:《海子诗全集》,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143页。

② 称之为 “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源于“五行说”——西方在五行中属金,是白色的。

③ “白虎”也属于杀伐之神,古代的“虎符”、“白虎堂”都包含某种军事意味。

④ 据迷信说法,阎王爷无法从生死簿上找到那些贱名,孩子得以避免夭折。

⑤ 海子母亲生下海子之前,曾有两个女儿相继夭折,第一个女儿在2岁的时候因病而去,第二个女儿呱呱落地只在人间逗留了几十个小时。这样,海子本人往往就以母亲“头胎的男孩”自居。

⑥ 海子的抒情诗《生日颂(或生日祝酒词)》是写给友人孙理波的生日颂诗,收在西川编《海子诗全集》(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1137页)散佚作品中,这是首次公之

于世。

参考文献:

[1] 西川编.海子诗全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2] 王从仁.白虎[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3] 汪玢玲.中国虎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 崔卫平编.不死的海子[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5] 燎原.海子评传[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1.

[6] 余徐刚.海子传[M].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

附: 抱着白虎走过海洋

倾向于宏伟的母亲

抱着白虎走过海洋

陆地上有堂屋五间

一只病床卧于故乡

倾向于故乡的母亲

抱着白虎走过海洋

扶病而出的儿子们

开门望见了血太阳

倾向于太阳的母亲

抱着白虎走过海洋

左边的侍女是生命

右边的侍女是死亡

倾向于死亡的母亲

抱着白虎走过海洋

猜你喜欢
白虎海子首诗
《上课没人抢》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我想写首诗给你
为何说西瓜是『天然白虎汤』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解析海子之《死亡之诗(之采摘葵花)》
白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