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历史与未来

2013-04-29 12:01江腾飞
百科知识 2013年7期
关键词:印刷书籍图书

江腾飞

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说到:“若无书籍,文明必死,短命如人生。”阅读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书则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历史的细节在多元与突变中不断演化,为人类塑造出关于阅读的种种可能。

回首过去,回溯书籍本身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书籍的诞生过程、种类的丰富、内容的变迁。历史长河中的阅读文化,在其他社会建制和科学发明的冲刷下日臻成熟。眺望未来,图书数字化已经拉开序幕,以谷歌图书项目为代表的网络图书馆,正在悄然推动阅读革命的到来。

阅读的过去——书的历史

历史学家艾柯在《别想摆脱书》中谈到,书已经是尽善尽美的发明,“书籍犹如轮子,一经发明和创造出来,无论对其做出怎样细微的修改,都无法改变其特性。书多方证明了自身,我们看不出还有什么比书更适于实现书的用途……”法国思想家蒙田也认为,书是他在生命旅行中找到的最好食粮。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书本身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也是很值得探讨的。到底什么才是书?最早的书是什么样子呢?

最早的书籍

书诞生于书写,书的存在有一个决定性条件:要有一种方便的载体——一个文本可以按照无限变化的模式来复制和传播。一般认为狭义的书并不包括泥板、龟甲、青铜器物上的文字,因为它们无法达到方便携带、便于复制和传播等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写在丝织品上的

“书”——帛书,帛书比竹木简书轻便,且易于书写,但丝织品价格昂贵,比竹简的数量少很多,传播范围很有限。从书所具有的复制和传播意义上来讲,我们认为最早的书是中国的竹简。出现于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的竹简(现在已确切发现战国时期书简,有猜测春秋末期也已存在书简,还待考证),主要是用竹子和木头制作,用毛笔书写而成。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后,纸书逐渐开始普及,由于其轻便、易于书写、价格便宜,所以深受人们欢迎。直到晋朝,纸书才完全取代了竹简和帛书成为最主要的书籍载体,当时也出现了中国第一本纸书——《三国志》。

在西方,最早使用的便携书写载体是莎草纸,用生长在尼罗河谷的纸莎草制成,是古代使用最广的文字载体。公元前30世纪在埃及出现后,流传到了希腊和罗马。因为它难以折叠,不能正反面书写,最初的文本都是采用卷轴的形式。在公元纪年之初,文本的形式变了,它从卷轴变成了册籍(即装订成册的纸页),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样子,翻阅起来更容易,收藏携带也方便,而且可以两面书写。之后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尤其是古腾堡的印刷术革新,书才以一种为普通大众所接受的方式传播开来。

“郭店楚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装书(这里指较完整成卷,以楚简本来的完整样貌出现),并不是散落出现,而且不是后代的模仿本。1993年10月,郭店楚简出土于湖北沙洋县纪山镇郭店一号楚墓。楚简共804枚,其中有字简726枚,简上字数13000余个。经古文字专家研究整理得知,郭店楚简全部为先秦时期的18篇典籍,其内容为儒家和道家两派著作。道家著作有《老子》(甲、乙、丙)三篇和《太一生水》,儒家著作有《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四篇)。这本最早的书有幸躲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深埋地下,为我们研究先秦诸子思想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和埃及出土的大量的基督教文书相媲美。

现在比较常见的横版排版印刷书,最早可追溯到翻译家严复的《英文汉诂》一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 5月首版。该书是精装本, 大致也是我国第一本介绍英文语法的书, 还印着严复的英文名字: Julin KhedauYen-Fuh, 即“又陵、几道严复”。

书籍内容的变迁

书籍自诞生起就是属于社会的,书籍与政治、经济都有密切关系,政治、经济又通过文化对书籍产生影响。从中国历史来看,先秦的书籍主要是受史官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可以说,没有史官文化,就没有最早的书籍。史官文化存在于三代(夏商周),昌盛于西周,平王东迁以后,渐趋衰落。史官文化下产生的官书制度,铸就了先秦书籍的全部特征,与汉以后书籍迥然不同。

