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戴军 朱冰
20世纪90年代初,李静还是个普通的专科毕业生;而戴军则是个初中就逃出校园的社会小青年,做过民工,当过驯兽师,后来在深圳夜总会做夜场歌手。就是这样两个混社会混得跌跌撞撞的年轻人,因为对梦想着迷般的坚持,一步一步向未来、向彼此靠近。李静从电影学院毕业之后进入央视又离开央视,成为中国首批电视制片人,并一手缔造了《超级访问》。戴军也因为这个节目和李静站在了一起。他们不是夫妻,却在12年的时光里培养了比夫妻更深的默契。他们相得益彰地混搭在一起,成为彼此最真实的励志书。
《超级访问》的前身是李静和她的团队在90年代末制作的一档叫《小鸡捉老鹰》的“原创明星访谈”节目。那时,李静和戴军男女双人搭档主持的模式便建立了。可是这个模式并没有立即招来广告商的青睐。
李静一边制作节目,一边亲自去跑客户。她从没想过,自己会有一天坐在一大帮陌生人中间,做惺惺相惜状。在酒局上,本来只能喝二两,她一定喝四两,让对方觉得自己够义气。好几次喝完酒回去就吐,吐完又哇哇哭,哭完擦干眼泪再继续开策划会。
这一切,戴军都看在眼里。一次,李静穿了件后背深V的晚装,化了个大浓妆就准备出门。戴军问,你去哪儿?李静说,我去拉赞助。戴军说,别喝太多。李静说了句“行”,转身出门。戴军看着她离去的背影,美丽而清冷。晚上8点钟,大家都还在工作室没走,李静突然从门外冲进来,一头冲进办公室,关起门就大哭。戴军进去拍拍她的肩膀,李静一仰脸,妆都花了,“你说我容易吗?本来做一个主持人好好的,现在却要看别人的脸色!”“谈成没?”戴军问。“没有。”李静摇摇头。“下次把露背的深V反过来穿就行了。”戴军说。李静一听,转而破涕大笑。
后来有个广告公司找上门,说可以给李静两百万,然后把一年的广告时段都包下来,他们有一个广东的大客户。李静觉得这样挺好,自己可以专心做节目了。谁知道合同一签对方就开始磨叽了,资金迟迟不能到位,李静就成天追着人要钱,得到的答复却总是“再等一等,客户还没给我们打钱呢”。又过了一阵子,李静觉得不能再这么不清不楚下去了,就决定去跟对方摊牌。结果到那公司一看,傻眼了。办公室都找不着了,一帮子人全跑了。李静的心都凉透了,当时她已经为节目欠了一屁股的债,这时候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却折了。
回去以后,她心里憋屈,就问戴军:“我是不是特傻,把人都想得那么美好。”戴军说:“没有,不好的一堆儿被你赶上了。咱们诅咒他们,明天公司就破产!”“对,太缺德,铁定要遭报应!”于是两个人一起把这帮“孙子”骂了个痛快。
这之后到了发工资的日子,竟然没有一个人要钱。戴军也不要,还反过来请工作室的大家吃饭。其实在李静最难的这段日子,也是戴军最难的时候。而说到“傻”,他比李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戴军正在和经纪公司闹解约。经纪公司的人还给全国各个电台打电话,“戴军的唱片约在我们手里,你们如果敢请他去唱歌,我们就告你们。”这事要是碰上别的艺人,才不管呢,该演出演出,该唱歌唱歌,那合同条款本身就有问题,还说不好是谁违约呢。但戴军特老实,他觉得唱片约确实在人家手里,不能再唱歌了。不过还好,还能做主持。戴军说,人在窘迫的时候看到另一个人的窘迫,就会有一种感同身受。
但李静看到的却是两个人的“快乐”。无论遇到多么糟糕的事情,她和戴军似乎都能当成段子讲出来,而且永远是从一个人的相声变成两个人的小品。一次李静被叫去陪客户唱歌,一回来就跟戴军说:“今天那傻帽儿唱歌了。”说着还比划起来,“我还给他鼓掌来着。”戴军问:“哪个傻帽儿?”李静想了想,说:“唉,我是傻帽儿。”
其实李静和戴军一直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所以他们会永不放弃善意;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所以才能更放肆地拿烦恼开涮。这种情绪也感染了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那时候大家不拿工资还能整天笑得臉疼。李静说:“戴军是在我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的。他的主持,让人笑,他的笑,让人勇敢。”
—摘自江苏文艺出版社《混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