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规律、商业规则与丛林法则

2013-04-29 00:44十一郎
户外探险 2013年7期
关键词:圣山山峰珠峰

十一郎

2003年,國内登山爱好者第一次组队攀登珠峰开启了中国的珠峰商业登山,商业登山是攀登的方式之一,登山客户通过付费购买探险公司的专业服务,开展山峰攀登。一般而言,珠峰商业登山的服务方提供高山向导的贴身服务、氧气、公共装备、营地服务、适应训练、物资运输、危险线路的安全保障、医疗救助等。商业登山可以使能力不足以自主面对山峰的人,实现登山梦想,简单的说法就是“能力不足金钱补”。

商业登山是登山发展的一个分支,当然,商业登山也改变了登山的一部分面貌。比如在商业登山队伍里,队员(客户)之间不再依赖彼此的团结协作来完成攀登,而是依靠各自的高山向导和协作服务来达成心愿。个别时候,甚至因为资源的有限和欲望的无限,而发生彼此损害的事情。商业登山的团队氛围,有时缺少登山本应具备的团队精神。商业登山带来的这些新特性,基本都源于“商业”这个新的性质。

国内的商业登山仅有10年历史,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规则。而在这个过程中,反而时常忽视对登山规律的尊重,从而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遗憾和悲剧。

按照循序渐进的登山原则,任何人参加珠峰登山都是有门槛的,以确保登山安全。2009年,只游玩过黄山的吴文洪在珠峰遇难后,提供攀登珠峰商业服务的圣山公司内部把参加珠峰登山的门槛从海拔7500米以上的山峰提高到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峰。而今年出现险情的夏剑锋,去年在攀登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时因身体原因只登到7100米。这样的资质并不符合登山管理要求,也达不到圣山内部的门槛。规则的有效性在于合理制订与严格遵守,如果商业登山的服务方无法坚守自己制订的规则底线,就谈不上安全登山。当商业目的与登山规律发生冲突时,应以登山规律作为首要的判断标准。

因救援夏剑锋动用了本应服务于B组队员的大量向导和氧气而造成B组在天气和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无法正常攀登。作为国内最有经验和实力的高山服务公司,圣山没有高海拔救援的应急预案,是这次活动的另一个不足之处。这样的安排,对B组并不公平—因为救援的责任不在客户,B组的利益因此受损,即使予以经济补偿,也无法弥补他们的损失。再进一步设想,如果A组顺利返回而B组出事,那么又拿什么来救援B组呢?这里面充分反应出当下国内商业登山在“商业”方面的不足:没有考虑好如何公平对待客户。

登山是一项高风险运动,在登山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商业登山,并合理制订、严格遵守相应的商业规则,才是国内商业登山良好发展的路径。垄断不是商业登山的出路,弱肉强食不是登山者应有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圣山山峰珠峰
如何才能登上珠峰
咦?珠峰“身高”在变?
最高的山峰
巴尔斯圣山徒步大会
揭秘珠峰身高
圣 山
每年都在长高的珠峰,是怎么测“身高”的?
安达的圣山
拥抱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