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家长说“我文化水平低,不会教育孩子”之类的话。乍一听,这是家长的自惭形秽,仔细想想,这也许是家长在委婉地推脱教育责任。文化水平低就没资格做父母吗?除了帮孩子解几何题、指导孩子写作文之外,家庭教育还有哪些内容?文盲母亲王莲芝用实际行动做出了绝妙的回答。
王莲芝是河南省郸城县吴台村村民,从未上过学,丈夫陈中堂也只有小学文化,家境贫寒。为了尽快脱贫,陈中堂长年外出打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一趟。他由于没文化,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薪水微薄,还落下一身伤病。王莲芝独自在家带孩子,既要起早贪黑地忙农活儿,农闲时还要帮人种苗收果,编织草帽、毛衣,以贴补家用。她经常教育儿女一定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即便生活再艰难,她也从未让孩子为学费发愁。该交学费了,存款不够,她就变卖家里的粮食、鸡鸭,若还不够,她就借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母的坚强让女儿陈凤娟和儿子陈威早早懂事,他们发奋读书的最初愿望是考上大学,赚钱给父母治病。他们从不与人攀比衣着和伙食,心无旁骛地学习——说到攀比,姐弟俩只是攀比谁拿回的奖状更多。
王莲芝虽然自己不识字,但教育孩子很有一套。比如,陈凤娟的功课门门优秀,王莲芝就让她和弟弟一起学习,传授学习方法,答疑解惑,不仅帮助了弟弟,陈凤娟也借此巩固了旧知识,一举两得。
2009年,陈凤娟考上了郑州大学,陈威也考进了郸城最好的高中——郸城县第一高中。王莲芝把教育重点放在了儿子身上。
刚升入高中时,陈威不适应新环境,接连两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自信心大受打击,整天闷闷不乐,连饭都不好好吃。王莲芝开导儿子:“妈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但是妈知道,种庄稼只要自己尽力了就不用后悔和瞎担心。还有,庄稼长得好不好,有很多原因,最后收成好不好还要看天气和其他因素,如果风调雨顺,一开始长得不太好的庄稼也可能有个好收成。所以,我不会像别人那样,因为瞎担心就把已经种上但长得不太好的庄稼随便割了改种别的。你的成绩一直不错,已经打好了基础,就像种小麦选了粒大饱满的良种一样,胜算的把握也大得多,你更要相信自己。”这番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让陈威茅塞顿开,通过努力,他的学习成绩稳步提升,学科竞赛也屡屡获奖,并渐渐形成了处变不惊的沉稳性格。
2012年年初,陈凤娟被保送读研究生。喜讯传来,陈威大受鼓舞,决心考上清华大学,与姐姐一决高下。
6月,陈威走进高考考场。王莲芝没有像众多家长一样在考场外焦急等待,而是在家里默默地编织草帽。她坚信自己的儿子是优秀的,她更不想给儿子增加心理压力。她不曾想到,儿子居然以总分716分的优异成绩夺得了河南省理科状元桂冠。
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威动情地说:“我一定不辜负爸妈的期望!虽然他们没有什么渊博的知识,但是他们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父母,他们的身上有一种朴素的力量。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不放弃追逐自己的梦想,一直积极地与命运抗争。我敬爱他们,一定会以他们为榜样,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没有文化,但可以有梦想,可以有生活的智慧,这样的家长完全有资格做孩子的人生导师;反之,那些有高学历的家长,又有多少人理解家庭教育的深刻内涵?这个问题,值得读者朋友们深思。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