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

2013-04-29 22:33:20
现代家长 2013年7期
关键词:敏感期受访者垃圾

蚂蚁被踩到骨折怎么办?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自主招生的一道面试题。考生称被不少“神题”给惊倒。

每一对父母都是一股改变社会的力量,他们每培养一个追求自主生活的孩子,这社会就会随之改变一分。所以,让孩子迫于现实压力去随大流,看似为孩子负责,实则是对社会和孩子的双重不负责。

专栏作家叶克飞在写给两岁孩子的《不要让凡尘污了你的内心》中写道。

如果羡慕成功者的富贵,请别一味模仿他们富贵后的事,那些名牌表呀、包呀、酒呀、车呀,都是他们富贵后的事。硬撑着模仿了,也只能图个穷开心而已。要模仿,就模仿他们富贵前的事,比如他们鹰般的探索、蛇般的专注、蚁般的辛劳和蛹般的耐心。

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作家蔡康永谈追星。

搬一天能拿到100元,哪个月钱不够了,就去工地上搬几天砖。

高校学生杨帆通过信用卡分期付款购买了一部iPone4手机,虽然每月只需还400元钱,但由于他花钱没有节制,只好到工地上搬砖。

××73.5分,××79分,这些连80分都不到的是垃圾成绩。××53分,××51分,更是垃圾中的垃圾……

广东佛山某小学学生家长曝光了一条来自老师的手机群发信息,引起轩然大波。有家长表示,看了短信如五雷轰顶。目前,涉事老师已经向家长和学生公开道歉。

成绩只不过是虚荣的人用以吹嘘和慵懒的人所恐惧的无聊数字而已,而你既不虚荣也不慵懒。

李开复对女儿这样说。

培养人才,不能仅看毕业的时候有用,毕业后40年、50年都有用,才叫有用。

香港城市大学原校长张信刚论人才。

在家里,父母对我们百依百顺;出了家门,我们对社会百依百顺。

都市青少年的感慨。

你遇到过“垃圾书”吗?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31个省、市、区的9116人进行了一项题为“你遇到过‘垃圾书吗”的在线调查。调查显示,73.2%的受访者直言当下“垃圾书”很多,其中34.2%的人认为“非常多”。

受访者中,13.1%的人表示自己过去一年一本书都没有读,57.2%的人表示读了1~5本,12.9%的人读了6~10本,16.9%的人读了10本以上。在受访者所读的书籍类型中,文学类书籍排在第一(44.3%),其次是社科类图书(32.2%),第三是教科书(25.7%)。

“以前都说开卷有益,我看现在却是开卷未必有益。一些书要么是内容胡扯,要么是在东拼西凑,根本没有一点对读者的诚意和敬意。看这些书浪费了买书钱不说,关键是扫了读书的兴致。”北京读者王峰说。

“网络是‘垃圾书泛滥的重灾区。”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说,如今网络文学在公众特别是年轻人中非常流行,许多网络文学网站为了赚取点击量,一味制造低俗的快餐作品。有的作品严重脱离生活实际,有的作品高调宣扬暴力、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对年轻人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没有营养的“垃圾书”为什么会泛滥成灾?受访者首选原因是“个别出版机构金钱至上”(61.6%)。其他还有:“出版界缺乏独立思想,跟风出版盛行”(55.2%),“为出书而出书现象普遍”(54.1%),“个别作者相互吹捧、胡乱推荐”(44.5%),“浅阅读时代,图书不再内容为王”(42.5%)等。

从事图书出版的张先生坦言,经济效益在如今的出版业中几乎占据着支配性地位,许多出版社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只要不犯法,出什么书都行。只要有人买账,内容垃圾不垃圾很少有人管。

“现如今,国民阅读不仅数量少,质量也很低。大量出现的‘垃圾书正是这一现象的脚注。”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指出,在当下的图书出版领域,可看可不看、可出可不出的书比重较大。好书难寻,已经成为几乎所有读者都会遇到的现实问题。

对于“垃圾书”泛滥的后果,在受访者看来,首先是“浪费读者时间和金钱”(57.3%),其次是“好书被淹没”(55.8%),第三是“让人们对阅读失去兴趣”(54.9%)。其他还有“无益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传承”(48.0%)、“拉低全社会思想与审美水平”(44.8%)等。只有6.5%的人认为,“垃圾书”泛滥不会带来不良后果。

美国知名文学评论家莱斯利·菲德勒曾指出,当前许多流行的通俗文学作品本质上就是一种快餐文化,美味却未必营养。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倾向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垃圾书泛滥正是当下社会文化乱象的一个缩影。”知名作家、《工会博览》杂志执行主编艾君指出,在一个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与审美取向处于模糊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客观、理性、深刻的观点很容易丧失市场。在商业利益的推动下,越是惊悚、娱乐、低俗的东西就越受欢迎,泛滥的“垃圾书”正是这样一个文化大环境在具体载体上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垃圾书”的泛滥,已经让公众特别是年轻人离经典作品越来越远。调查显示,有28.5%的受访者直言,自己已经不再读任何经典书籍了。72.5%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有公益机构在鱼龙混杂的图书中,给国民特别是年轻人提供阅读指导。

