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润
一分钟手工捏动呼吸球18次,一个小时是1080次,一天是25920次,一个月就是近80万次,那漫长的5年呢?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上郑乡干坑村的付敏足夫妇,为了延续车祸导致重伤的儿子,自制简易呼吸机,连续5年不停地手工捏动呼吸球,不抛弃,不放弃,演绎了一曲可歌可泣的人间真情……
天降灾难,重伤儿子无法自主呼吸
对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上郑乡干坑村的王兰芹来说,2006年3月18日是她永远也忘不了的日子。那天傍晚7点多,她23岁的儿子付学朋骑摩托车去超市购物途中,与迎面开来的一辆轿车剧烈相撞……当王兰芹跌跌撞撞赶到医院时,儿子已经躺在了重症监护室。医生脸色凝重地只告诉她一句话:“伤得非常严重!”“他爹……快赶回来……学朋出了大事啦……”王兰芹打电话的手不断地抖动。远在湖南打工的丈夫付敏足,听到这个残酷的消息,连夜坐火车赶回了台州。
出事前付学朋是黄岩一家汽车4S店的喷漆工。当时初中毕业他就到城里打工,很快成为最年轻的“老师傅”,月薪高达五六千元。这个孝顺的儿子,不仅每月的工资如数上交,还会把年终奖金也全部交给母亲。然而,天降厄运,鲜活健壮的儿子转瞬间变成了一个废人,付敏足夫妇捶胸顿足,痛不欲生!
儿子是家里的精神支柱,在重症监护室,王兰芹扑在儿子身上哭得死去活来,她泪痕满面地对丈夫说:“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把儿子治好!”可结果,大把医药费只换来了“植物人”般的儿子——台州医院诊断结果是付学朋颈髓损伤导致高位截瘫,还伴随呼吸中枢神经严重受挫,呼吸困难,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除了头脑是清醒的,他从颈部以下的部位几乎完全瘫痪,呼吸只能靠插在喉部的外接塑料管辅助进行,否则就会结束生命。
在出车祸后的一年半时间里,付学朋一直住在台州市中心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王兰芹夫妇只能在每天下午的3点到4点这一小时进去探望儿子。每次看着躺在病床上“僵死”的儿子一点好转的迹象都没有,王兰芹都以泪洗面。最后,她下了决心,要把儿子转到大医院去。
老两口一心想着儿子能够痊愈,于是带着付学朋开始辗转于上海的一些大医院求医。一次,两次,三次……上海同济医院、长征医院、华山医院……付敏足夫妻几乎跑遍了上海所有的知名医院,每次都是怀揣着希望而去,最后失望而归。从上海回来,在台州一医院又住了3个月后,已经负债累累的家庭再也负担不起高昂的医药费,王兰芹只得考虑将儿子带回家中。从儿子出事起,已花去了医疗费110余万元,因为是车祸,医疗费不属于新农合报销范围,除了获赔的42万元外,其余70多万元都是王兰芹夫妇向亲戚、邻居们借的。面对奄奄一息的儿子和天文数字般的债务,王兰芹夫妻陷入了空前的绝望中。
决不放弃,山寨呼吸机横空出世
在遍访台州和上海的相关医学专家无果、花掉100多万元医疗费之后,2008年5月,万般无奈的王兰芹夫妇将儿子带回了家。
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儿子等死?“呼吸机是你儿子活下去的唯一依赖。”医生的话在王兰芹的耳畔回荡。但购置一台医疗呼吸机需15万元,家里哪还有钱啊!这时,有位好心的医生告诉王兰芹一个“土方”:用简易呼吸球可为付学朋手动供氧,每分钟捏18下,但24小时不能间断,常人恐很难做到。但王兰芹听了这话,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行人见到了光明。
“常人难以做到的,我就要做到!”王兰芹咬牙发誓。按照医生的“土方”,王兰芹为儿子弄来了一个简易呼吸球,球的一端有气管连接到喉管,需要不停捏动才能帮助呼吸。从此后,夫妻俩每天24小时轮流守在儿子床前捏球,寸步不离,因为离开一步都可能成为与儿子的永别。
