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嘉
一间30年房龄、50平方米的小公寓,作为房主的两个年轻建筑师在近半年的时光里,用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和精力,终把它变成了一个家。
老公寓的“变形记”里,有着屋主装修的点滴心得,更有着他们对“家”这个温馨字眼的畅想与诠释。
只愿它是一处温馨的小小居所
2012年11月20日,我拿到房子钥匙,和装修师傅一起,坐在旧床板上讨论改造方案;2013年4月20日,我亲手为移门贴上最后一片软木,装修终于完成了。
过程充满纠结、犹豫,还有争论。过了约定的竣工时间却迟迟无法完工,装修师傅忍无可忍,“愤然”离去,于是,自己动手收尾。
费尽心思装修完之后,我猛然一看,这个家居然如此普通,房间里的一切似乎一览无余,空间朴素得几乎没有亮点。毕竟,在很多人看来,它只是一处面积仅50平米、30岁“高龄”的老公寓而已。而对于我和妻子黄梦来说,这个家具有特别的意义,它让两个异乡客在来到上海10年之后,终于有了归宿。
10年里,我住过4间宿舍(包括在德国留学时住的学生公寓),租过9处房子,“大规模”搬家有15次之多。所以,在2012年的那个夏天,当我和黄梦在茂密梧桐深处见到这套旧公寓时,我们相视一笑,心说,家便安在这里吧。虽然身为建筑师,但捉刀自己的家时,我们只想它是一处温馨的小小居所。
可移动家具保住空间的完整性
公寓讨喜在只闻鸟鸣,无车马喧,阳光充足。两个朝南的房间,各在十二三平方米左右,卫生间3平方米多,还有一间小厨房。一米进深的阳台面向绿地。在这么小的空间,原房东塞进了太多的功能,我们做的第一步就是把所有的隔墙,甚至是厨房的墙,全部拆除,回归空间最初的承重状态。
于是,一个近20平方米的完整大空间就出现了,加上3平方米的阳台,相当的明亮和宽敞。在这个大空间里,要安排厨房、工作室、起居间等多种功能,甚至在父母和朋友来访的时候,还能转换为客房。只有当这个空间能容纳下这么多的功能的时候,旁边的卧室才可以保持纯粹,真正成为我们私有的天地。
厨房是开放式的,因为这样能够让厨房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并可加入到起居空间中。我们把包括冰箱、热水器在内的种种厨房设备集约到一个L型的三角里,以便释放出更多的活动空间。我们设计了两张桌子,一张作为厨房吧台,同时也是两人小餐桌;另一張桌子与吧台的外观尺寸完全一致,可以与吧台拼合成6人的大餐桌,同时它还多了一组抽屉。客厅小书柜的高度也与餐桌一致,这三者拼起来,就是一张大工作台。我们希望通过可移动的家具,能够彻底模糊厨房和客厅的界限,这样我们就能保住这个大空间的完整性。使用移动家具成了之后我们一直坚持的策略。
卫生间里我们没有放浴缸,因为它不卫生,且无法移动,木桶似乎更加温馨和舒适,可以满足泡浴的小奢望。为了突出浴桶,我们在摆设它的墙面处做了不同的瓷砖肌理,配上10元钱买来的白色防爆灯,效果居然奇好。
一切刚好能放下
我们常常为了一毫米之差而改来改去。
卧室的墙垛宽度为40厘米,无法做60厘米深的标准衣柜。后来,我们意识到,决定衣柜深度的是衣服的宽度,而不是所谓的标准。如果衣服不垂直于墙壁挂设,那么衣柜的深度将不受任何限制。于是,我们做了一套超薄的衣柜系统。黄梦用帘子代替衣柜门,用搁板代替衣柜水平板,衣柜变成了完全开放的储物墙。房间刚好放得下3块1米长的搁板,放置6组衣架,每组可以挂8件冬衣,所以这面墙的储藏空间不会少于一个标准衣柜。岳父是画家,他的亚麻油画布被我们拿来当帘子,油画布的编织肌理非常明显,效果不错。于是立面复杂的分格和稍显“乱七八糟”的小衣物被隐在一片色彩柔和的布料之后。
卧室里最重要的“发明”就是那个宽3米、深2.2米的大床箱,床箱的储藏空间都可以赶上一个小房间了。床箱的高度、宽度以及模块划分是按照超市大号储物箱设计的,一共可以放置16个箱子,其中有四个可以随时拖出来而不必举起床板。在大床箱的两端,我们设计了两个开放式储物箱,它易于搬动,可以用来当客厅茶几,且和客厅里的桌子同高。朋友看到这个大床箱后不由惊叹,这个床可以横着睡、竖着睡,简直就像是东北的大通铺。
沙发是我们除了电器和椅子之外为新家购买的唯一一件成品大家具。丹麦的牌子,有非常实用的功能,可以分成两个矮坐塌,而两个矮坐榻既可以变成双人床,也可以变成两排座椅,还可以当作贵妃椅。
我们最后耗时两个月,自己出图纸,请工厂打造了一面书柜墙。书柜墙由一大一小两个书柜组成,中间有道布帘,因为留宿友人时,沙发变成双人床,需要这道帘子作视觉上和心理上的隔断。大书柜要有能够容纳一台电视机的大格子,而其它格子的划分要考虑桌子、台面、储物篮、吊柜等的尺寸,因为说不准什么时候,其中的某两件东西就需要拼接起来。一番折腾之后,一切居然刚好能放下。
真实的感动
附近的老洋房大都装着一种老钢窗,我们特别迷恋那种旧旧的、却很精致的感觉。本想去找这种钢窗做阳台的隔断,没想到这本是司空见惯的钢窗却已近绝迹,少数几家在产的,报出的价格奇高。于是,我们另找了一种轻质移门,每平方米190元。我们选择了白色,透过这扇门,看得到春暖花开。
在阳台上我们种了些花草,不知何故,薄荷总是疯长,于是我们就一段一段地剪下,插在水里,居然都生了根,新的叶子和新的根又开始疯长。于是,接着剪,接着插,接着长,一盆薄荷变成了7盆,一个新家也就这样长出了寻常日子的味道。
装修细节还有很多,比如瓷砖的拼缝,门套、窗台的设计,那些五金件和材料交界处的开槽,还有用多余油画布制作的桌布、靠垫等等。对我们来说,它们的故事比它们最终展现的效果更具意义。
或许是因为这是我们在上海的第一个家,或许是因为这是我们真正能掌控的设计,我们在装修时都倾尽了全力。我常说,如果再多给我一间房间,我就会创意枯竭,因为眼下这个家呈现的状态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地恰如其分和完美。
(摘自《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