(《中国青年报》)

过早开发孩子的智力

会损失什么?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在人生的前4年要发展出一生50%的学习能力,构建主要的学习途径,以后的学习就是以此为基础的。但是,这部分最关键的学习能力,绝不是通过学习认字和数学这些抽象知识培养出来的。

孩子在婴幼儿阶段,需要完成包括感官、语言、大动作和细微动作、秩序、社会规范等很多方面的探索和学习,孩子的感官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细小事物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都会在这个时期到来。所以,孩子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对一生发展至关重要,而这些需要通过真正属于他们的游戏自发地去学。

孩子天生对身边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会尽自己的能力去探索和发现周围的事物。当孩子还没有对真实世界具备足够的观察和体验时,如果过早地进行抽象知识学习,会把孩子的注意力人为地转向对抽象符号的关注,从而丧失很多在真实世界中的体验和思考。

如果反过来,让孩子经过对实物的充分体验后,他会自然而然地上升到对符号和抽象思维的理解和认知,而且孩子的整体思维体系在人生前几年得到很好的发展,孩子就能够结合身边的实际去展开学习,是发自内心的需要,这样孩子的学习兴趣就高、效果就好。

违背自然规律的提前学习,除了前面说的弊端,还会给孩子带来三个负面影响:

1.过早的读写算活动,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尽管这些知识性学习的过程可以设计得很有趣,但是,抽象的智力学习本身,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活动,会导致孩子心理上的紧张,需要消耗孩子很多内在的能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正常发育。

正常的孩子也会得病,比如感冒,这是孩子建立自身免疫力的一个过程,但是,孩子会很快痊愈,而且病愈之后会更加强壮。然而,相比之下,智力开发过早的孩子,由于内在能量被大量消耗,会更加容易感染疾病,身体素质差,心理脆弱。

2.过早的智力学习,会影响孩子其他能力的正常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需要并行发展。由于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于强调某方面的能力,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过早进行智力学习,孩子的其他能力,比如音乐才能、运动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和损害。

3.实际感觉经验不足,会带来情感方面的问题。在抽象学习之前,孩子需要充分接触真实的世界,通过大量的游戏和运动,来发展他们的感觉器官、大脑以及运动系统的协调。提前的抽象学习可能造成孩子感觉经验缺失,这将破坏人类天性中的爱、兴趣、好奇心和同情心,从而可能会导致孩子冷淡、孤僻、漠不关心、迟钝、缺少同情心和麻木不仁。

现在很多早期智力开发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大多是上个世纪的研究结果。随着长期追踪观察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很多人为的早期智力开发,并不能取得提高智商的预期效果。

2007年,美国社会学家发表最新的研究结果,认为“人为的干预可以在短期内把智商提高七八分,但是当人为干预消失后,这些被提高的智商基本上会降回来”。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对“以学习知识为主导的”和“以社会交往为主导的”两类学前班的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在5岁时,前者比后者培养出来的孩子认识更多的数字和单词,但是到了6岁,这一优势就消失了,与此同时,在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上,后一组孩子具有明显优势。(家庭医生在线)

教育部:

258个专业不得招生

根据教育部日前在其网站上公布的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258个专业将不得安排招生。这些未经通过的专业涉及全国60多所高校,其中高尔夫产业管理、全球健康学、网络安全与执法、老年工程等较为引人注目。教育部同时公布了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大学、云南中医学院和景德镇陶瓷学院获准开设的新专业,包括教育康复学、阿姆哈拉语、吉尔吉斯语、水生动物医学、生物医学、傣医学、陶瓷艺术设计等。

(《科技日报》)

全国中小学生

将获永久性学籍编号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预计于今年秋季学期实现全国联网并试运行,该系统将为每名中小学生建立全国唯一的、跟随一生的学籍编号,从小学一直沿用至研究生教育乃至继续教育,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学生转学、升学等动态跟踪,对解决农村“控辍保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留守学生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有力支撑。

据悉,教育部从2009年开始规划建设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中小学学生数据库,建成后将为教育管理和决策、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资助等提供帮助。

(《人民日报》)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敏感期受访者垃圾
今天,你休闲了吗?
小康(2022年28期)2022-10-21 02:35:38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小康(2022年19期)2022-07-09 10:41:00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小康(2022年16期)2022-06-13 05:05:44
垃圾去哪了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时代邮刊(2021年8期)2021-07-21 07:52:36
淡定面对儿童敏感期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26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46
倒垃圾
完美捕捉孩子数学敏感期,这些绘本少不了
家教世界(2017年11期)2018-01-03 01:28:45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