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同时期的典型报道

2013-04-29 21:35李杰刘冲
新闻世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

李杰 刘冲

【摘 要】本文从社会历史研究法角度出发,分别选取了抗战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典型报道,以种族、环境、时代为要素,分析每个时期的典型报道的特点,找出差异形成的原因,以期让典型报道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关键词】社会历史研究法 典型报道 新闻报道

一篇好的作品,无论是诗文、曲剧还是新闻报道,都与环境密不可分。艺术总是源于生活,很多艺术原型都取材于真实环境,而且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也与当时的时代风貌息息相关。这里所讲的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也把哲学、宗教、社会心理、时代特征等因素考虑在内,也就是说,要用社会历史研究法进行分析。

社会历史研究法是一种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其主要代表人物即19世纪法国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丹纳,他认为:“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丹纳提出了社会历史研究法的三个要素:种族、环境、时代。种族指族类人种的特性,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种族特性,这种种族特性构成它未来发展的“原始地层”;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共同构成文学产生与发展的“精神气候”;时代指种族的文化传统在一定阶段或时期的情形,包括政治、哲学、宗教、艺术、社会心理等,这是种族特性与环境得以在其中发生影响的“印有标记的底子”。①举例来说,我国古代的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都曾在宋朝南北各表一枝,虽然风格迥异却都流光溢彩,这两种词派的兴盛与当时南北两地的种族、环境和时代密不可分。

文学作品如此,新闻作品也不例外,尤其是新闻中的典型报道更需要从社会历史研究法的维度进行考量。典型报道(这里主要指正面典型报道)即对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普遍意义的事物所作的新闻报道。通过对典型人物、事件、问题、经验的剖析,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它兴起于抗日战争晚期,兴盛于新中国建设初期,时至今日,仍然在中国新闻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经由典型报道所推出的很多先进模范人物,也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起到相应的模范带头作用,其中不少突出代表也将汇入历史。②可以说,典型报道是对时代风貌、发展潮流、主流价值的集中宣传、生动体现和有力弘扬。通过社会历史研究法分析典型报道才更能凸显其价值。

时代需要典型,无论是抗战时期、改革开放初期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对比不同时期的典型人物的新闻报道,我们不难发现,不同时期的典型报道在人物选取、价值观念、体裁、语言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变化可以从社会历史研究法中找到缘由。

抗战时期我们新闻传播中的典型报道要契合战时的需要。抗战争时期,外有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反动派倒行逆施,国人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抵御侵略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同时,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不怕牺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最充分、最广泛的展现与弘扬,此为当时的环境、时代、种族要素。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士兵和群众更需要一个个英勇的抗战英雄来鼓舞战斗,因此,抗战中的英雄人物、队伍报道应运而出。战争是此时读者最为关心的内容,典型英雄人物的报道大多是从鲜活的战争中取材,主人公自然是战争中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智谋勇气击退了侵略者。战地通讯成为此时典型报道的主要体裁,它为更直观地塑造典型服务。我们在这些抗战典型报道中感受到的是豪气、热血、激情。比如抗日战争时期记者陆怡的典型报道《神通广大的游击队》,这篇战地通讯,通过记录记者跟游击队亲历事实中的精彩片段,成功塑造了“神通广大”的游击队这一典型形象,增强了广大群众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在选取英雄人物的同时,典型报道的语言也慷慨激昂,对侵略者的无情斥责、对英雄人物的热情讴歌、对苦难百姓的深切同情、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在典型报道之中。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李庄的通讯《复仇的火焰》用饱含感情的笔调表达了志愿军对敌人的愤怒,对朝鲜人民的同情,塑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步兵炮连的几个小伙子爱憎分明的典型形象。③在当时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英雄楷模的典型报道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从中找到力量。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实现了独立、民主,我们更需要自强,改革开放为发展注入了活力,全国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浪潮。各行各业求发展促转变,群众热情高涨,成就斐然。一切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典型报道也要服务于这一中心。此时的典型报道也力求转变,与战时典型报道不同,为了展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就,鼓舞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典型人物的选取多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取得非凡成就的先进团体、个人。比如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公仆,比如将毕生心血倾注于科研进步的科学家,比如走在改革发展前列的先进城市、企业。在语言方面,摒弃了战时典型报道爱憎分明的犀利言辞,采用热情、质朴的语言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报纸、广播、电视纷纷参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要展现社会主义各行业的成就,一些数字、图标等资料被广泛采用,专业性术语多。1983年《人民日报》刊登的《深圳见闻》就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展现改革开放典型城市——深圳的一篇报道,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是一面时代的镜子,各方面的改革都走在时代的前列,各级都关心改革开放后深圳的变化,此篇报道抓住时机从三个不同方面展现了深圳焕然一新的面貌,文中采用了大量真实鲜活的数据,语言质朴,引起了强烈反响。④这些符合改革开放这一大环境大时代的典型报道,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了正能量。

