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
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迷蒙的夜空下散发着阵阵阴冷的气息,黑压压的竹林与荒凉的坟冢交糅在一起,间或传来几声凄厉的鸟叫,一片阴森、恐怖,让人窒息。
正是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
猝然,“啪、啪……”一阵枪声响彻了海岛寂静的夜空,令人揪心。
在定海洋岙虎山岗下庙家坑的竹林里,静静地斜躺着一个年轻的女孩,她胸膛上布满焦黑弹孔,喷溅在身上和四周的鲜血,染红了整片竹林,零乱的头发,破碎的衣衫,脱落的鞋子,周围一片狼藉,见证了曾经惨绝人寰的一幕。
她是谁?是什么人残酷地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
她就是杨静娟,一位年仅17岁的抗日女英雄。1941年3月8日,杨静娟、胡尖锋、叶振芳等13名地下党员在竹林丛中被日军枪杀。杨静娟是最后一个被枪杀的,日军每杀一名抗日志士,便威吓逼问杨静娟一次,直至第12个,而静娟始终怒目以视,不停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走狗!”直至她牺牲前的最后一刻。
倔强的小姑娘
杨静娟,小名阿花,1924年出生于浙江舟山定海城关一户小康家庭,姐妹三人,她是长女,父亲杨春生在上海英国人开的洋行做事,母亲出自书香门第,从小教育姐妹三人要知书达理。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天资聪慧的静娟,七岁便能诵诗。不幸的是父母和两个妹妹相继染病去世,九岁的静娟成了孤儿,只得寄居在东大街文彩桥的祖母及伯父处。十岁那年,祖母、伯父送静娟到定海县前小学读书。静娟的伯母很不喜欢她,对静娟非常刻薄,每天一早起来,就让静娟扫地、劈柴、洗衣服,忙完这些家务事才能去上学读书。寄人篱下的静娟,总是咬着牙,含着泪,一天一天地苦熬着。她的勤奋好学,换来了学业的进步、老师的赞赏。可是,伯母总是想着法子折磨静娟,甚至不让她上学。此时的静娟终于明白,苦涩的泪水,柔弱的个性,是没有用的,只有不停地斗争,才能让伯母觉得自己是不好欺负的。最后,伯母经不住静娟的据理力争,只好妥协,继续让她读书。静娟在县前小学的五年,深受校长沈毅的影响。沈毅是进步人士,积极倡导新风,提倡妇女走向社会,在她潜移默化的熏陶下,静娟从小敢于斗争的内心有了新的前进方向,为她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走上抗日之路
1938年夏夜,在文彩桥畔的一间平房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稚嫩的读书声,在院子里纳凉的静娟,充满着好奇,轻声走到窗户前。微弱的灯光透出来,只见一个年轻女人正陪着小女孩在读三字经。
“小姑娘,进来吧。”屋里的女人微笑着向静娟招手,和气、慈祥的声音,让静娟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原来,这个女人便是吴冠玉,地下党员,定海城区支部书记。身居上海的她刚带着五岁的女儿来到定海,以普通家庭妇女作掩护,暗地里宣传、带动民众抗日。她早就留意这个勇敢的小姑娘了。
不知道为什么,静娟一看到吴冠玉,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觉自己找到了知心姐姐。之后,她便经常到吴冠玉家去,向她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和心事。吴冠玉总是耐心地宽慰她,还教了她很多做人处世的道理,让她看了不少有关抗日救国的书刊。在吴冠玉的精心教育和培养下,静娟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知识,从中寻求革命真理。
当时定海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共产党员王起从镇海来定海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经沈毅校长的掩护,在县前小学担任了静娟的班主任。在课堂上,王老师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行,怒斥汉奸卖国贼的无耻行为,讲述革命党人浴血抗战的功绩,静娟更是坚定了矢志报国的信念。
