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归化与异化是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选择并采用的两种翻译策略,是因其在翻译中的文化取向来定义的。归化通常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而异化则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本文尝试采用德国学者Hans Vermeer的“目的论”原则,通过翻译实例说明在翻译具体操作环节,译者可以依据源语文本传播目的来决定重归化或异化,从而达到“目的论”中所倡导的:翻译必须要确定原文目的,实现目的在文化间整体平移。
关键词:归化 异化 目的论
一、前言
在1978年,德国学者Hans Vermeer 提出了他著名的“目的论”,被认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里程碑式的突破。他认为,翻译时,译者应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Hans Vermeer 还特别强调因为行为发生的环境处于文化背景之中,不同文化又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因此翻译也并非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因此,在对含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如果译者是以向介绍源语文化为主要目的,那么应以异化策略为主要导向,尽可能突出原文的异质性;如果只是为了迎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口味,减轻其阅读负担,译文则应尽量适应目的语文化传统,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
二、源语传播目的决定翻译策略
源语传播目的不同,对相同文本类型,译者也会选用有差异的翻译策略。例如文学作品,为了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及源语文化,应尽可能偏向于异化的策略原则。例如《红楼梦》的两种英译本中的不同翻译策略的选择。
例1: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曹:95)
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 Yang: 90)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Hawkes: 152)
佛教和道教是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杨宪益先生采用了异化的策略原则,套用了一个英语谚语,但却把其中的“God” 改成了“Heaven”,从而保留了汉语文化中的佛教色彩;但Hawkes却直接套用英语谚语,未作任何改动。不难发现, 采用归化策略容易使英美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但却会给英美读者造成这样一个疑问:即古代中国人同西方人一样信仰基督教?就同理而推,在其红楼梦译文中,Hawkes把 “阿弥陀佛”译成“God bless my soul”, 会很大削减源语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要说,以介绍中国文化为目的的哲学著作、历史、民间故事及文艺性作品,一般都偏向于采取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策略。同理之下,在介绍英美文化时,如果不妨碍读者的理解,又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源语文化内涵,异化处理是比较好的选择。
例2: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 锅笑水壶黑。
例3: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众人力量大。
例4: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例5:It is better to be the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宁为狗头,不做狮尾。
例6:Penny wise and pound foolish. 小钱聪明,大财糊涂。
但是,一些实用性文体如广告、旅游词,欢迎词等通常采取归化策略原则,这与其文本的目的及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英语文本表达客观具体,突出信息功能; 而汉语讲究以言感人,偏重呼唤功能。英语行文简洁通俗,便于记忆;汉语表达手法则较为夸张,重意境,强调对读者产生的效果。
例7:“女士们,先生们,大主教: 当圣玛利亚教堂的钟声在低沉回响的时候,当我们手中的蜡烛在悠悠燃烧的时候,美丽的旧金山已经经历了一天的喧嚣,笼罩上了浓浓的夜幕,无边的灯海穿透了城市向四周漫延,与远处的太平洋波涛拍岸的搏击声融为一体,旷古的自然与旧金山都市的文明交相辉映,使人们油然而生的联想飘向久远。”
“The most Reverent Archbishop, ladies and gentlemen: in this beautiful city of San Francisco, amid the candlelight, we pray for the peace and for the victims of the outrageous atrocities and terrorism.”
这段话是典型的中文发言词,在用词和句法结构上都带有浓厚的汉语特色。如果一味追求异化,不做信息处理,逐字翻译,那些注重简洁表达的英美读者根本无法理解这段话里神圣庄严的意思和语气,会收到反效果。译文在信息加工后,注重英语的表达习惯,更易为英美读者所接受。
例8:The first time I saw her, half of my life ago,she nearly took my breath away.
那还是半辈子前的事,我第一次看见她,她差一点把我的魂都给勾走了。
如果我们只是机械加工,而不照顾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将其简单译为,“大半生前第一次看见她,她差一点把我的呼吸都夺走了”。那么英语原本的神韵也就荡然无存了。
三、译文读者影响翻译策略
任何译作,有读者群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如何得到读者的认可,必然会影响译者对翻译策略原则的选择。在英译一部汉语作品时,如果以有汉语基础或希望了解中国文化的英美读者为对象,则偏向于异化的翻译策略原则;如果以不懂汉语且阅读译文为消遣娱乐所用的的英美读者为对象,则应偏向与应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原则,以加强译文的可读性,便于读者接受。当然,我们在应用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原则时应注意把握度的问题。
例9: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约鱼,愿者上钩。暖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毛泽东选集》:1949)
The Americans have sprinkled some relief flour in Beiping, Tianjin and Shanghai to see who will stoop to pick it up. Like Chiang Tai Kung fishing they have cast the lie for the wish who want to be caught. But he who swallows food handed out in contempt will get a bellyache. (annotation: Chiang Tai Kung, Chiang Shang of the11 century B. C., was said to fish by the Weishui River, holding a line with no hooker bait, 3 feet above the water, and saying at the same time “whoever is ordained,come and take the bait”)
在译文中我们不难发现译者采用了注释的方法,一方面极大程度的保留原文政治外宣色彩,另一方面又解释了中国文化的背景信息,起到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效果,尊重严肃英美读者的阅读习惯。
例10:In the kingdom of blind men the one-eyed man is king.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例11: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春,甘美之春,一年之中的尧舜
以上两个例子清一色采用了归化的处理方式,虽然会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但同时读者会疑惑英语文化中有“蜀”、“廖化”、“尧舜”这样的文化概念么?更别提译文的异域文化的气息了。其实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交融,欧美文化中一些带有特有文化蕴涵的表达方法“潘多拉之盒(Pandora' s box)” 、“达摩克力斯之剑(the sword of Damocles)”、 “Achillesheel(阿基里斯的脚踝)”等刚译过来时对中国读者来说一定很陌生,然而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这类短语如今以被广大中国读者所完全接受,并为中国文化所吸收。
四、结论
因此,翻译中到底选用归化还是异化无绝对之说,它受到源语的语言特色,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但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注意源语文本本身意图,注意选词的准确性,译文的可读性,在翻译具体操作环节对两种方法进行筛选。更多的情况下,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协调并存、相互补充。一个合格的译者应该做到自如地运用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能够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懂得在不同情况下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力求译文的最佳效果,达到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只要达到交流的目的,翻译就宣告成功,这是翻译的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1] Christiane Nord.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0-50.
[2] David Hawke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M].New York: Penguin Group, 1973:152.
[3]Lawrence Venuti.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5: 80-100.
[4] Yang Hsien-yi&Gladys Yang.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78:90.
[5]胡翠娥.归化和异化再思考[J].湖南:外语与翻译,2000,(1).
[6]袁晓宁,刘成.关于翻译中异化和归化的哲学思考[J].大连: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2): 67-72.
[7]陈小慰.语言·功能·翻译--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8]卢敏.英语笔译实务(二级).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180-200.
作者简介:张铁虎(1980.2-),男,籍贯陕西,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安航空学院,基础部,助教,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口译。