有时夜深人静,眼皮子不停地打架,他们的手会不自觉地慢下来,儿子憋得嘴唇乌青,用“嘚嘚”的声音提醒他们。实在太困了,夫妻俩轮流打个盹儿,以保持体力,但无论轮到谁捏球,都要精神抖擞,眼珠子盯着儿子……那无数个日日夜夜,付学朋的生命在父母的手掌上延续。
呼吸球,成了生命的保障。早上7点刚过,王兰芹端着一碗大米粥走进屋。屋里除了两张床,几乎没什么摆设。屋子中央的大床上躺着儿子,旁边的小床是王兰芹和丈夫的。她走到儿子床前,一勺一勺地将粥喂到儿子嘴里。床的另一侧,付敏足缓慢而有力地捏着呼吸球。由于使用得太频繁,这只球旧得有点不像样子,到处都贴着胶布。
王兰芹的女儿和女婿抽空也会来帮忙,轮流为付学朋挤压呼吸球。望着日夜劳累的父母,女儿心酸地说:“弟弟这副样子,真苦了你们啦!这样下去,咋办呢?”“咋办?只要你弟弟能活着,我和你爹累死也要为他捏球!”王兰芹苍老的脸上透着坚毅。
冬天,下半夜寒气逼人,刺骨的冷风嗖嗖嗖地一阵又一阵钻进屋内,付敏足夫妇轮流捏球时,尽管戴着手套,仍觉得冰凉难受,双脚更是常常冻得失去知觉,但除了胡乱踏踏地以缓和脚板的血脉,他们从不敢裹上棉被。因为“暖和容易睡着”,他们不敢冒险。
这样超乎常人的捏球接力,一直持续了8个多月,付敏足夫妇累得精疲力竭。2009年2月的一天,王兰芹在电视上偶然看到有人利用自行车轮胎自制“吸尘器”的信息,从中受到启发,她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用这个办法是否可以制作一台“呼吸机”呢?王兰芹赶紧打电话给做机修工的女婿周国军。周国军根据丈母娘提供的信息,迅速找来轮圈和电机,反复试验,最后得出结论:“电机太快,转速满足不了每分鐘17到18次的呼吸频率,得用齿轮调节转速。”于是寻找合适的齿轮成了王兰芹全家的头等大事。
王兰芹与丈夫分工,由他守在家里为儿子捏呼吸球,自己和女婿白天到台州路桥几万平方米大的旧零件市场分头找齿轮。市场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齿轮,王兰芹和周国军分别挨个摊位问过去,找了三天,仍无法找到他们需要的齿轮。周国军已经不抱希望了。第四天,怀着一线希望的王兰芹“逼着”女婿再次来到市场。“可能是感动了上苍,奇迹终于出现。”周国军激动万分地说,他们在一堆烂铁里意外发现了一个小葫芦状的减速器,拿回家一试,果然,一头接上每分钟1500转的电机,另一头就能传送每分钟17到18转的速度。
一台收音机大小的电机连着小葫芦状的减速器,再接上不到一米长的活塞杆,焊上铁片,通电后,将气管接上付学朋的喉管,这台机器就能按照呼吸的频率,代替原来用手捏的呼吸球。“激动呀!”周国军抡起胳膊,比画着这台机器的运行原理。王兰芹深陷的双眼闪着泪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下好了……这下好了!”付敏足更是高兴得手舞足蹈。
有了这台“山寨呼吸机”,只需母亲王兰芹守在儿子身边就可以了,父亲付敏足能够偶尔出去背背毛竹、打打零工。
“这辈子……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报答父母。”伴着呼吸的“哧哧”声,付学朋吃力地说,他也曾想到过死,看着父母如此辛苦,他胡乱地发脾气想解脱自己,但母亲的眼泪挽留了他。再难,也有双亲在身边!“儿子虽然不能自己呼吸了,但他还是清醒的,我哪肯放弃啊。”王兰芹朴实的话语,让所有人深感母爱的伟大。
感动中国,儿子用上美国进口呼吸机
2013年1月初的一天早上,王兰芹盘腿坐在床头,用手挤压着一只透明的塑胶球。“噗”的一声,塑胶球里的空气通过导管,流入付学朋被切开的气管中,进入他的肺部,再“呃”的一声被呼出来……延续付学朋生命的,一头是家里自制的山寨呼吸机,一头是用来急救的手捏呼吸球。5年过去了,山寨呼吸机电机底下的木板凳早已被黑色的机油浸透,连同板凳下的一塊地板,也是漆黑一片。
但使用这样的“山寨呼吸机”,对于以低保为生的付家也是“奢侈”的。电机运转是要花钱的。一开始,呼吸机电机运转每月需200多元的电费,王兰芹有点舍不得。“他爹,省点电费吧,我们还有力气。”在呼吸机使用了一个多月后,王兰芹同丈夫商量。妻子的坚韧与善良,让付敏足热血涌动。“对!你说得对!”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此后大部分时间,夫妻俩还是会关了电机,改用手捏。用力、松手、再用力——这是父母不停重复的动作。由于长时间的机械重复,王兰芹的大拇指不能打弯,双手皮肤裂开常常钻心般地疼痛。而付敏足的手,更是变形得让人目不忍睹。他们的四只手掌都贴满了膏药。他们更担心机器开得太久,会磨损甚至坏掉。