革命烈火历练
1939年6月23日,定海沦陷,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静娟被迫辍学在家。之后,党组织决定在定海城关开办妇女识字班,吴冠玉就带着静娟办起了城关60多位妇女参加的读书识字班,静娟在班中当起了“小老师”,教妇女识字、读报,了解时局,传播抗日思想,宣传革命活动。
时间是考验人的法宝。静娟在革命斗争的熔炉里迅速成长起来,1939年10月1日,经吴冠玉介绍,静娟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举起了右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那时,静娟刚满15岁,为保密起见,党内改名为杨芳琴。同月,定海城区中共妇女支部成立,杨静娟任宣传委员。
1940年,党组织指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去,由王起、陈子方、王群怀、娄童生等人领导的定海东区抗日游击根据地,需要从定海城内抽调一部分干部,去充实农村工作力量。静娟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报名要去农村工作。
党组织批准了静娟的请求,将她安排在白泉后岙的一所小学里,以教师身份掩护革命工作。当时,中共定海县工委机关设在后岙,静娟的任务就是发动群众抗日,组织农会进行减租减息,掩护县工委机关,必要时还要承担党内交通工作。白天,繁忙的教学工作不能有丝毫大意,繁重的革命工作都得晚上去进行。之后,静娟参加了政工队,在政工队本部进行简短培训后,到紫微墩头组与钱铭岐等人一起工作,组织政工队员学哲学、学文化,传阅进步书籍。后来钱铭岐调政工队本部任总干事,墩头组由静娟任组长,虽然年纪轻,但她已是一位经验丰富、沉着老练的宣传员了。
静娟利用日军在紫微立足未稳、交通不便等条件,带领队员们晴天深入到村舍、田头,挨家挨户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思想,用简单明了的话语讲解党的抗日救国纲领、统一战线政策等内容。晚上和雨天,组织进步青年到当地的莲花庵开会学习,教唱革命歌曲,讲八路军、新四军抗日的故事,扩大了党在敌后的影响。
被捕前后的斗争
1941年2月,定海城里发生了政工队员砍伤日军指导官高桥事件,此事惊动了日军司令部,伪警察局长赵日亮、特高课长毕继承立即出动了所有伪警和特务,封锁各交通要道,疯狂捕杀政工队员。静娟冷静地分析了敌情,认为敌人很快就会全城大搜捕,她让其他政工队员迅速撤离,而自己毅然决定留在城内配合组织设法营救被捕同志。静娟的频繁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由于叛徙告密,静娟的政工队员身份暴露了。
此时的静娟已处于被敌人追捕的危险环境中,很多同志都劝她暂时离开舟山,但静娟仍坚定地说:“这里的群众基础好,我不能脱离群众、离开工作。”于是,党组织就决定让静娟先离开政工队,到较偏僻的马岙黄鹤庵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在同志们的护送下,静娟巧妙地出了城,几经周折到了黄鹤庵。竹林丛中的黄鹤庵,幽静隐蔽,很适合开展地下工作。
1941年2月23日,夜深人静,静娟正与几位同志在庵里商量着事情,“滴答,滴答”,静娟听到窗外下起了小雨,她轻轻推开窗户,突然,不远处传来狗叫声,静娟警觉地向窗户外一看:“不好,有情况。”危急关头,她当机立断,开了后门猛推两位同志出去,叫他们向竹林撤离,留下自己一个人,她迅速地点火把党的文件和农会组织的名单烧毁。
“嘭!”房门被踢开,汉奸毕继承带着一群特务冲进庵内,毕继承见眼前站立着的是一位清秀文静的年轻姑娘,随即露出诡秘的笑脸:“杨小姐,今天总算把你找到了,能抓到你真是运气呀,带走!”
静娟被捕后,关押在伪警察局监狱。汉奸毕继承和赵日亮轮番审讯,反复逼供、拷打,静娟坚不吐实。日军司令官中津亲自上阵,坐老虎凳,拔指甲,上电刑,火烫……用尽了酷刑,得到的仍是静娟的痛斥和嘲笑。
一个17岁的年轻姑娘,如花般绚烂的生命,就这样飘然而去了。每年清明,在烈士陵园左侧杨静娟烈士的白玉雕像前,在马岙杨静娟烈士被捕处纪念碑前,无数的群众总会怀着崇敬的心情,为静娟献上一朵洁白的小花或一枝翠绿的松柏,表达深深的哀思,若烈士在天有灵,亦当含笑九泉了!
(责任编辑 徐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