当前,社会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人们的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满足,人们精神追求更加多元。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社会各方面事业虽取得显著成效,但多方利益与价值观念激荡,这对新闻中的典型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种观点认为,当前新时期,典型报道已经失去了价值,因为受众完全有能力对多元的价值观念进行判断,并且反感这些类似于口号似的“假大空”的俗套宣传。诚然,社会环境复杂、价值观念多元必然导致人们观点的不一。但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并没有改变,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没有动摇,典型报道正是体现核心价值、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最强音。典型报道的环境、时代等因素发生了变化,因此,新时期的典型报道也在不断求新求变以适应当前新闻报道工作的需要。

首先,最突出的变化莫过于典型的选取上。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典型报道,其主人公不是战场上的英雄就是改革开放建设的标兵,虽然不乏可亲之人,但总体来看,总缺点 “亲民”之感,而现在的典型人物集中在百姓之上,典型多来自群众之中,他们就是我们身边普通的农民、工人、学生,甚至一些“边缘人物”,这些“草根”英雄平凡却不平庸,对于他们的报道使得典型报道更加“接地气”。近些年来涌现的先进典型:背着妹妹上学的洪战辉,先人后己的导游文花枝,暴走妈妈陈玉蓉……他们简单地工作和生活中却拥有最闪光的人性,通过新闻报道,他们的影响也不断扩大。

其次,典型报道在展现的思想观念上也出现了明显变化。战时的典型报道多是表现抗战英雄不怕牺牲的英勇精神,改革开放初期的典型报道多是展现各行各业投身经济建设的忘我精神。当前的典型报道也迎合时代环境,宣扬多种价值观念:宏大的爱国之情,动人的亲情、友情、爱情,爱岗敬业之情、诚信无私之情等等。我们很难忘记“爱情天梯”这一典型报道,56年的爱情、六千步的长度,这些朴素真挚的感情虽然细微但却令人动容。

最后,在表现方式上,当前典型报道也不断革新。战时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典型报道虽然符合当时历史环境的需要,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题材上比较单一,多采用通讯形式,语言慷慨激昂,多宣传鼓动的话语,记者主观介入过多。典型报道的生命在于真实,典型报道是对真人真事的忠实记录。当前受众对于鼓动演讲式的典型报道是极为反感的,一些空话套话官话让读者嗤之以鼻,而媒体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高大全”的形象也只能遭到排斥。针对这一情况,当前典型报道语言返璞归真,摒弃华丽的修饰,直接还原人物本来面目,记者的渲染已经被大量生动真实的细节所替代,典型人物不再高高在上,报道力求展现人物工作生活、成功失败时的多种面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多媒体的兴盛也为典型报道的表现提供了多种平台。如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在表现这些人物时,采用的是立体多样的手法,更能使典型可亲可敬。

当然,社会历史研究法中忽视作品本身的缺点是值我们注意的,毕竟新闻作品本身的感染力是不容小觑的。“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通过社会历史研究法来看不同时期的典型报道,我们不是简单的评价新闻的“好”与“不好”,而是深入其中真正了解其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①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②刘建,《浅析新时期典型报道应具备的特点——从典型报道的发展历程说起》[J].《新闻传播》,2009(7)

③④乔云霞:《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作者:均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论广播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如何做好时政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