汉代以后的书籍的发展,与宗教以及国家的儒化教育息息相关。隋唐五代是雕版印刷的早期阶段,唐代的雕版印刷品主要是一些宗教

典籍、日常读物、生活用品,如佛经、佛像、历书、语言文字工具书以及票据等,还有图文并茂的插图本。五代十国时期,印刷业出现了新的突破,由政府刊刻的儒家《九经》成为印刷业的一个创举,因为印刷的范围从此大大拓宽,更进一步被用于刊印圣贤之书。

雕版印刷的普及,为两宋的印刷黄金时代奠定了基础。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技术更趋成熟,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到了元代王祯完善活字印刷,制造了转轮贮字盘,加快了捡字速度。除了有单色印刷外,更有复色印刷,在印刷品装订与装帧方面也有新的突破。 宋朝印刷品内容扩及儒、释、道及诸子百家等几乎所有领域,文史、哲学、地理、诗文、小说、戏剧、星象及音乐之类的刊本,应有尽有。特别是出版了更多的科技和医学著作。

明清两代的印刷,不但在数量、题材及产地分布上超过前代,而且印刷品的艺术性也非前代可比,在技术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书籍装订方面,包背装和线装成为主流。明清时期出版了题材广泛的通俗读物,尤其是插图本戏曲、小说、画册。此外,经史子集、释道、科学技术、地方志、谱牒、丛书、类书、西洋著作及各种用少数民族文字编成的作品,甚至天主教读物都不断出版。清代末年,西方印刷技术和设备输入中国,逐渐取代雕版技艺,一些图像著作都改用石印。但木刻雕版的技艺依然延续到现在。从一些清代宫廷刻印的版画中,可以看出这时的印刷技艺已受到西方技法和内容的影响。

在西方,随着基督教的传播,书在公元2世纪到4世纪走向了普及。书能够渐渐走下神坛主要也和羊皮纸的使用有关,羊皮纸的使用持续了1000多年。到了13世纪大学兴起时,人们的阅读需求猛增,孕育了图书行业的新生。中世纪,欧洲及中东的阅读创意不断演进,默读和礼拜诵读兴起,阅读成为大众教育的核心内容。当时,书籍贸易急剧增长,读者群体空前壮大,阅读内容日新月异,单页时报、新型报纸以及公共读物相继兴起,印刷字体的不断演进对文本的易读性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即便如此,直到15世纪中期,书依然是一件稀罕之物。18、19世纪,教育领域掀起了大规模的改革,全社会致力于普及文化,书籍贸易再度焕发活力,公共图书馆从无到有,室内照明得以改进,阅读材料开始有了性别差异,公共广告、教会等对阅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对阅读有影响的发明

活字印刷

公元1040年前后,毕升发明制造了已知的最早的活字。毕升是一位优秀的刻字工人,在长期的刻字实践中总结出了活字印刷术,其原理与现代印刷术几乎完全相同,分三个步骤:先是制活字,其次是排版,最后是印刷。 活字印刷术在毕升之后不断发展,在活字材料、捡字方法方面都在不断改进。元代著名农学家王

祯创造了木活字印刷术,并于1293年用此法试印了他本人的著作《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印了100部,印刷速度大大提高。 活字印刷术通过维吾尔人传入高加索,再传到小亚细亚和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以及欧洲。公元1450年以后,欧洲才开始了活字印刷的历史。

中国是造纸、印刷术乃至制墨技术的起源国家,关于最后一点论述较少,其实印度和西欧的制墨技术都得自于中国,不过后期进行了大规模改良。虽然活字印刷在国际上声名显赫,但民国之前,在成千上万印刷的畅销图书(尤其是古籍)领域,一直是雕版印刷的天下。活字印刷便于拆卸的特点,只在家谱印刷上享有优势,由于宁化客家人对先民的尊崇,至今仍活态保存这一古老的技艺。