当白天付敏足去种水稻、红薯时,王兰芹还是不停地捏着呼吸球,直到晚上睡觉前付敏足替补。这对质朴坚强的夫妻说不出自己坚守多年的原因,只是说:“儿子是我们身上掉下的肉,儿子的命就是父母的命!”5年来,已经有6只呼吸球被用坏。
即便开着呼吸机,付敏足夫妇仍然不能睡安稳觉。每夜三到四次,夫妇俩要起床给儿子吸痰;呼吸机电机转动的噪声太大,也影响他们入眠。不得已,看电视时把音量调到最高,但在隔壁二楼睡觉的人,仍能听到“嗒嗒嗒”的电机的声响。当夜里静下来时,前后左右的邻居都能听见电机的转动声,可没有一个人埋怨过。
付学朋深陷在那张床里。“其实……那个舒服。”他朝电动呼吸机缓缓地转了转头,努力地吐着字,“稳定……一些。”手工捏球有时父亲手重了,他偏过头,发出被呛到的声音;母亲有时动作慢了,他就吐舌头,表示憋闷。
山寨呼吸机延续儿子生命的事被媒体曝光后引起了轰动,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感动得眼眶湿润,他赞扬付敏足和王兰芹为“浙江最美父母”。
2013年1月26日下午,北京康复之家医疗器械连锁浙江分公司经理来到台州黄岩,当走进付学朋家瞧见他们的简易呼吸机时,他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这位专业人士把一个血氧测量仪加在付学朋手指尖,仪器面板上,鲜红的数字“98”跳动,表示被测量人的血氧含量正常。这意味着,付学朋的呼吸,被维持得很好,无论是靠父母手捏呼吸球还是靠运转简易呼吸机。
27日下午,台州市卫生局组织三家医院组成联合专家组,到老付家进行会诊。傍晚时分,北京康复之家联系的上海医院呼吸科专家陈嘉禄也风尘仆仆赶到黄岩区上郑乡,查看付学朋的身体状况。会诊情况表明,付学朋肺部总体情况良好,无感染迹象。面对锈迹斑斑的山寨呼吸机和堆在一旁的五六只破旧的呼吸球,在场的医疗专家无不发出阵阵惊叹:奇迹!这是大爱父母为儿子创造的一个生命神话!陈嘉禄教授紧握着老付夫妇的手说:“你们夫妻俩真伟大啊!”躺在床上的付学朋感恩地说,他现在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念,他盼望着医生能给他做手术。
2013年1月30日中午,北京康复之家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将价值20多万元的新款呼吸机送到了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部门经理臧伟东说,他们看到“山寨呼吸机”家庭的报道后深受感动,决定为付学朋捐献一台呼吸机,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
臧伟东透露,捐献给付学朋的是从美国进口的医用呼吸机,设备体积小巧,操作相对简单,有备用电池,可充电,可续电6~8小时,即使停电,付学朋父母也不用担心。专家对已在台州医院等待的付学朋进行了肺功能参数模拟调试,调试情况正常后,将呼吸机装到了付学朋身上。新款呼吸机运行良好,付学朋说感觉很舒适。
“儿子在床上躺了7年,从来没见他笑过。”望着脸上已绽开了笑容的儿子,王兰芹感到无比欣慰,堆满皱纹的眼角流下了幸福的泪水……王兰芹喜笑颜开地告诉邻居,儿子用上了北京送来的新呼吸机后,很舒服,台州医院又给付学朋送来了一张可以升降的床,社会爱心人士还为他们捐款。“真是太感谢大家了。”目前儿子的饭量和睡眠都很好,对生活也有了信心。付学朋开心地说,等身体好一些,他要学电脑,在网上开个小店。
也许付学朋不一定能创造出轰动世人的生命奇迹,但是依靠一台简易的“山寨呼吸机”和一个手捏呼吸球,依靠两位老人5年来的坚持,付学朋能将生命延续到今天,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奇迹呢?
〔编辑: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