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鲁迅先生书法为例

2013-04-29 00:44:03周安庆
收藏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文人鲁迅

周安庆

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1881-1936年),毕生辛勤耕耘,奋笔勇往直前,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受广大民众的爱戴。鲁迅虽非职业书法家,但他的艺术功底同样不凡,堪称近现代文人书法之翘楚,可惜长期以来为其文学成就的光环所遮掩,造成人们对此关注不够。因此,尽可能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的书法艺术及其作品的市场流通状况,对广大读者朋友来说不无裨益。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曾用名樟寿,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他少幼入塾,1892年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先生学文。1898年,鲁迅考上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来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学习。1902年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鲁迅为了改变当时社会愚昧落后的精神状况,毅然又选择改医从文,藉以不断唤醒广大国民的觉悟意识。1908年,鲁迅还从学于章太炎先生,成为了“光复会”会员。1909年回国,尝在杭州、绍兴等地任教。辛亥革命后相继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职员、佥事等,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授课任教。1927年10月,鲁迅开始寓居上海,主要从事职业写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作为中国近现代识古通今的杰出文人代表,鲁迅不仅思想认识深刻,文笔犀利锋锐,他还对传统书写工具—毛笔情有独钟,毕生只用毛笔写作,为后人留下了《鲁迅全集》《鲁迅译文集》《鲁迅日记》《鲁迅书信集》等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鲁迅的书法艺术亦吸引了现代一些专家学者,开始进行比较系统的深入研究。

鲁迅富有艺术天分,童年时代便开始接受楷书训练,在故乡绍兴王羲之等先贤俊彦的翰墨书香气息熏陶下,对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其楷书取法欧阳询、颜真卿等,逐渐再研习隶、行、草、篆等其他书体。鲁迅平时还沉迷于典籍、金石、碑帖和版画等的收藏,临写了不少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碑刻拓迹等,在不断开拓视野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各家各派的书风流韵,进一步锤炼笔墨功底。他一生并没有想要成为书法家的志向,但在长期的读书、写作和摹抄古碑等过程中,却打下了良好的书法基础,加上其宏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文学造诣与高尚的精神品格等“书外功”,更使得他终生受益匪浅。

鲁迅的书法艺术深受传统碑学影响,崇尚古意而又不完全囿于宗法,属于一种比较典型的文人书风。他基本上以中锋运笔,锋芒不露,笔力刚柔相济,结体含蓄内敛,章法疏密得当,线条流畅而富有骨韵,所作往往古朴敦厚、率意洒脱,富有清新自然、蕴藉典雅的书风艺貌,意境绵长深远,令人回味无穷,其中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文化气质与人格风骨。由于鲁迅原先读过不少释家典籍,因此晚年书风愈加趋于简穆沉静、古朴清净,富有超凡脱俗的禅韵格趣。

鲁迅一生坚持写作,书法艺术不断走向成熟、完美。他的书艺特质鲜明、风韵魅力诱人,艺术造诣不凡,逐渐地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审美境界。这既源自于他自幼便受到的传统文化洗礼、个人的聪颖智慧与勤奋努力,更取决于其广博精深的学识修养和刚直不阿的人格魅力。鲁迅曾在1933年12月28日《答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中曰:“我并无大刀,只有一枝笔,名曰‘金不换……我从小用惯,每支五分的便宜笔……”不过尽管这样,他在1934年4月12日《致台静农函》中,仍然坦诚当时自己的书法“笔画尚不能平稳”。

鲁迅毕生留下了大量的文笔手迹,但以对联、立轴、斗方、横披等形式出现的书法作品却很少,而且后者大多属于文人往来或应人之托的结果。鲁迅虽然从未想到过要以鬻字卖艺为生,但这并不影响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其书法实践印证了人们通常爱说的一句话“有意栽花化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另一位现代著名文人、书法家郭沫若曾对此总结得颇为恰如其分:“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1949年以后,由于鲁迅的历史地位及其深刻影响,个人手笔几乎都成了国家文物,大多典藏于相关的纪念馆或博物机构中。除了与别人的某些往来手札外,其他绝少在市面上露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艺术品交易活动逐渐兴旺,古今名人书法市场行情一涨再涨。由于鲁迅广受社会大众敬仰,声名如雷贯耳,因此一些署名为“鲁迅”的书法、手札,便开始陆续出现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如2005年一件“鲁迅书札(24.5×35厘米)”在北京翰海以9680元成交;2007年一件署名为“鲁迅”的“致蔡炜春先生信札(30×20厘米)”在北京中拍拍卖会上以15.4万元成交;2008年一件署名为“鲁迅”的“行书立轴(66×28厘米)”在广东保利拍卖会上以13.2万元成交;2010年一件署名“鲁迅”的“行书立轴(67×28厘米)”在北京传是以53.76万元成交,开创了署名为“鲁迅”手笔的市场交易新高;2012年中国嘉德香港秋季拍卖会上,一件署名为“鲁迅”的“行书七言诗(132.5×32.5厘米)”以17.8万元成交;2013年署名为“鲁迅”的“书法立轴(118×66厘米)”在北京恒盛鼎迎春拍卖会上以3.3万元成交。