现代印刷术

约翰内斯·古腾堡1400年出生于德国,是现代印刷术的发明者。他不仅使用铅、锡、锑来制作活字,而且还制作了铸字的模具,所以他制作的活字比当时中国和朝鲜的活字更加精细,使用的工具和操作方法也更先进。他还创造了压力印刷机,研制了专用于印刷的脂肪性油墨。现代印刷术掀起了一场信息革命,我们谁也不知道《圣经》出自何人之手,但却知道其出版发行者的名字:古腾堡。此前中国人的活字印刷术已用了几百年,但却是古腾堡第一个将现代印刷术发扬光大,这项创新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知识,从而催生了“启蒙时代”。

古腾堡是一流的发明家,但却是一个倒霉的商人。他的印刷术改变了世界,但这并没有让他发财,而且在一场状告自己出资人的官司中,他连这项技术的发明权也丢掉了。古腾堡的发明对某些长期的社会经济现象也产生了影响,例如抄写工作室走向衰微、布和羊皮纸的价格变化以及当时书业运输的发展。

现代印刷术影响了“启蒙运动”,反过来“启蒙运动”也在改变阅读史。“历史书”通常是被那些在文化和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人控制,甚至会成为他们维护地位的工具。现代印刷术在欧洲广泛传播后,一直与激进思想的传播和政治觉悟的提高密切相关。启蒙运动兴起后,印刷机促使阅读社团、辩论社和讨论小组纷纷涌现。由于印刷工人需要较高文化水平,印刷业在18世纪就成功地进行了薪资谈判。统治者和庶民都意识到出版是传播自己声音的有效途径,因此着力利用这条途径,推进出版业不断发展,使其进入又一个繁荣时期。

电子书

俯视当下,影响阅读文化的最大“发明”,莫过于电子书。无论我们身居何处,片刻之间,就能买到电子文本,价格更便宜,不耗费纸张,也不占用空间。Kindle阅读器的无线系统会记住当前所读的页面,哪怕我们换一台阅读器终端也能继续阅读。根据光线和视力情况,

我们可以改变字体大小,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调整字体。都市的生活带给我们压力,我们也给屏幕施加压力来翻页阅读。躺在床上,我们不必像阅读笨重的纸质书那样,必须用双手才能让它保持打开状态。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在屏幕上或在纸上阅读整本书籍的方式是一样的——至少眼部压力、翻页次数是一样的。屏幕阅读的真正问题是屏幕越俎代庖,呈现给我们太多的东西。即使在最像纸质书籍的电子书设备——亚马逊的电子阅读器上,读者仍能迅速查到单词定义。但是这种便利本身加大了下列事件发生的次数:比如读到句子一半被打断的概率是纸制书的6倍。在Kindle Fire电子浏览器上,读者也容易受到网络的干扰。而对于另一些阅读者来说,电子书还模糊了版本辨识度,无法闻到书香,无法用手指的触感感受书,这些都是不可容忍的。

另外,电子书使书籍版本失去了意义,它随时可以诞生新的版本,每一位读者也成为潜在的修订者和再出版人,他甚至可以将书重新改头换面,可以重新设计封面,分拆组合章节,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甚至可以改动原著的文字,改动故事的情节。这样图书的身份、作者的身份、出版商的身份,以致“原版”的意义都将重新回到前古腾堡时代,将变得模糊不清。

无论怎样,电子书的发展是不可遏制的,它在传播知识方面可以起到很大作用;而纸质书也不会消亡,只要有喜欢传统阅读方式的读书人存在,就会一直延续这样的传统。未来会有更加多元与开放的阅读环境,促进知识的“大众化”。

