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焕辉
摘 要:本文从文化的重要性出发,引入了阅读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我国图书阅读率因发行方面存在问题而偏低的主要直接和间接原因,特别是农村(社区)基层地区,且城乡存在差异性。最后,提出了如何通过改进农村图书的发行方式来促进和实现农村(社区)基层全民阅读对策的探讨。
关键词:农村;图书发行;全民阅读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积淀,是一个国家最鲜明的精神旗帜;文化是人民信念、信仰之源,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人民丰富生活之源。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既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上,是社会变革的内燃机;又表现在对社会的规范、调控作用上,是社会常态的调控器;还表现在对社会的凝聚作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上,是凝聚社会的粘合剂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既然文化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就应当按照十八大重要思想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努力用先进文化武装自己。为此,一定要注重学习,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兴学习之风,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学习型政党,把我们的社会建设成学习型社会,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人人学习之邦。
阅读是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如果没有阅读,一个人的精神就不会成长起来。一个国家的国民是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风气,对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有很重要的影响。国家的强大需要科技、文化、经济,这些都是建立在知识之上的,而这些知识是从阅读中来的,离开阅读是不可能的。阅读效应影响的不仅是个人素质,更是国家形象、民族创造力。让更多人认识到读书背后的丰厚魅力、公共责任所在,尽可能消解读书懈怠和轻视意识,才能让每位公民成为积极阅读者。当前我国国民阅读现状存在城乡差异性,国民图书阅读率偏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媒体的影响,当今人们以看电视、上网为主要的休闲方式,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阅读状况。电视节目越来越直观、便捷,互联网更是一把双刃剑,它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人们沉溺其中。这样越来越多的人们不习惯传统的纸质阅读,在农村(社区)基层报纸、杂志及其它纸质阅读资料也难获取。第二,盲目追逐利益,忽视精神食粮的重要作用。有人说读书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生活,当今社会读书风气日趋“快餐化”、“娱乐化”、“恶俗化”、“商业化”,并且互联网普及,新型读书方式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中,网络阅读虽带来便利,但它影响人们的耐心,且内容浅显易懂不需思考图书成为畅销书,真正有思想书籍很少有人问津。公共文化设施不普及,我国的图书馆事业不够发达,国民图书馆意识不够强,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图书事业经费投入不足造成图书馆事业发展缓慢,图书价格的虚高让更多的读者望而止步。
國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影响着阅读率的提高,特别是农村的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造成想读书,特别是农业科技方面,却读不到的尴尬局面。农村的现状造成农民没书可读和读书难,农业科技类的图书在市场上严重缺乏,且农村信息相对比较闭塞,信息不灵通、交通不方便使农民购书难、距离远、周期长等,影响着农村基层农民的阅读率。我国现阶段农村总体生活水平还是比较差,好多青少年儿童学生除了正常的上学,还要帮家里打里家务或农活,学习、就业压力大,且受考试制度、教学模式的制约;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及现代网络媒体的影响造成阅读率低。阅读率高低还表现在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性,一般城镇居民高于农村居民,经济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作保障就不能发展人民群众文化事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针对我国农村现状,如何通过农村图书发行方式达到促进和实现农村(社区)基层全民阅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提高农民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对提升我国国民素质具有很大和推动作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主要的对策如下:
一、应该设立国家层面的基层全民阅读、组织领导机构或民间协会
统筹协调基层各地资源,负责图书发行与管理,配合上层组织正常工作。加强组织保障和专项经费支配,做好上传下达,依靠人民群众、结合实情、形成合力。建立从图书的源头采购、中间环节协调、管理、发放、帮助阅读理解、实践操作、理论总结等一系列的长效机制。做到图书发行工作要紧紧围绕着全民阅读的中心主题,服务好全民阅读。图书种类、形式、内容等要紧扣全民阅读这个中心主题,从全民阅读中来,到全民阅读中去。不但要有党、群众路线之类的教材图书,而且要有符合新风时尚之类的报刊、杂志,农林科技图书等,更要充实一些具有中国传统特色文化的图书资料。
二、完善基层配套“硬件”设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场所,创造更好的阅读条件
图书发行目的地、存放点、摆设点需要一个固定场所。没有一个好的场所,在当今社会潮流,难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再说图书的管理、存放也是个难题。根据不同需要、习惯设立具有特色的阅读空间,如“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盲人图书馆”、“梦想空间”、“数字图书馆”、“科技乐园”等,丰富阅读内容,那么图书的发行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发放。这也是传统的发行方式,在这些阅读空间里面要解决好服务于全民阅读这个中心主题。要百依百顺、方便于全民阅读,千方百计为群众着想,让群众在阅读中找到快乐、乐于阅读、读有所用。急群众所急,通过阅读解决好群众心中最着急的事;贴心于群众,与群众心心相印。把阅读空间举办成交友娱乐的天堂、交流沟通的平台、公平公正的法庭、精神粮食的集市、党和群众路线的教育基地等,是人民群众最渴望的去向。
三、开展“书香”活动、送文化下乡、书刊现场发行会等书博活动,推动流动图书馆的建设
把阅读与艺术紧密结合起来,让艺术帮助阅读,阅读内容为艺术提供中心思想,互惠互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凸显书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地位。搭建全民阅读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图书的发行要依托书博活动,改变传统的定点供应,要激活市场、活跃市场、按需供应,供应来源于市场、市场来源于人民群众,要依靠书博活动,激活带动人民群众主动参与阅读。
四、重视针对农村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图书发行服务工作
调整工作思路,加强对本地区弱势群体需求的研究,不断完善为各类弱势群体服务的制度,应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扩大对弱势人群的宣传服务,开展系列专题服务活动。比如长期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活动、“青年志愿者帮扶”活动等等,并形成长效机制。图书发行工作在农村如果这样坚持不懈地长久下去,不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较高的社会声誉,而且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体现人文关怀贡献出一份不可预估的力量。
阅读是提高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无论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还是从建设新农村考虑,都应该将推进全民阅读的重点放在广大的农村。图书的发行工作应该担当起这个重任,要想方设法通过发行工作的改进来促进全民阅读,特别是农村地区,不负党和国家重托;作家和专业技术专家应该写出更多一些贴近农村实际的作品,迎合农村需求,达到发行与阅读欲望的双赢效果,不负人民期盼。
参考文献:
[1]蒋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邬书林:全民阅读要为实现中国梦打牢文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