在现代艺术品市场需求刺激行情与供给的机制作用下,因为鲁迅的书法作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和流通数量极其有限等缘故,一些品质低下的丑陋之徒便开始乘隙蠢蠢欲动,大肆疯狂作伪,导致市面上流通的鲁迅书法手笔鱼目混珠,真迹几乎难觅。据有关媒体和专家揭露:这些流传市面的赝品,有的是依照鲁迅著述原件完全“克隆”的,也有的是模拟鲁迅当时所处的情形杜撰出来的……这些书法作品堂而皇之地流入市场,交易价格高低不等,拍卖流标的也不在少数;还有的通过“无底价”竞拍方式,仅以数百至千元不等的拍卖价成交。所有这些均从不同侧面暴露出当今艺术品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使社会上的质疑和打假声不断。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艺术品拍卖风起云涌,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迅速发展,交易行情迅速攀升。这也导致过去以收藏为主、投资为辅的艺术品市场,逐渐演变成以投资为主、收藏为辅等新的市场特征,投机炒作风气滋蔓,文化气息逐渐淡薄。21世纪初以来,不少文人书法由于自身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与风雅魅力,逐渐引起了投资鉴藏家的青睐追崇,这一“市场板块”的关注度和交易行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为中国新文学一代宗师的鲁迅先生,也是一位文人书法大家。我们通过对鲁迅书法艺术欣赏及其作品市场流通状况的基本分析,也有必要对古今文人雅士书法手笔的投资典藏,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传统毛笔素为中国人的书写工具,而且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古往今来,字画收藏都十分追崇名头和声望。与帝王将相、贵公名媛、政要商贾、高僧道士等人的书法一样,文人书法历来也是名人书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史上不少骚人雅士本身就是书法名家,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书法艺术卓著,成就彪炳千秋。也有的虽非书法名家,但因为生活在旧时代,从小就用毛笔写字,“童子功”基础扎实,练就了一手好字,个人书法手笔往往心性与笔性相融,时常弥漫出一股清新秀雅、质朴自然的书卷气息,真可谓“文如其人”、“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这些大都属于一种非功利性的情感宣抒或个性张扬,而有的则是与生俱来的。

当然,史上不少文人在写作的过程中,似乎更倾心于宣泄自己的所见所闻、才情感触、性灵逸气等,个人手笔大多自然流畅、率意洒脱,较难再分心(或本身并无意识、或不刻意追求)做到像专门的书法家那样,在创作时还要考虑到笔法、墨法、结体、章法等创作因素,一味地“笔笔讲来历、字字有说道”。其实,人们只要细细品味、感悟鲁迅等传统文人,在自身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以及平常的文稿、日记、函札等手迹就可以发现,由于创作心境、书写目的或意识不一,这些手笔往往不囿于一门一派的程式与风格束缚,通篇章法也较有一定的随意性,甚至随心所欲,不过却都本色自然、形神不散,富于个人笔墨心性,甚至激情活力的流露。但同样也未能像一些专门书家那样,从中体现出一种比较明显的艺术创造意识。如果单纯从书法欣赏角度看待,这类文人书法或许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存有一定的瑕疵或不足之处。但是尽管如此,仍有不少文人的书法手笔确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蕴涵着颇为丰富的人文情怀了;也有的还具有相当不菲的历史、文学等价值,或成为研究特定时期的重要学术文献。

由于传统文人手笔,在某种程度上既是作者生命形态的文化载体之一,也是自身精神风貌和艺术风采的一种再现形式。因此人们在欣赏文人书法时,通常应以其中所蕴涵的书卷气及作者个性等基本要素为主。而投资收藏文人雅士的书法手笔,在现代社会中除了具有相当丰富的文化意义外,同样还可能产生不菲的经济效益,如今的市场交易状况就是一个证例。

不过,随着西风东渐与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毛笔的书写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当代文人基本上都改执硬笔书写、甚至通过电脑录入文字了,毛笔书写的实用功能逐渐丧失,传统书艺的生存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当代文人的书法“童子功”几乎无法与昔人相比较,在书法艺术的总体水平层面上更要低下一筹。

笔者在此提醒人们值得注意的是,古今文人书法中的原始手写文稿(简称“手稿”)与其事后重新誊写的文稿(简称“手抄稿”),尽管都是作者亲笔所为,但手稿是作者在特定空间环境和不同心情状态下挥笔写成的,具有原创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更是研究文人当时书写心迹的重要资料,虽然其书法艺术价值未必都较高;而事后的重新誊抄稿,自身所蕴涵的原创性等历史价值显然是要打折扣的。这些常常比较容易为人们所忽视。

又据媒体披露,除了当下文人书法赝品泛滥成灾外,如今个别文人终因挡不住市场上的金钱诱惑,遂将个人已发表的电脑文稿再重新誊写一遍,经过“中间商”宣传包装后,将此充当原始手写文稿企图再卖个更高的价钱,其中不啻是缺乏诚信的误导、甚至带有变相欺诈之嫌。据说某公就将自己的同一件文稿,重复誊抄多稿后再拿出去冒充手稿交易,这种“一女多嫁”的行为曝光后,结果导致卖出去的手稿紧接着便价格大跌,惹得藏家愤怒地找上门讨要说法,此人信誉自然也遭到损害。类似的不良现象和问题接连出现,不禁让人再次感叹:如今的古玩界真的好像有点儿是“玩一行糟蹋一行”了。

综上所述,人们在投资典藏古今文人书法手笔的具体实践中,对当前现状及相关问题应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同时也要始终保持实事求是、按质论价的理性思维。针对不同文人的书法手笔状况,必须进行科学客观的研究判断。遇有疑惑之处时最好多请教一些诚信度较高的行家里手,然后再作比较分析,尽量降低投资收藏风险!而一味盲目地追捧文人名气、或对之采取过于排斥的态度,同样应当力求避免。

(责编:李禹默)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文人鲁迅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唐都学刊(2021年4期)2021-10-29 05:47:44
文人与酒
鲁迅,好可爱一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4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唐都学刊(2020年3期)2020-06-05 01:59:26
文人吃蛙
所谓书法艺术
现代装饰(2018年12期)2018-12-29 13:03:04
宋代文人爱睡觉
鲁迅《自嘲》句
文人与石
宝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23
鲁迅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