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逸
寂寞、静穆、和乐是生命的本色。
前年初春,我来到南中国的腾越之地——云南腾冲。缘起“昆钢”朋友的极力推荐,使我有机会到名胜走走,先后走访了李根源、艾思奇故居,之后越山跨壑来到了天下第一汤——腾冲温泉。未近温泉约500米,但见雾气腾腾,有沸汤沸腾的翻滚声。及至温泉池前,有一石碑,记载明代名士徐弘祖曾旅行至此。
初识徐弘祖之名,是在读中学时的课本上。那时“文革”结束后已恢复高考,中学已用通用教材,所选文章尽管没完全摆脱“左”的思想的影响,但内容已较“文革”时的瞎编乱选好多了,那时就读到了《游黄山记》这篇美文。文章的境界高远超拔,文采灿烂,令人思绪霞飞,但还不晓得是日记体散文。
今年暮春,我应朋友之邀到江苏江阴考察,始得有机会拜谒徐弘祖塑像:一位清癯的长者,极目远方,似有无限的话语向后人倾诉。
徐弘祖(1586—1641年),字振之,别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氏。他生于大明王朝的晚期,感慨于政治黑暗,无意科举,远离官场,断功名之念,以“问奇于名山大川”为志,自22岁立志游遍祖国大山大水,足迹遍布于现在的华北、华南、西南、华东等16个省。旅途中,他不仅写了两篇探讨长江和盘江源流的著名论文,还坚持把每天经历与观察所得用日记记下来。晚年的他,已突破游山玩水的局限,认真探索地理现象的规律。故,《徐霞客游记》为后人搜集他的日记而成的。
《徐霞客游记》洋洋洒洒60万字,有对祖国河流山川的描绘,也有经过敏锐观察的考察记录。《徐霞客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各地地貌、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特别是对西南广大地区石灰岩地貌的考察研究,比欧洲人同类性质的调查工作早了近两个世纪,也是世界上关于石灰岩地貌最早和最详细的文献。
我在想,是什么动力支撑旅者踏遍万水千山,克服重重困难,百折不挠,终日奔波呢?支撑其行动的理念是什么呢?或者说,其志趣、其愿景、其价值观、其人生哲学是什么呢?归京后,一连串的问题都在我脑海中翻腾。我以同情心在追问,它的答案或许一部分在其日记中,一部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但还有一部分应在后人的解读中。
在朱亚非主编的《风雨域外行》一书中,记述了中华民族自秦至晚清2000多年间共23次大规模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说明我们这个民族的政治家不忘将目光投向更辽远的地方,这些活动的共同点都是政府行为。与徐氏同朝代的,还有后来者津津乐道的“郑和七下西洋”,都发生在明朝。当然,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个人寄情山水、田园、边塞的,并且开一代文风流派,如陶渊明、王右军、谢灵运、郦道元、孟浩然、李白、高适、岑参,但是,他们都是或在官场碰壁后弃官归隐,寄情山水;或在政府军旅生涯中偶有倦怠小憩,不久又返回轨道。他们出污泥而不染,还或多或少保留了一份真趣,而徐弘祖本来就未入污泥,是我国以旅行为毕生事业的第一人,是一位民间人士纯粹的个人行为。在腾冲的夜晚我还在想,徐弘祖一定有爵位,有俸禄。否则,是什么家资支撑起30年漂泊,风雨兼程?但查史料,徐氏确是一代名士,未入官场,只凭其家资支撑其旅行。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翻山越岭,涉江越险,攀绝壁,渡洪流,探洞穴,遇盗被劫,绝粮乞食,历尽艰难,均未挫其志。一个读书人,骑着毛驴,在崎岖小路上踽踽独行,若不是简单的重复旅行,其生命追问的终极是什么呢?
古人读经,从“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当是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生命感悟之后。我在想,中年后的徐氏亦会经历了思想上的超越。他先是游览江山,后是江山俯首含笑,游览徐氏。他在涉万水千山,千山万水亦在拥抱徐氏——他以持久的耐力与自然拔河凡30年。若从人生的四境界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的壮行晓谕历史无穷的意义,向后人展示了他的高洁志行。李白有诗云:“屈原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诗是牢骚言,尽管有历史力量在里面。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人人都是历史的过客,真名士寄情山水自然,尽享山水之乐,将生命融化于自然,大自然以其千姿百态、万种风情接纳了这位天涯游子。隐逸者喜其幽静,奋取者喜其雄伟,多情者喜其娇媚,幻想者喜其变幻,诚笃者喜其庄重。而天行健,无尽的大自然延伸了他的生命,使后人又握住了他的手,感到了他的呼吸和温暖。
在徐氏晚年的最后一次远行,到达云南的大觉寺时,他身边的仆人顾行将主人的细软偷走,离他而去了。这一年(1639年)九月初十,他在日记中写道:“离开家乡三年,我和他一主一仆,形影相依,共度多少难关和险境啊,但他却在万里之外抛弃了我,为何这样狠心呀,心中不免悲伤。”这真是徐氏旅行的点睛之笔。卒彰显其志!说明与徐氏最近、日夜相伴的人,终于也没能理解徐氏的志行。
探险者是寂寞的,寂寞使其林泉高致,虚壹而静,清旷古雅,寂寞是探险者的本色;探险者是静穆的,静穆使他高贵的单纯,沉静的伟大,守静恒一,无言自远;探险者是和乐的,和乐使他乐山乐水,周流无滞,厚重不迁,洞察历史。理解历史人物当以千年为时间单位,距离太近往往看不清楚。
中外历史上,大凡伟大的改革家、政治家、思想家、企业家、探险家、旅行家,都是孤独的。在朗朗的天空,只有几颗大星在闪烁。
大自然不寂寞!
千年史书有光泽!
责任编辑: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