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帕尔:已经没有刚入行时的棱角
对于摄影师来说,最难以启齿的话题大概是承认自己在走下坡路了。针对这个话题,《英国摄影杂志》(BJP)进行了专题讨论,采访了数名摄影师,让我们听听马丁·帕尔怎么说。
“我曾经说过,我最好的作品在我身后(my best work was behind me),这也是我接受采访时经常提到的。我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大多数摄影师永远不会谈论他们的事业是否在走下坡路。这或许是这个行业最忌讳的话题,人们也不怎么关心这事。不过,我承认,自己已经没有了刚入行时的棱角,也没有体力和精力再去完成像《最后的手段》(The Last Resort)或《常识》(Common Sense)那样的作品。当然,这并不表示我不再努力工作。”
任悦:美术馆,必须让我拍照
你在美术馆拍照时被劝阻过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1416教室博主任悦就此发表了一篇题为《必须让我拍照》的文章。在文章中,任悦说:
“复读和复写这个层面,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还并非是他们要拍下艺术品的主要目的。拍照在过去是一种证明与仪式—我来了,我看到了,确认此事曾经存在;而现在,则更像是说话—我要和你说的,‘我来了,我看到了。所以,禁止拍照就相当于禁止人们说话,你说这该有多让人心头不爽!摄影作品不让拍照,是因为美术馆的策展人或是照片的作者认为,这些照片比绘画更容易被人盗版么?如果是这样,他们更要想一想这些照片能够挂到墙上的理由。油画作品,翻拍者根本夺不走它们的肉体与魂魄,那么,恐怕只有那些同样不能被轻易窃取灵魂的照片,才更适合挂到美术馆的墙上。”
阮义忠:拍照用眼,摄影用心
如果你被问到拍照和摄影有什么区别时,你会怎样回答?事实上,这个问题就好比烧菜和烹饪有什么区别一样,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台湾纪实摄影大师阮义忠先生近日在微博里就此问题给出了他心中的答案:
“对我而言:拍照是用眼看,摄影是用心看。拍照是替自己留念,摄影是为时代做见证。拍照是休闲与娱乐,摄影是化剎那为永恒。拍照是提供视觉美感,摄影是生命的感动。拍照是家庭相簿的珍贵回忆,摄影是整个世代的共同乡愁。拍照是让自己开心满足,摄影是让别人珍惜怀念。”
国内摄影人评《芝加哥太阳时报》裁撤摄影部
《芝加哥太阳时报》裁撤摄影部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刻激起了媒体界与摄影圈的强烈反响。近日,国内多名摄影师和多个摄影团体也纷纷通过微博发表了对此事的看法。
摄影师李锋说:“国内有完全不同的媒体生态环境,但我们也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我把这看成内容来源渠道的资源重组,并非摄影职业的终结。摄影最难的就是它变得貌似越来越简单。”
香港摄影师伍振荣说:“我指的职业是employ(受雇),当一个行业的全职岗位消失,专业的人才都要在履行专业以外寻找生计,收入朝不保夕,这种‘职业和‘业余的界线就模糊了。”
摄影师严明在微博上表示:“美国报纸把摄影部裁了,是不是让你看不到前景?但是我要说,好的摄影师永远都是稀缺的,不管社会进化到哪个时代,如果你在现在的领域看不到希望,来找Freelancer,我们求贤若渴,我们来帮你在工作和创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而新锐摄影团体OFPiX态度则非常明确:“怕甚?……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文字记者在美国已经被裁了好多轮了,总数不知道相当于多少个某报摄影部。据说某报将会让文字记者拍照片,我们的又一个反应是,看过一些文字记者的稿子,写得实在不敢恭维。此刻还是让我去当文字记者吧,我将更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