阅读的未来——网络图书馆

通过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介进行阅读,已经在年轻人群中非常普及。数字化时代的图书,已经不仅仅是由印刷好的纸张装订而成,未来的图书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出来呢?也许我们可以通过谷歌图书项目窥一斑而见全豹。

从谷歌图书项目看未来

早在2004年,谷歌就开始与图书馆和出版商合作进行图书扫描,开启了谷歌的图书项目。该项目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谷歌合作伙伴计划,谷歌通过与出版商的合作将出版商提供的图书扫描添加到图书搜索数据库中。读者可以通过点击谷歌首页的“Books”进入,或者通过出版商与图书销售商网站的“预览”

功能来看内容。第二部分是谷歌与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和牛津大学等多家大型藏书机构合作,扫描了大部分已过版权保护期的旧书。谷歌已扫描约700万种图书,其中约100万种书可以免费预览全部内容,还有约100万种书是公版书,另外500万种是绝版且无法购买的图书馆藏书。最后一部分是被称为“谷歌书店”的项目,标志着谷歌开始进军商业电子书销售领域。

谷歌公司还开发了一种非常先进的红外照相机技术,可以探测放在扫描仪里的书籍页面的三维形状及角度。通过将探测信息传递给光学字符识别软件,进行变形失真调整后,该软件便能更精确地识别文字。这样,既不会损坏书籍的装订,也没有扫描玻璃板效率不高的烦恼。

图书数字化的弊端

企业的目标是为股东赚钱,如果允许将图书馆馆藏商业化,我们就无法避开一个基本矛盾——开放性与商业剥削。另外也会使信息渠道控制权日益集中,成为一种新形式的垄断,违背了“人人享有知识”的准则。谷歌图书项目理论上可能将所有印刷书上传网络,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谷歌图书的藏书量有限,并不代表全体。欧洲对此还展开了维护欧洲文化的抗争,甚至组建欧洲数字图书馆,中国也发生了对谷歌侵权的诉讼。电子化中也会遇到漏书、跳页、图片模糊等问题而无法重现完整的文本,而且书的气味、质感是无法在屏幕上体现出来的。从教育和学术进步的角度考虑,有学者担心人们因此受鼓励以这种支离破碎的方式使用图书,从而造成阅读的支离破碎化。

网络图书馆的启迪

网络图书馆催生了一种新的写作商业模式,通过在网上发布作品,作家可以在网络时代生存下来,商业平台可以通过广告等扩大收益。开放免费书籍资料供网民阅读,对知识的传播贡献良多。在网络图书馆中我们也可以更容易地阅读绝版图书,使绝版书籍获得新的生命。

未来的图书馆如何发展,我们能做哪些准备?“出版”一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是“为了被人接受或使用而广泛传播或分配”,也就是“大众化”,一种14世纪以来被人们从广义上理解的综合行为。这让我们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出版的原始意义,所以我们既要收集实物的出版物,也要对数字化的信息进行收集归档和保存。网络图书馆项目无疑会对图书世界产生深远影响,而未来会怎样发展,现在还无法明晰,我们依然要疾呼支持图书馆,支持纸制图书,为未来保存历史,积累能量。

从整个阅读历史的发展中,我们看见科技给了人类思想以更大的展现天地,同时,阅读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相伴终生的行为。作为不同民族文化沟通的桥,无论何种阅读媒介,本质上都给人类提供了了解其他文化的机会,通过阅读,人类在与世界沟通,在创造历史。正如茨威格对书的礼赞:“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世界。”

【责任编辑】张小萌

4月23日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每到这一天,当地的妇女就会将一本书赠送给丈夫或男朋友,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阅读已经伴随人类走过几千年,我们每个人都在阅读自身及周边的世界。阅读,几乎如呼吸一般,已成为人类的基本功能。

猜你喜欢
印刷书籍图书
神奇“印刷”术
鲁迅与“书籍代购”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班里有个图书角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